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攤到第二鍋煎餅時,老胡回來了,他顯得十分疲憊,腳步沉重,無精打采的。

  江寧笑著說道:「老胡,你是回來得早,不如回來得巧,我剛做好飯,你就到家了。」

  老胡勉強笑笑,打起精神,回道:「是啊,我剛上山樑就聞到了一股香味。」

  江寧把飯菜端上桌,招呼道:「吃飯吧,我把稀飯熬上就過去。」

  稀飯是用綠豆熬的,小火熬著,灶里燒的是劈柴,不用一直看著火。

  兩人相對而坐,老胡嘗了一口木耳炒小白菜,再咬一口煎餅,夸道:「味道真不錯,沒想到你還會做飯。」

  江寧說道:「我挺喜歡做飯,又愛琢磨,要是材料足夠,手藝會更好。」

  老胡無奈一笑:「手藝難得,材料更難得。」

  江寧看老胡精神不足,也沒再找話說,兩人安靜地吃飯。

  江寧細細品嘗著每一口飯菜,耳邊諦聽著從山谷傳來的風聲,再看看亮得刺眼的陽光,這種慢節奏的日子,總讓他有一種恍惚的感覺。

  老胡吃飽喝足,精神頭略略恢復了些,他打量著江寧,突然說道:「小江,我怎麼感覺你像突然變了個人似的。」

  江寧不慌不忙道:「大病一場,仿佛重生,我感覺我脫胎換骨了。」

  老胡目光灼灼地看著他,點頭道:「我猜也是。」

  他接著問:「我下工時,聽說你在搞什麼科學育肥?」

  江寧把事情告訴了老胡,老胡稱讚道:「你要是能做成,不但救了莊稼,也幫了大傢伙。牛棚里的陳洛今天累昏過去了。」

  江寧不認識陳洛,但他知道這些知識分子的境況比他們知青差多了,他們不但要接受繁重的勞動改造,還時不時地接受思想改造。

  雖然不認識,江寧仍關心地問了一句:「他現在情況如何?」

  老胡:「沒事,暫時死不了。」

  吃完飯,老胡去洗碗,江寧也沒攔著他。

  中午,他們有一個多小時的午休時間,2點鐘,大家接著上工。

  江寧過去和陳家人一起接著挖坑引水漚綠肥,一切進展挺順利。

  傍晚時分,生產隊長王明成開完會回來了。

  王明成在路上就得知陳大山和江寧不經過自己允許,私自調動勞動力挖糞池的事。

  陳大山積攢了一肚子對王明成的不滿,反過來也一樣。陳大山當了十來年的隊長,他這人雖然是個大老粗,可是在劉家河大隊的威望卻很高。王明成明面上是生產隊長,大家並不服他,只要他做得稍有不好,就有人私下裡議論說,還不如老隊長呢。

  王明成滿腹憋屈憤怒,但他又不敢觸犯眾怒,真的拿陳大山怎樣。

  王明成暫時不敢動陳大山,但對於江寧就不用顧忌了。一個插隊的小知青,還不是任他拿捏?

  王明成本來心中就有氣,再加上王紅星在旁邊煽風點火,他心中怒火更旺。

  等路過糞池旁邊,看到江寧時,直接沉著臉發作道:「江寧,誰給你的權利讓你這麼做的?你要記住,你是來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不是來給我們當大爺的。」

  這時候,正好趕上下工,大家一看有熱鬧可看,家也不回了,都圍上來看熱鬧。

  知青們也在場,那幾個跟江寧不和的知青們見此情景,心裡忍不住大聲叫好,都留下來興致勃勃地看戲。

  江寧心平氣和地答道:「隊長,你要問誰給我的權利,那我只能說你對上面的紅頭文件吃得還不透。領袖他老人家說了,一切權力歸人民,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國家的主人翁。」

  說到這裡,他嚴肅地質問道:「怎麼?你不承認領袖的最高指示?」

  王明成盯著江寧看了一會兒,突然笑道:「你這不是廢話嗎?我做為幹部能不知道這一最高指示?但你得明白,我是生產隊長,社員有什麼事得向我匯報,要不然,那豈不是亂了套?」

  江寧點頭,從善如流道:「那我現在就向你匯報:王隊長,我在圖書館發現了一本由無產階級農業學家寫的書,裡面寫了改造鹼水的方法,我早上來向您匯報,可你去公社開會了。

  我覺得抗旱如救火,容不得絲毫耽誤,所以就纏著陳老伯一起趕緊挖糞池割草漚綠肥。現在補上早晨的匯報。你看可以嗎?」

  王明成繼續重複剛才的話:「先斬後奏,要是人人都像你這樣,豈不是亂了套?」

  江寧肅聲說道:「隊長,我們革命青年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敢想敢幹敢闖,我們生命不止,戰鬥不息,敢叫日月換新天。如果,你非要我們一味聽從權威,把我們變成聽話的小綿羊,你這是阻斷紅色革命傳統,與時代潮流不符。隊長,我個人挨批評事小,但革命利益事大,還望你能三思而後行。」

  王明成:「……」他以前真是小看了江寧這小子,真是會咬人的狗都不叫。

  他正待繼續打官腔,就聽見一個洪亮的聲音說道:「小江說得對,王隊長,我覺得你應該聽聽來自人民群眾的呼聲。」

  說話的人正是李守信,他從隔壁大隊打井回來了。

  李守信的父母是工程兵,他也跟著學了不少本領,像是打井蓋房子等等他都會幹,在知青中威望很高。他跟方朝陽很要好,順帶著也對江寧不錯。

  李守信一開口,方朝陽也擠了進來,大聲說道:「王隊長,我也聽說這事了,我覺得江寧做得對。現在災情如此嚴重,大家理當眾志成城,團結一致,共同抗旱。誰有了點子就要貢獻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