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且說賈政被林如海打擊一番,病好之後,一教訓賈寶玉,就被妻母阻攔,還動不動抬出貴妃娘娘,心中對這個賦予希望的嫡子不禁又失望了幾分,想起以前懂事聽話,好學的長子,又看了看在母親的教導下,努力習字,讀書的嫡孫,還有除了字寫得好,其他四書五經一概學的亂七八糟的庶子,又想起林如海那句『養不教父之過』,親自請了教習先生每日叫他們讀書,甚至警告王夫人,以後不准再讓賈環幫她抄佛經。賈蘭跟其父一般天資聰穎,令賈政倍感欣慰。賈環卻是天資有限啟蒙其為時過晚,但卻因這麼大,第一次得到父親的關注,所以倍加努力,倒是讓賈政也有些不忍心放棄他,只對他的要求比賈蘭低了不少,也沒有對賈寶玉的嚴厲。
賈家的事,林如海不管了,自然把心思都除了政事都放在自己家中,每日逗逗小女兒,教教小兒子,考考二兒子,嘗嘗大女兒做的膳食,讀讀她寫的詩,跟長子研究研究現在的局勢,再對他提點提點科舉要點和人際關係,陪陪嬌妻,林如海的日子過得異常的舒爽。
十一月初北靜太妃大壽,劉妍也接到了帖子,在得知與自己較好的李夫人、陳夫人等人都回去之後,也帶著黛玉前去拜壽。建國之初,太宗論功行賞,封了四王:東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平郡王、北靜郡王。且這四王中,當日惟北靜王功高,及今子孫猶襲王爵。其他三王不是子嗣不茂,便是早已絕嗣由皇室過繼承爵。
北靜郡王雖也是四個異性王之一,但自上也是水氏族人,且老王爺早逝,現在的北靜王向來喜歡舞文弄墨,聚集一些文人騷客吟詩作畫,所以皇帝對他還是比較寬容的。太妃大壽這天,北京王府人聲鼎沸,來往的賓客絡繹不絕,劉妍黛玉等人被請進內宅之後,因老太妃喜歡跟年長者聊些家常,所以劉妍帶黛玉請過安祝過壽後,就由著北靜王妃帶著跟一些官家太太聊天,黛玉也去跟同齡人玩耍。
在劉妍跟人閒聊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人群中正受人追捧的王夫人,眉頭一皺,現在她真是不想見賈家人。不過僅一眼,劉妍就打算沒有看見。
誰知劉妍正跟程夫人馬氏再說程錦和黛玉各自最近的膚色身體的調理的時候,突然就聽到,北靜太妃,突然道:「林如海的夫人何在?」
一時間所有的眼光都看向劉妍,劉妍笑盈盈的上前一福脆生生道:「妾身便是!」
老太妃眯起眼睛看了半晌後,才道:「看這是個懂事的樣子,怎麼?聽家老太君說,你不讓她見外孫女,可否?」
劉妍瞪大眼睛,奇異的問:「回太妃娘娘的話,妾身未曾阻止!」連賈母已有些驚訝,本來只是說一句許久未見外孫女,沒想到北靜太妃竟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問出來。
「哦?」老太妃詫異的問賈母:「你不是說已經有大半年沒有見過外孫女,而且近三年只見過兩面麼?」
賈母拿起手帕擦擦眼淚稱是,然後道:「唉……也是她母親看的太嚴了,親戚家走走也是無妨的。」
「太妃娘娘,說起這個倒是屬實,可卻實不是妾身之過。」劉妍道。然後看著眾人,解釋道:「我家小女已經定親兩年有餘,待嫁的女兒家自是不能隨意走動的,況且賈家……賈家……」
「他姑奶奶,我就想見見黛玉即可,我也知道黛玉今日來了,我見見便罷了!我知道你是為了黛玉好。」賈母阻止劉妍繼續說下去。
劉妍笑著點點頭,讓人去請黛玉進來,然後突然大聲道:「老太太,實在不是我不想讓黛玉見你!可是你太過溺寵孫子,至今都把他養在內宅,我家小女畢竟是待嫁之身,所以……男女有別啊!」
「我說,大妹子,這便是你的不對了?男子理應單獨教養,怎麼一隻養在你膝下呢?」北靜太妃看著賈母,有些不滿道。
賈母道:「太妃娘娘,有所不知,我家孫兒自幼體弱,有大師曾說過需得在內宅養至成年方可。我的外孫女和孫兒自幼都是在我的膝下一起長大的,感情似是親兄妹一般……」
「太妃娘娘!」劉妍道:「恕我直言,太妃娘娘贖罪。賈老夫人,您是我家小女外祖母不假,我家小女自幼也是被您教養了幾年更是不假,但是我家小女尚有大小丫鬟,嬤嬤婆子若干,在賈府也是獨居一院的。跟令孫更是以禮相待,我林家更是書香世家,即便是叫老夫人,您不喜妾身,就看在她是您唯一的女兒的唯一的孩子的份上,也請您不要給小女身上潑污水。我家小女的品行,大公主府出來的崔姑姑更能作證,我家小女已經由她教養了兩年有餘。」
「大妹子,即便是親兄妹也應避嫌,你確實做得有些過!我看林大人這房太太娶的好,是個賢良的。」北靜太妃看著劉妍和藹道。
這時候,黛玉帶著崔姑姑等人進來,看到劉妍,對她點點頭,然後分別向北靜太妃,賈母行了禮,然後站到劉妍身邊。
「給太妃娘娘請安,祝娘娘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崔姑姑等黛玉行完禮後,笑著跪下給北靜太妃磕頭道。
