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可實際上,他還是對年輕人低估太多。
沈安唐和外界聯繫的這件事,沈明錚和宿寧都知道。沈安唐能在自己身邊安插人,他自然也能在那邊留人。
可沈明錚什麼都沒有做,他只是掌握了這一切,隨後看著這些人的動作。
甚至這些原就是他計劃好的。
沈安唐要是真的留在國外頤養天年,他還不能把他怎麼樣,這老爺子就像一根刺一樣扎在那裡,但對方顯然不會安分的。
欲要使人滅亡,必先使人瘋狂。
塞評委塞不成,轉而選擇收買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不用盯著沈安唐他也能猜到。
當前荊棘獎這二十七位評委中並不都是十分富有的,也有人一直生活簡樸。
錢,還算是好解決的事情,畢竟當上評委之後荊棘獎給的錢已經很豐厚了,況且不是人人都愛錢愛到沒有底線,但任何人都有軟肋,收買不成,便是威脅,這就不是所有人都扛得住的,他們有的不可能時時刻刻都防著。
而且,荊棘獎一年一次,這時候離上次的開辦已經過了大半年,現在的籌備工作已經開始做起來了。
當某些人因為雷蒙的事情收斂了一段時間之後,馬上又蠢蠢欲動起來,試圖在私下裡再找人,在陰暗的地方做些私底下的交易。
荊棘獎應對的動作也很快。
面對陰暗地方的生物,最好的辦法就是打開窗戶,讓陽光撒進來,讓所有事情都曬一曬。
之前,荊棘獎的官方一直都十分高冷,老馬修畢竟年紀大了,他對網絡那一塊並不熟悉,所以之前不重視,他不會弄那個。
老一輩總有那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這種理念不能算是錯的,但現在這個時代,干實事也要讓大家知道才行,更重要的是,在足夠公開的情況下,便少人能動手腳。
這也是宿寧剛去荊棘的時候獎產生的想法。
哪怕是他沈明錚這種信息渠道這麼豐富的,也是來到現場才知道這個獎項除了一個頒獎典禮之外還有這麼多工作,像這種事情,應該讓大眾知道。
這樣才會讓所有人更了解荊棘獎,發自內心地維護這個給予普通人機會的平台。
新任的阿諾是不懼於任何公布公開的。
他很認真地聽取了宿寧的建議。上次的事情也提醒他,倘若他自己以及荊棘獎建立足夠的信服度,普羅大眾即使聽了雷蒙的一面之詞也,沒有那麼容易被鼓動。
他自己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
所以,既是復盤後的反思,也是一種未雨綢繆,接下來,他在這一屆荊棘獎的籌備過程中,就已經啟用了很大的團隊,開始直播獎項評選的過程。
他準備不止幾台攝像機,光是每一個評委後面,都跟了一個兩三人的攝製團隊,這是非常大的一個改變動作。
這27個評委,他們的工作絕不僅是在頒獎之前投一投票而已,每個評委對候選電影是有推薦權的,很多評委不止會推薦一部,再結合主席辦公室自己挑選的以及部分觀眾票選的,共同匯集成為最初的候選池。
最初進入評選視野的影片有數百部之多,來自各個國家,然後在這個池子裡層層篩選,選出最終的入圍電影。
而每個評委選擇電影也不是坐在家裡隨便寫,他們會採訪電影團隊,甚至會回到電影的取景地,挖掘作品想要表達的深意,最後再形成一份完整的推薦書。
這個過程本身是複雜且嚴謹的。
有些評委的走訪長達幾個月,對一些藏著本地文化的細節都會做出細緻的解讀,目的就是全面了解整個作品,好讓評獎的時候進行參考。
但這些之前沒有被記錄,觀眾也並不知道,99%的觀眾只會關注最後的得獎作品,但荊棘獎的原意,絕不是為了最終獲獎的那幾部作品而存在的。
沒有拿到獎的,也值得被肯定。
第126章
這種想法一開始提出的時候, 荊棘獎內部也有一些疑問,但阿諾非常堅持。
且真正做起來,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困難, 因為之前這種過程, 荊棘獎一直在默默地做, 已經形成習慣了, 這次只是展示出來而已。
現在轉換做法,既是為了把評委的工作擺在明面上,就算有些人想在這個方面做交易,沒有足夠的過程支撐, 是得不到觀眾肯定的, 想在私底下威脅評委就範沒有那麼簡單。
同樣, 也是為了給這個獎項注入新的血液,讓它隨著時代, 散發出新的活力。
不過荊棘獎的人也沒想到,真正推出之後,效果會這麼好。
一開始在官方網站上放直播或視頻剪輯的時候, 大眾還不知道, 因為不習慣荊棘獎這麼早就有動作, 但很快, 關注度逐漸攀升, 迅速吸引了很多眼球。
因為這些評委首先去採訪了主演,裡面有很多大明星出鏡,率先吸引了粉絲, 然後一下有了討論點。
荊棘獎的這種採訪風格突出, 和之前常見的媒體採訪不一樣,評委的問題顯然更加犀利, 他們這種圈內地位不會顧及面子,會問許多關於角色解讀的全新問題,甚至有人會刨根究底,問得非常深入。
這要求演員不僅要在電影的那一刻演得好,也要對這個角色甚至整個故事有深刻的理解,並且完整地表達出來。
在這種模式下,對自己的表演沒有足夠了解的演員是會露怯的。
