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頁
懷銘也恍悟到自己回家已經三天了,懷安第一場考試恰好結束,於是自告奮勇,去貢院接弟弟。
懷安拖著沉重的考箱,隨著擁擠的人群出場時,面色有些疲憊,但看到幾年不見的大哥,還是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
「大哥,你還好嗎,嫂嫂和孩子都好嗎?!」懷安圍著懷銘轉了兩圈,看到他不缺胳膊不少腿,心裡踏實了一半。
「好得很。」懷銘道:「回去再說,爹娘擔心你呢。」
懷安一臉感動:「是吧?」
「是啊,食不知味,寢不能眠。」懷銘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回家的馬車上,懷安迫不及待的給懷銘講題。
鄉試第一場,是兩道四書題,四道五經題,共六篇文章,但考官閱卷有個不成文的習慣,就是只注重《四書》兩道大題,只要這兩篇文章寫好,其餘四篇《五經》倒不太重要。
因此懷安只把兩道大題的破題承題講給懷銘聽。
懷銘倒有些驚訝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單聽他的描述,切題十分準確,立論也不錯,只看用辭和文氣如何了。
「那當然,我背了一肚子的程文,照貓畫虎也能湊兩篇出來了。」懷安道。
懷銘一聽便知道背後有高人指點。
「大哥,明天再進場時,你勸爹娘他們別太擔心,我能照顧好自己!」懷安道。
懷銘滿口應著,心裡升起一絲愧疚。
「等我考完再帶著孩子們玩!」
那絲愧疚蕩然無存……
生員出場之際,他們的試卷會被被收集起來,送到明遠樓後的閱卷場所——至公堂。
至公堂分為外簾和內簾兩個部分,在外簾官的監督下,紙卷被整理碼放、清點數目,污損的試卷會被逐一剔除,再將其餘試卷送入彌封所糊名用印。
糊名後的考卷會被送入謄錄所,上百名謄錄官等候在此,統一用館閣體謄抄,以防止有人私通考官,用字體舞弊。
這個過程即為「糊名謄錄」。
謄錄過後的考卷送入「簾內」,通過抽籤分派給幾位同考官,開始閱卷。
八股文有相對客觀的閱卷標準,同考官會從「理、法、辭、氣」四個方面逐一批閱,將文章分為三個等級,用藍筆加標記,並將「上等」推薦給主考官,又叫「出房」。
這時就體現出第一場考試的重要性。第一場考卷一旦「出房」,只要第二、三場不出錯,基本可以取中了。
倘若第一場發揮不好,第二、三場發揮的特別出色,或許也有機會被同考官「補薦」。否則此人的試卷壓根不會出現在主考官的面前。
譬如懷安的試卷,就在第一場閱卷中被評為「中等」,剔除出局了……
……
回到家裡,為了讓懷安保持體力,所有久別重逢的欣喜都暫時被壓制了下來。
因為太累太乏,懷安睡的很早,幾乎是一沾枕頭就迷糊過去,一夜無夢。
次日精神雖然好了許多,身上卻腰酸背痛,好在後兩場考試不比第一場的難度,且是懷安相對擅長的。
第二場考的是「論、判、詔、誥」等官場應用文體。懷安從小跟著老爹混跡各個衙門,對這些官場移文本就熟悉,又被謝彥開著重訓練過一段時間,可以說是信手拈來。
第三場考經、史、策,考察生員對古今政事的見解。空坐書齋的讀書人哪裡懂得政務,只要不犯忌諱,沒人要求他們寫出什麼真知灼見來。
因為第三場恰趕上八月十五,夜幕降臨,望著被幾抹殘雲擁著的一輪盈月,看著被娘親塞進考箱裡的幾塊月餅,懷安抱著可憐的自己,突然無比的想家,含淚哼了一首《鐵窗淚》……
終於熬過了整整九天六夜三場考試,身體嚴重透支,走出貢院大門時,看到一大群接他出考場的家人們,只覺得頭重腳輕,渾身酥軟。
真不是人受的罪啊!他一個「習武之人」尚且如此,遑論那些久坐書齋的文弱書生呢,難怪每年都有不少暈倒患病被抬出去的考生,三年的努力功虧一簣不說,還怕有性命之憂。
渾渾噩噩的回到家,都聽不清家裡人跟他說了什麼,好險沒把飯吃到鼻子裡,回到前院自己的屋裡,倒頭就睡著了。
睡了一天一夜,吃飯都叫不起,許聽瀾憂心忡忡,怕他身體吃不消,甚至給他灌了兩次參湯。好在第二天自己餓醒了,爬起來飽餐一頓,滿血復活。
看著耐造又皮實的兒子,夫妻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
隨後家裡就不太平了。
等待放榜的日子裡,懷安帶著侄兒侄女上房揭瓦下水摸魚,把家裡能拆的地方都拆了,實在無聊,又去霍霍謝家。
親爹岳父看在眼裡,心裡都憋著火呢,只等八月三十日放榜,考過了一切都好說,要是考不過,先卸他一套胳膊腿,以泄心頭之恨!