北靜太妃笑道:「趕緊起來吧!你呀?就是個閒不住的,跟在林姑娘這樣花兒一般的小姐身後,定是每日都樂得不行。」
「太妃娘娘見笑,奴婢自幼就喜歡長相清秀,規規矩矩的女子,所以能叫這些姑娘規矩、禮儀,向來都是奴婢的興趣愛好,您老人家就不要拆台了!」崔姑姑樂呵呵的說道。
賈家的事,林如海不管了,自然把心思都除了政事都放在自己家中,每日逗逗小女兒,教教小兒子,考考二兒子,嘗嘗大女兒做的膳食,讀讀她寫的詩,跟長子研究研究現在的局勢,再對他提點提點科舉要點和人際關係,陪陪嬌妻,林如海的日子過得異常的舒爽。
十一月初北靜太妃大壽,劉妍也接到了帖子,在得知與自己較好的李夫人、陳夫人等人都回去之後,也帶著黛玉前去拜壽。建國之初,太宗論功行賞,封了四王:東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平郡王、北靜郡王。且這四王中,當日惟北靜王功高,及今子孫猶襲王爵。其他三王不是子嗣不茂,便是早已絕嗣由皇室過繼承爵。
北靜郡王雖也是四個異性王之一,但自上也是水氏族人,且老王爺早逝,現在的北靜王向來喜歡舞文弄墨,聚集一些文人騷客吟詩作畫,所以皇帝對他還是比較寬容的。太妃大壽這天,北京王府人聲鼎沸,來往的賓客絡繹不絕,劉妍黛玉等人被請進內宅之後,因老太妃喜歡跟年長者聊些家常,所以劉妍帶黛玉請過安祝過壽後,就由著北靜王妃帶著跟一些官家太太聊天,黛玉也去跟同齡人玩耍。
在劉妍跟人閒聊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人群中正受人追捧的王夫人,眉頭一皺,現在她真是不想見賈家人。不過僅一眼,劉妍就打算沒有看見。
誰知劉妍正跟程夫人馬氏再說程錦和黛玉各自最近的膚色身體的調理的時候,突然就聽到,北靜太妃,突然道:「林如海的夫人何在?」
一時間所有的眼光都看向劉妍,劉妍笑盈盈的上前一福脆生生道:「妾身便是!」
老太妃眯起眼睛看了半晌後,才道:「看這是個懂事的樣子,怎麼?聽家老太君說,你不讓她見外孫女,可否?」
劉妍瞪大眼睛,奇異的問:「回太妃娘娘的話,妾身未曾阻止!」連賈母已有些驚訝,本來只是說一句許久未見外孫女,沒想到北靜太妃竟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問出來。
「哦?」老太妃詫異的問賈母:「你不是說已經有大半年沒有見過外孫女,而且近三年只見過兩面麼?」
賈母拿起手帕擦擦眼淚稱是,然後道:「唉……也是她母親看的太嚴了,親戚家走走也是無妨的。」
「太妃娘娘,說起這個倒是屬實,可卻實不是妾身之過。」劉妍道。然後看著眾人,解釋道:「我家小女已經定親兩年有餘,待嫁的女兒家自是不能隨意走動的,況且賈家……賈家……」
「他姑奶奶,我就想見見黛玉即可,我也知道黛玉今日來了,我見見便罷了!我知道你是為了黛玉好。」賈母阻止劉妍繼續說下去。
劉妍笑著點點頭,讓人去請黛玉進來,然後突然大聲道:「老太太,實在不是我不想讓黛玉見你!可是你太過溺寵孫子,至今都把他養在內宅,我家小女畢竟是待嫁之身,所以……男女有別啊!」
「我說,大妹子,這便是你的不對了?男子理應單獨教養,怎麼一隻養在你膝下呢?」北靜太妃看著賈母,有些不滿道。
賈母道:「太妃娘娘,有所不知,我家孫兒自幼體弱,有大師曾說過需得在內宅養至成年方可。我的外孫女和孫兒自幼都是在我的膝下一起長大的,感情似是親兄妹一般……」
「太妃娘娘!」劉妍道:「恕我直言,太妃娘娘贖罪。賈老夫人,您是我家小女外祖母不假,我家小女自幼也是被您教養了幾年更是不假,但是我家小女尚有大小丫鬟,嬤嬤婆子若干,在賈府也是獨居一院的。跟令孫更是以禮相待,我林家更是書香世家,即便是叫老夫人,您不喜妾身,就看在她是您唯一的女兒的唯一的孩子的份上,也請您不要給小女身上潑污水。我家小女的品行,大公主府出來的崔姑姑更能作證,我家小女已經由她教養了兩年有餘。」
「大妹子,即便是親兄妹也應避嫌,你確實做得有些過!我看林大人這房太太娶的好,是個賢良的。」北靜太妃看著劉妍和藹道。
這時候,黛玉帶著崔姑姑等人進來,看到劉妍,對她點點頭,然後分別向北靜太妃,賈母行了禮,然後站到劉妍身邊。
「給太妃娘娘請安,祝娘娘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崔姑姑等黛玉行完禮後,笑著跪下給北靜太妃磕頭道。
北靜太妃笑道:「趕緊起來吧!你呀?就是個閒不住的,跟在林姑娘這樣花兒一般的小姐身後,定是每日都樂得不行。」
「太妃娘娘見笑,奴婢自幼就喜歡長相清秀,規規矩矩的女子,所以能叫這些姑娘規矩、禮儀,向來都是奴婢的興趣愛好,您老人家就不要拆台了!」崔姑姑樂呵呵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