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衛話音一落,立即引起了大傢伙的熱烈討論。大家也不急著進去,把自行車往牆邊一靠,開始打聽起綠肥水的事來。

  小衛便把陳大山和江寧推出來。

  陳大山起初有些慌,他哪裡見過這麼多公社幹部?要是大隊幹部,他倒沒事。

  江寧倒挺穩,不慌不忙地回答問題,可謂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最後,大家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江寧。

  江寧笑容溫和,朗聲說道:「各位領導,你們開完會,若是還有時間,可以去我們大隊實地考察一下。我們熱烈歡迎,抗旱救災是關乎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糧食安全問題,我們願意與大家共享這個發現。」

  「小江同志,你說得好。我這就打電話公社會,讓各大隊幹部去你們大隊學習。」

  「就這麼說定了。」

  ……

  門口的喧鬧持續了一會兒,直到劉書記聞聲出來招呼,他們才進去。

  回去時,江寧算著王明成也該來公社了,就問陳大山:「陳伯,咱們能抄近路回去嗎?」

  陳大山也想到了王明成,他狡黠地眨眨眼睛,說道:「有有,咱們換一條有蔭涼的路。」

  陳大山帶著小衛和江饒了遠路回去。

  他們沒走多遠,原來的那條路上,王明成正用力地蹬著自行車,臉色凝重,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

  他剛才讓王紅星和自家兒子把綠肥水的事了解個七七八八,又在心裡演練了好幾遍,確定萬無一失了才騎上自行車來公社。

  是的,綠肥水對莊稼有用,那就用來澆地。但這個科學澆水水必須得是他主導的,辦法是他兒子王衛國想的。

  至於陳大山,他大字不識幾個,怎麼能跟發明扯上邊?而江寧,他打算以後給他安排一個輕鬆的活計,實在不行,再拿招工和工農兵大學的事吊住他。前前後後都想好了,確保萬無一失。

  第十章 想捏軟柿子

  三人回到村里,陳大山的侄子陳壯就跑過來,把兩人拉到一旁,悄聲說道:「叔,剛才隊長來田裡了,他兒子也來了,問東問西的,還拿著本子寫寫畫畫的。我感覺他們沒安好心。」

  陳大山拍拍陳壯的肩膀,欣慰地說道:「壯啊,你可是咱老陳家年輕一代中最機靈的。你說得對,那王明成沒安好心,不過,你叔我也不是吃素的,你不用擔心,就等著吧。」等著看王明成丟臉吧。

  陳大山跟王明成打了這麼多年交道,還能不知道他是啥人?肯定是急著搶功去了唄。與此同時,他又倒吸一口冷氣,要不是江寧提醒得及時,還真有可能被王明成搶到了前頭,雖然有這麼多鄉親們作證,但事情結果如何,那就可不一定了。

  想到這裡,他看向江寧的目光就更慈祥了更溫和了。

  江寧被看得渾身一顫,他親爹都沒用這種目光看過他。

  他笑了笑說道:「陳伯,咱們帶著小衛去參觀實驗池吧。」

  陳大山朗聲笑道:「對對,先辦正事。」

  三人領著小衛去參觀糞池,這些糞池看上去平平無奇,在鄉下到處都是,但小衛看得很仔細,不停地提出問題。比如大糞和青草的比例是多少?哪種青草的效果最好等等。

  江寧秉著科學認真的態度一一回答:「水糞草按照10:1:1的比例調配就行,據我們初步實驗,柔軟一些的青草效果更好,又粗又硬的蒿草之類的效果略差,當然也有浸泡時間太短的緣故。我們時間緊,任務多,我建議把青草剁碎了再放到化糞池,發酵得更充分些。如果方便加個蓋子,就更好了。」

  小衛聽得十分認真,甚至還拿出了筆記本把江寧的話記錄下來。

  這一問一答進行了一個小時左右,江寧說得嘴干舌燥,陳大山體貼地給兩人端來了用茶葉末泡的涼茶,陳壯說這茶葉是用來待客的,叔叔平常都不捨得喝。

  兩人也不客氣,咕咚咕咚灌了半杯涼茶,小衛接著去田裡考察,大傢伙正在爭分奪秒地澆地,看到小衛不由得好奇地打量了幾眼,當聽說他是公社派來考察的人後,說話聲不由得小了許多。

  「咱們大隊入了公社的眼了?」

  「那可不是。」

  「老陳和小江是不是在公社出名了?」

  「我看是。」

  ……

  小衛長相不錯,又會說話,很快就與澆水的群眾攀談了起來。

  他打聽綠肥水的效果,這個不用說,看莊稼就知道了。

  除此之外,小衛還向大家打聽起陳大山和江寧的事來。

  大傢伙對於陳大山嘛,那是說上三天也說不完。

  「老陳可是個好人,當幹部時是個好幹部,幹活比誰都積極,家屬從來不拿架子,他老伴是婦女中幹活頂厲害的,還有他兒子他閨女,那都是模範。可不像某些幹部家屬,算了,俺們也不好多說。」

  「老陳還是種莊稼的老行家,他這人就是不太會鑽營。」

  ……

  「你問小江,他吧,是一個很文靜很懂禮貌的男孩子。」

  「小江,這人特別低調,不愛張揚。」

  「這孩子一心搞研究,是個好孩子。」

  「江寧這人覺悟特別高,我們挖糞池挖出來的土被他拉回家了,說麻煩他一人,方便大傢伙。」

  「對對,他生病了還堅持上工。」

  「他這人剛正不阿,堅持原則。我悄悄跟你說,你可別告訴別人,隊長愛收禮,有的知青為了方便,就給隊長送禮,探親回來先去隊長家,可小江從來不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