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在這麼多悼念的人裡面,他也算獨樹一幟,特別突出了。
雷蒙還有一點特別,他不是獨獨表達悲痛的,他還會借這陣風講故事。
他講的故事半真半假,通過各種各樣的視角說和老馬修的淵源。
比如說,講兩個人其實私交不錯,這是假的,但是死人也不能站起來反駁他,還講自己曾經受到過荊棘獎的資助,所以對這個獎感情很深,這是真的,他的作品確實曾經在荊棘獎展播過,在最窮困的時候拿到投資,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真真假假,聽起來特別唬人,經他這樣一說,就慢慢地、潛移默化地把自己和老馬修、荊棘獎綁在一起了。
而且在這個時候,荊棘獎和老馬修的後代是不好闢謠的,畢竟裡面有很多事情是真的。
況且,那個時候真正關心的老馬修很多人沉浸在悲痛中,沒有人會在這時候抽絲剝繭地一條一條去解釋這種事情,刻意去分辨裡面的真真假假。
但這只是雷蒙造勢的前奏而已。
之後又過了一段時間,他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在這許多故事的基礎上,提到有人推薦自己去做荊棘獎的評委。
他對此感到非常高興,並且已經為此做了很多準備,還把一些內容發到了自己的自媒體上,顯得他非常重視也非常努力。
在這個時候,雷蒙還模稜兩可地提到,其實老馬修在生前就邀請過自己,他一定會在荊棘獎繼承好這份遺志的。雖然他一直說是「可能」,但實際行動卻表達出板上釘釘的意味,許多粉絲都被他的故事感動,選擇支持。
正在這個時候,許多社交媒體也開始發力,宣傳著雷蒙的各種作品。講他就是被荊棘獎支持的人,現在回去做評委是一種「美麗的循環」,讓大家接受了這種感情的呼應,好像他就是無比合適的評委。
事情都到這個程度了,荊棘獎的主辦方自然發現了,阿諾是很堅定的性格,他既然拒絕了,就不會因為輿論隨便改變。
所以,在這個時候並沒有拖沓,乾脆利落地在社交網絡上闢謠,雷蒙並不是荊棘獎的評委,主辦方從來沒有邀請他的計劃。
這件事本該隨著這樣的發聲而結束,可哪裡是這麼容易了結的。
阿諾的再次拒絕,像是落入了一個圈套。
那邊顯然不是省油的燈。雷蒙沒有和阿諾對著幹,反而在社交網絡上道歉,說自己會錯了意,同時表達了遺憾。
粉絲們非常震驚,但也自然而然覺得奇怪。
很快,又有人把副主席的推薦信拍了發出來,顯示雷蒙確實是進入過評委候選圈的,只是被現任主席一票否決了。
此事一出,瞬間引起了許多討論。
然後,便有人質疑阿諾太過獨斷專行,荊棘獎的主席並不是一言堂,應該公平公正才對,現在很多人都覺得雷蒙很適合做評委,為什麼不考慮大家的意見?
這個問題拋出來之後,又開始利用觀眾和粉絲被引起的情緒做文章。
然後,有些有頭有臉的明星名人站出來挺雷蒙,話里話外暗示荊棘獎對他太苛刻,甚至開始把這件事往敏感話題引導。
這個時候,才算是圖窮匕見。
雷蒙是有色人種,出身於貧民窟,而且他還是殘疾人,是之前拍攝紀錄片的時候受的傷,一隻眼睛看不見,臉上還有明顯的傷疤,還失去了左手的三根手指,在網絡上一直以慈善的形象示人,這是非常吸引人同情的人設。
可以說,他是被某些人精挑細選出來的。
對比起來,阿諾就顯得太完美,這種完美讓他看起來太過「高高在上」。
他的家世背景十分完美,以至於相對於雷蒙這種人設,沒有人會同情他。一旦通過這樣的對比,給這位新主席扣上「歧視」的帽子,哪怕這回雷蒙做不成評委,荊棘獎就有了漏洞了。
阿諾完全沒想到這種情況會來的這麼快,來的這麼兇猛,但他並沒有退縮。
他一直在官方平台上進行解釋,搬出了荊棘獎的各種條例,以實際情況說明這個時候加評委是沒有必要的,且自己在做決定的時候並沒有摻雜任何個人情感。
但是這種「理性」的解釋,在部分扭曲的媒體帶動之下,在面對被帶偏了的大眾情緒面前,沒有足夠的抵禦的力量。
雖然有部分人認真看完之後相信了他的說法,且阿諾這邊也有能夠調動的媒體,他不是手無縛雞之力是人但面對真實的大眾,他的應對是不足夠的,這場風波並沒有壓下去。
在幾次爭論之後,阿諾這邊甚至占了下風。
很多人覺得加個評委沒什麼的,雷蒙看起來很合適,仿佛他成了一種代表,所以理解不了阿諾的固執和堅持。
再這樣發展下去,不管結果如何,都對荊棘獎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這件事,宿寧和沈明錚很快知道了。
評委的事情,在那邊的付晶一直在關注,她很快傳回了這個消息,宿寧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沒有不當回事,他還特意問了威靈頓。
根據威靈頓的調查,這個雷蒙背後是有人的,從他做自媒體開始,背後就一直有資本支持。
威靈頓雖然不愛交際,但是他的家族源遠流長,在這個國家有自己的信息渠道,而且經過這段時間的合作,他已經很相信宿寧了。
