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9頁
殺掉這些反對者容易,接下來,只怕要面臨著天下大亂的局面。他敢造雍治皇帝的反,別人不敢起兵反他麼?
如他和沈遷,張四水所說的。他起兵,為自保,為復血仇,並無意將整個天下、國家砸亂、打碎!
他終究是華夏之民!其一,若內戰打的民不聊生,人口銳減,最終鬧得如同三國時期,搞出五胡亂華。這不是他所願意的。
其二,據他在西域的了解,這個時空的歷史進程,現在極有可能處在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前夕!若他耽擱整個民族的歷史進程、斷送歷史機遇,這與他一直鄙視的滿清金錢鼠尾何異?這不是他所願意的!
…
…
賈環目光冷幽幽的反問繁御史,「你想要什麼交代?」
不想用軍事力量解決政治問題。現在的局面就看似很麻煩!但他手裡還是有牌的。
繁御史下意識的就想說:「你去死吧!」但話到嘴邊,又壓下去。說這種話,是把賈環當傻子,還是把自己當傻子呢?
他之所以如此強烈的上跳下竄,原因很簡單,他是宋溥的親信。而就在昨晚,賈環殺宋大學士!而按照賈環一貫的做法,接下來,等待他的會是什麼?
華系,宋系都會被清洗!以朝廷的名義,名正言順的清洗!
他不想坐以待斃。和他一樣想法的,還有許多官員。華、宋兩人在朝堂上勢大。他們這些人,一年和雍治天子都見不了一次面。常朝那種不算。對一個皇帝,能有多少真摯的感情?
今日,如此激烈,最大的原因,是想自保而已!
朝堂上忠直的大臣,正人君子,早就被雍治天子一遍又一遍的清洗得差不多了!當年雍治天子嫌他們太吵!太喜歡找茬!像何朔,山長,這都是君子、儒臣,雍治天子如何對待的?
繁御史愣了下。
其實,如果真的不滿賈環的作為,決定分別有:辭官,非暴力不合作,如成化年商輅商相公;虛與委蛇,若干年後,清算!如當年李賢清算徐有貞,為于謙復仇;李東陽清算立皇帝劉瑾,俱是如此!
激烈的做法:可以把賈環怒罵一頓,求死!或者死諫!日後,青史自有公論。
但,繁御史顯然不想求死。真正當著賈環的面,他一下卡詞。那些侮辱智商的話,就不必說了。
…
…
見繁御史卡殼,漢王長子寧鍍不想賈環在氣勢上占上風,指著賈環,高聲怒罵道:「賈環,你這個不忠不孝之徒!弒殺君父,你還敢問要什麼交代?交出兵權,回府閉門思過!」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這位鎮國公自以為他說的很委婉了。
這是群臣、百官的第一個要求。嚴懲弒君者。說的更直白些,就是殺賈環以謝天下!不管是出於私人恩怨,還是愣頭青的心思,這種情緒,終究是借著寧鍍之口宣洩,擺在賈環面前。
第九百五十七章 皇極殿外
皇極殿中,賈政在禮部尚書曾縉的主持下,在棺木前徐徐的三叩首,祭拜天子,氣氛肅穆、莊嚴。
衛弘,齊馳,吳王,北靜王等人都在皇極殿中,侍郎以上的官員都在。並皇子們。跟著費狀元去殿外的,主要是科道言官。以及清流、一些中低級官員。比如,賈環的同年戶部主事唐道賓。
此外,殿中還有真理報主編周慎行,蔡學士、魏翰林,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李斯等人。
賈環起兵弒君,這麼大的政治變故。輿論對賈環自然是持批判的態度。對於有廷議資格的官員們來說:不上朝,不和賈環合作,這是一種共識!和弒君者合作,這需要背負壓力的。
但,要說滿朝的官員都想殺賈環,這真不見得。面對強勢的賈環,每個人的想法不見得相同。分化是一種必然。只是看合作、中立、反對的官員的比例是多少罷!
比如,此時跟著費狀元去質問的兩百多名大臣,約占一大半的數量。雖然沒有高級別的官員。當然,這也可以算是一種「民意」。說「群情洶湧」、「百官」不為過。
而中立者往往又會被輿論和「民意」所影響。
…
…
皇極殿外巨大,寬闊的廣場上,賈環看著兩米開外的宗人令漢王的長子寧鍍,這是一個蠢人!
賈環暫時沒有理會氣勢洶洶的寧鍍。目光投向費狀元,以及他身後的眾多官員們,拱手一禮,道:「諸公含怒而來,在下可以理解。但在下要問一句,當日天子下旨封聞道書院,殺葉先生,大師兄,張伯苗,道理何在?諸公自詡正人,當日在何處?」
賈環並不知道羅君子、沈遷、寧瀟、張四水他們的擔憂。他未想過令百官歸心,或者就在這皇極殿外「說服」這些官員們。這怎麼可能呢?
至於,燕王妃甄禕所擔憂的兩個問題自是有答案。他,現在要的是解決問題:儘快把皇位定下來。攫取政變最大的勝利果實。輿論,他的名聲,這都可以以後再說。
賈環的話,讓廣場躁動的兩百多名官員們微微有些安靜,強盛的氣勢微微一挫。科道言官被雍治皇帝洗過數遍,國朝朝堂上早沒有硬骨頭的言官。
所以,明知道聞道書院是被冤枉的。宋溥的理由,糊弄鬼去啊!但是,當日科道發聲的人確實非常少。賈環這時問起來,怎麼回答?