沈安唐和外界聯繫的這件事,沈明錚和宿寧都知道。沈安唐能在自己身邊安插人,他自然也能在那邊留人。
可沈明錚什麼都沒有做,他只是掌握了這一切,隨後看著這些人的動作。
甚至這些原就是他計劃好的。
沈安唐要是真的留在國外頤養天年,他還不能把他怎麼樣,這老爺子就像一根刺一樣扎在那裡,但對方顯然不會安分的。
欲要使人滅亡,必先使人瘋狂。
塞評委塞不成,轉而選擇收買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不用盯著沈安唐他也能猜到。
當前荊棘獎這二十七位評委中並不都是十分富有的,也有人一直生活簡樸。
錢,還算是好解決的事情,畢竟當上評委之後荊棘獎給的錢已經很豐厚了,況且不是人人都愛錢愛到沒有底線,但任何人都有軟肋,收買不成,便是威脅,這就不是所有人都扛得住的,他們有的不可能時時刻刻都防著。
而且,荊棘獎一年一次,這時候離上次的開辦已經過了大半年,現在的籌備工作已經開始做起來了。
當某些人因為雷蒙的事情收斂了一段時間之後,馬上又蠢蠢欲動起來,試圖在私下裡再找人,在陰暗的地方做些私底下的交易。
荊棘獎應對的動作也很快。
面對陰暗地方的生物,最好的辦法就是打開窗戶,讓陽光撒進來,讓所有事情都曬一曬。
之前,荊棘獎的官方一直都十分高冷,老馬修畢竟年紀大了,他對網絡那一塊並不熟悉,所以之前不重視,他不會弄那個。
老一輩總有那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這種理念不能算是錯的,但現在這個時代,干實事也要讓大家知道才行,更重要的是,在足夠公開的情況下,便少人能動手腳。
這也是宿寧剛去荊棘的時候獎產生的想法。
哪怕是他沈明錚這種信息渠道這麼豐富的,也是來到現場才知道這個獎項除了一個頒獎典禮之外還有這麼多工作,像這種事情,應該讓大眾知道。
這樣才會讓所有人更了解荊棘獎,發自內心地維護這個給予普通人機會的平台。
新任的阿諾是不懼於任何公布公開的。
他很認真地聽取了宿寧的建議。上次的事情也提醒他,倘若他自己以及荊棘獎建立足夠的信服度,普羅大眾即使聽了雷蒙的一面之詞也,沒有那麼容易被鼓動。
他自己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了。
所以,既是復盤後的反思,也是一種未雨綢繆,接下來,他在這一屆荊棘獎的籌備過程中,就已經啟用了很大的團隊,開始直播獎項評選的過程。
他準備不止幾台攝像機,光是每一個評委後面,都跟了一個兩三人的攝製團隊,這是非常大的一個改變動作。
這27個評委,他們的工作絕不僅是在頒獎之前投一投票而已,每個評委對候選電影是有推薦權的,很多評委不止會推薦一部,再結合主席辦公室自己挑選的以及部分觀眾票選的,共同匯集成為最初的候選池。
最初進入評選視野的影片有數百部之多,來自各個國家,然後在這個池子裡層層篩選,選出最終的入圍電影。
而每個評委選擇電影也不是坐在家裡隨便寫,他們會採訪電影團隊,甚至會回到電影的取景地,挖掘作品想要表達的深意,最後再形成一份完整的推薦書。
這個過程本身是複雜且嚴謹的。
有些評委的走訪長達幾個月,對一些藏著本地文化的細節都會做出細緻的解讀,目的就是全面了解整個作品,好讓評獎的時候進行參考。
但這些之前沒有被記錄,觀眾也並不知道,99%的觀眾只會關注最後的得獎作品,但荊棘獎的原意,絕不是為了最終獲獎的那幾部作品而存在的。
沒有拿到獎的,也值得被肯定。
第126章
這種想法一開始提出的時候, 荊棘獎內部也有一些疑問,但阿諾非常堅持。
且真正做起來,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困難, 因為之前這種過程, 荊棘獎一直在默默地做, 已經形成習慣了, 這次只是展示出來而已。
現在轉換做法,既是為了把評委的工作擺在明面上,就算有些人想在這個方面做交易,沒有足夠的過程支撐, 是得不到觀眾肯定的, 想在私底下威脅評委就範沒有那麼簡單。
同樣, 也是為了給這個獎項注入新的血液,讓它隨著時代, 散發出新的活力。
不過荊棘獎的人也沒想到,真正推出之後,效果會這麼好。
一開始在官方網站上放直播或視頻剪輯的時候, 大眾還不知道, 因為不習慣荊棘獎這麼早就有動作, 但很快, 關注度逐漸攀升, 迅速吸引了很多眼球。
因為這些評委首先去採訪了主演,裡面有很多大明星出鏡,率先吸引了粉絲, 然後一下有了討論點。
荊棘獎的這種採訪風格突出, 和之前常見的媒體採訪不一樣,評委的問題顯然更加犀利, 他們這種圈內地位不會顧及面子,會問許多關於角色解讀的全新問題,甚至有人會刨根究底,問得非常深入。
這要求演員不僅要在電影的那一刻演得好,也要對這個角色甚至整個故事有深刻的理解,並且完整地表達出來。
在這種模式下,對自己的表演沒有足夠了解的演員是會露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