雷蒙還有一點特別,他不是獨獨表達悲痛的,他還會借這陣風講故事。
他講的故事半真半假,通過各種各樣的視角說和老馬修的淵源。
比如說,講兩個人其實私交不錯,這是假的,但是死人也不能站起來反駁他,還講自己曾經受到過荊棘獎的資助,所以對這個獎感情很深,這是真的,他的作品確實曾經在荊棘獎展播過,在最窮困的時候拿到投資,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真真假假,聽起來特別唬人,經他這樣一說,就慢慢地、潛移默化地把自己和老馬修、荊棘獎綁在一起了。
而且在這個時候,荊棘獎和老馬修的後代是不好闢謠的,畢竟裡面有很多事情是真的。
況且,那個時候真正關心的老馬修很多人沉浸在悲痛中,沒有人會在這時候抽絲剝繭地一條一條去解釋這種事情,刻意去分辨裡面的真真假假。
但這只是雷蒙造勢的前奏而已。
之後又過了一段時間,他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在這許多故事的基礎上,提到有人推薦自己去做荊棘獎的評委。
他對此感到非常高興,並且已經為此做了很多準備,還把一些內容發到了自己的自媒體上,顯得他非常重視也非常努力。
在這個時候,雷蒙還模稜兩可地提到,其實老馬修在生前就邀請過自己,他一定會在荊棘獎繼承好這份遺志的。雖然他一直說是「可能」,但實際行動卻表達出板上釘釘的意味,許多粉絲都被他的故事感動,選擇支持。
正在這個時候,許多社交媒體也開始發力,宣傳著雷蒙的各種作品。講他就是被荊棘獎支持的人,現在回去做評委是一種「美麗的循環」,讓大家接受了這種感情的呼應,好像他就是無比合適的評委。
事情都到這個程度了,荊棘獎的主辦方自然發現了,阿諾是很堅定的性格,他既然拒絕了,就不會因為輿論隨便改變。
所以,在這個時候並沒有拖沓,乾脆利落地在社交網絡上闢謠,雷蒙並不是荊棘獎的評委,主辦方從來沒有邀請他的計劃。
這件事本該隨著這樣的發聲而結束,可哪裡是這麼容易了結的。
阿諾的再次拒絕,像是落入了一個圈套。
那邊顯然不是省油的燈。雷蒙沒有和阿諾對著幹,反而在社交網絡上道歉,說自己會錯了意,同時表達了遺憾。
粉絲們非常震驚,但也自然而然覺得奇怪。
很快,又有人把副主席的推薦信拍了發出來,顯示雷蒙確實是進入過評委候選圈的,只是被現任主席一票否決了。
此事一出,瞬間引起了許多討論。
然後,便有人質疑阿諾太過獨斷專行,荊棘獎的主席並不是一言堂,應該公平公正才對,現在很多人都覺得雷蒙很適合做評委,為什麼不考慮大家的意見?
這個問題拋出來之後,又開始利用觀眾和粉絲被引起的情緒做文章。
然後,有些有頭有臉的明星名人站出來挺雷蒙,話里話外暗示荊棘獎對他太苛刻,甚至開始把這件事往敏感話題引導。
這個時候,才算是圖窮匕見。
雷蒙是有色人種,出身於貧民窟,而且他還是殘疾人,是之前拍攝紀錄片的時候受的傷,一隻眼睛看不見,臉上還有明顯的傷疤,還失去了左手的三根手指,在網絡上一直以慈善的形象示人,這是非常吸引人同情的人設。
可以說,他是被某些人精挑細選出來的。
對比起來,阿諾就顯得太完美,這種完美讓他看起來太過「高高在上」。
他的家世背景十分完美,以至於相對於雷蒙這種人設,沒有人會同情他。一旦通過這樣的對比,給這位新主席扣上「歧視」的帽子,哪怕這回雷蒙做不成評委,荊棘獎就有了漏洞了。
阿諾完全沒想到這種情況會來的這麼快,來的這麼兇猛,但他並沒有退縮。
他一直在官方平台上進行解釋,搬出了荊棘獎的各種條例,以實際情況說明這個時候加評委是沒有必要的,且自己在做決定的時候並沒有摻雜任何個人情感。
但是這種「理性」的解釋,在部分扭曲的媒體帶動之下,在面對被帶偏了的大眾情緒面前,沒有足夠的抵禦的力量。
雖然有部分人認真看完之後相信了他的說法,且阿諾這邊也有能夠調動的媒體,他不是手無縛雞之力是人但面對真實的大眾,他的應對是不足夠的,這場風波並沒有壓下去。
在幾次爭論之後,阿諾這邊甚至占了下風。
很多人覺得加個評委沒什麼的,雷蒙看起來很合適,仿佛他成了一種代表,所以理解不了阿諾的固執和堅持。
再這樣發展下去,不管結果如何,都對荊棘獎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這件事,宿寧和沈明錚很快知道了。
評委的事情,在那邊的付晶一直在關注,她很快傳回了這個消息,宿寧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沒有不當回事,他還特意問了威靈頓。
根據威靈頓的調查,這個雷蒙背後是有人的,從他做自媒體開始,背後就一直有資本支持。
威靈頓雖然不愛交際,但是他的家族源遠流長,在這個國家有自己的信息渠道,而且經過這段時間的合作,他已經很相信宿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