科道言官,在此時之所以敢猛烈的抨擊賈環,敢鬧事,最大的原因,是華系、宋系的官員們在困獸猶鬥。比如,繁御史。他們都是豁出去鬧。
如他和沈遷,張四水所說的。他起兵,為自保,為復血仇,並無意將整個天下、國家砸亂、打碎!
他終究是華夏之民!其一,若內戰打的民不聊生,人口銳減,最終鬧得如同三國時期,搞出五胡亂華。這不是他所願意的。
其二,據他在西域的了解,這個時空的歷史進程,現在極有可能處在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前夕!若他耽擱整個民族的歷史進程、斷送歷史機遇,這與他一直鄙視的滿清金錢鼠尾何異?這不是他所願意的!
…
…
賈環目光冷幽幽的反問繁御史,「你想要什麼交代?」
不想用軍事力量解決政治問題。現在的局面就看似很麻煩!但他手裡還是有牌的。
繁御史下意識的就想說:「你去死吧!」但話到嘴邊,又壓下去。說這種話,是把賈環當傻子,還是把自己當傻子呢?
他之所以如此強烈的上跳下竄,原因很簡單,他是宋溥的親信。而就在昨晚,賈環殺宋大學士!而按照賈環一貫的做法,接下來,等待他的會是什麼?
華系,宋系都會被清洗!以朝廷的名義,名正言順的清洗!
他不想坐以待斃。和他一樣想法的,還有許多官員。華、宋兩人在朝堂上勢大。他們這些人,一年和雍治天子都見不了一次面。常朝那種不算。對一個皇帝,能有多少真摯的感情?
今日,如此激烈,最大的原因,是想自保而已!
朝堂上忠直的大臣,正人君子,早就被雍治天子一遍又一遍的清洗得差不多了!當年雍治天子嫌他們太吵!太喜歡找茬!像何朔,山長,這都是君子、儒臣,雍治天子如何對待的?
繁御史愣了下。
其實,如果真的不滿賈環的作為,決定分別有:辭官,非暴力不合作,如成化年商輅商相公;虛與委蛇,若干年後,清算!如當年李賢清算徐有貞,為于謙復仇;李東陽清算立皇帝劉瑾,俱是如此!
激烈的做法:可以把賈環怒罵一頓,求死!或者死諫!日後,青史自有公論。
但,繁御史顯然不想求死。真正當著賈環的面,他一下卡詞。那些侮辱智商的話,就不必說了。
…
…
見繁御史卡殼,漢王長子寧鍍不想賈環在氣勢上占上風,指著賈環,高聲怒罵道:「賈環,你這個不忠不孝之徒!弒殺君父,你還敢問要什麼交代?交出兵權,回府閉門思過!」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這位鎮國公自以為他說的很委婉了。
這是群臣、百官的第一個要求。嚴懲弒君者。說的更直白些,就是殺賈環以謝天下!不管是出於私人恩怨,還是愣頭青的心思,這種情緒,終究是借著寧鍍之口宣洩,擺在賈環面前。
第九百五十七章 皇極殿外
皇極殿中,賈政在禮部尚書曾縉的主持下,在棺木前徐徐的三叩首,祭拜天子,氣氛肅穆、莊嚴。
衛弘,齊馳,吳王,北靜王等人都在皇極殿中,侍郎以上的官員都在。並皇子們。跟著費狀元去殿外的,主要是科道言官。以及清流、一些中低級官員。比如,賈環的同年戶部主事唐道賓。
此外,殿中還有真理報主編周慎行,蔡學士、魏翰林,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李斯等人。
賈環起兵弒君,這麼大的政治變故。輿論對賈環自然是持批判的態度。對於有廷議資格的官員們來說:不上朝,不和賈環合作,這是一種共識!和弒君者合作,這需要背負壓力的。
但,要說滿朝的官員都想殺賈環,這真不見得。面對強勢的賈環,每個人的想法不見得相同。分化是一種必然。只是看合作、中立、反對的官員的比例是多少罷!
比如,此時跟著費狀元去質問的兩百多名大臣,約占一大半的數量。雖然沒有高級別的官員。當然,這也可以算是一種「民意」。說「群情洶湧」、「百官」不為過。
而中立者往往又會被輿論和「民意」所影響。
…
…
皇極殿外巨大,寬闊的廣場上,賈環看著兩米開外的宗人令漢王的長子寧鍍,這是一個蠢人!
賈環暫時沒有理會氣勢洶洶的寧鍍。目光投向費狀元,以及他身後的眾多官員們,拱手一禮,道:「諸公含怒而來,在下可以理解。但在下要問一句,當日天子下旨封聞道書院,殺葉先生,大師兄,張伯苗,道理何在?諸公自詡正人,當日在何處?」
賈環並不知道羅君子、沈遷、寧瀟、張四水他們的擔憂。他未想過令百官歸心,或者就在這皇極殿外「說服」這些官員們。這怎麼可能呢?
至於,燕王妃甄禕所擔憂的兩個問題自是有答案。他,現在要的是解決問題:儘快把皇位定下來。攫取政變最大的勝利果實。輿論,他的名聲,這都可以以後再說。
賈環的話,讓廣場躁動的兩百多名官員們微微有些安靜,強盛的氣勢微微一挫。科道言官被雍治皇帝洗過數遍,國朝朝堂上早沒有硬骨頭的言官。
所以,明知道聞道書院是被冤枉的。宋溥的理由,糊弄鬼去啊!但是,當日科道發聲的人確實非常少。賈環這時問起來,怎麼回答?
科道言官,在此時之所以敢猛烈的抨擊賈環,敢鬧事,最大的原因,是華系、宋系的官員們在困獸猶鬥。比如,繁御史。他們都是豁出去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