第199章
在等待放榜的日子裡, 懷薇編寫的《字海》上市了,甫一出版便引起了巨大轟動。
書本風靡京城的同時,人們都在納悶, 沈懷薇是什麼人,從沒聽說過啊。
得知沈懷薇的真實身份之後,坊間出現了兩種說法:一種是對其大加讚賞,如卓文君、魚玄機一般的奇女子;一種則是大加抵制, 認為婦人編書純屬滑天下之大稽,誰要是買了這套書回家學習,會貽笑後人的。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懷安拖著沉重的考箱,隨著擁擠的人群出場時,面色有些疲憊,但看到幾年不見的大哥,還是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
「大哥,你還好嗎,嫂嫂和孩子都好嗎?!」懷安圍著懷銘轉了兩圈,看到他不缺胳膊不少腿,心裡踏實了一半。
「好得很。」懷銘道:「回去再說,爹娘擔心你呢。」
懷安一臉感動:「是吧?」
「是啊,食不知味,寢不能眠。」懷銘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回家的馬車上,懷安迫不及待的給懷銘講題。
鄉試第一場,是兩道四書題,四道五經題,共六篇文章,但考官閱卷有個不成文的習慣,就是只注重《四書》兩道大題,只要這兩篇文章寫好,其餘四篇《五經》倒不太重要。
因此懷安只把兩道大題的破題承題講給懷銘聽。
懷銘倒有些驚訝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單聽他的描述,切題十分準確,立論也不錯,只看用辭和文氣如何了。
「那當然,我背了一肚子的程文,照貓畫虎也能湊兩篇出來了。」懷安道。
懷銘一聽便知道背後有高人指點。
「大哥,明天再進場時,你勸爹娘他們別太擔心,我能照顧好自己!」懷安道。
懷銘滿口應著,心裡升起一絲愧疚。
「等我考完再帶著孩子們玩!」
那絲愧疚蕩然無存……
生員出場之際,他們的試卷會被被收集起來,送到明遠樓後的閱卷場所——至公堂。
至公堂分為外簾和內簾兩個部分,在外簾官的監督下,紙卷被整理碼放、清點數目,污損的試卷會被逐一剔除,再將其餘試卷送入彌封所糊名用印。
糊名後的考卷會被送入謄錄所,上百名謄錄官等候在此,統一用館閣體謄抄,以防止有人私通考官,用字體舞弊。
這個過程即為「糊名謄錄」。
謄錄過後的考卷送入「簾內」,通過抽籤分派給幾位同考官,開始閱卷。
八股文有相對客觀的閱卷標準,同考官會從「理、法、辭、氣」四個方面逐一批閱,將文章分為三個等級,用藍筆加標記,並將「上等」推薦給主考官,又叫「出房」。
這時就體現出第一場考試的重要性。第一場考卷一旦「出房」,只要第二、三場不出錯,基本可以取中了。
倘若第一場發揮不好,第二、三場發揮的特別出色,或許也有機會被同考官「補薦」。否則此人的試卷壓根不會出現在主考官的面前。
譬如懷安的試卷,就在第一場閱卷中被評為「中等」,剔除出局了……
……
回到家裡,為了讓懷安保持體力,所有久別重逢的欣喜都暫時被壓制了下來。
因為太累太乏,懷安睡的很早,幾乎是一沾枕頭就迷糊過去,一夜無夢。
次日精神雖然好了許多,身上卻腰酸背痛,好在後兩場考試不比第一場的難度,且是懷安相對擅長的。
第二場考的是「論、判、詔、誥」等官場應用文體。懷安從小跟著老爹混跡各個衙門,對這些官場移文本就熟悉,又被謝彥開著重訓練過一段時間,可以說是信手拈來。
第三場考經、史、策,考察生員對古今政事的見解。空坐書齋的讀書人哪裡懂得政務,只要不犯忌諱,沒人要求他們寫出什麼真知灼見來。
因為第三場恰趕上八月十五,夜幕降臨,望著被幾抹殘雲擁著的一輪盈月,看著被娘親塞進考箱裡的幾塊月餅,懷安抱著可憐的自己,突然無比的想家,含淚哼了一首《鐵窗淚》……
終於熬過了整整九天六夜三場考試,身體嚴重透支,走出貢院大門時,看到一大群接他出考場的家人們,只覺得頭重腳輕,渾身酥軟。
真不是人受的罪啊!他一個「習武之人」尚且如此,遑論那些久坐書齋的文弱書生呢,難怪每年都有不少暈倒患病被抬出去的考生,三年的努力功虧一簣不說,還怕有性命之憂。
渾渾噩噩的回到家,都聽不清家裡人跟他說了什麼,好險沒把飯吃到鼻子裡,回到前院自己的屋裡,倒頭就睡著了。
睡了一天一夜,吃飯都叫不起,許聽瀾憂心忡忡,怕他身體吃不消,甚至給他灌了兩次參湯。好在第二天自己餓醒了,爬起來飽餐一頓,滿血復活。
看著耐造又皮實的兒子,夫妻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
隨後家裡就不太平了。
等待放榜的日子裡,懷安帶著侄兒侄女上房揭瓦下水摸魚,把家裡能拆的地方都拆了,實在無聊,又去霍霍謝家。
親爹岳父看在眼裡,心裡都憋著火呢,只等八月三十日放榜,考過了一切都好說,要是考不過,先卸他一套胳膊腿,以泄心頭之恨!
第199章
在等待放榜的日子裡, 懷薇編寫的《字海》上市了,甫一出版便引起了巨大轟動。
書本風靡京城的同時,人們都在納悶, 沈懷薇是什麼人,從沒聽說過啊。
得知沈懷薇的真實身份之後,坊間出現了兩種說法:一種是對其大加讚賞,如卓文君、魚玄機一般的奇女子;一種則是大加抵制, 認為婦人編書純屬滑天下之大稽,誰要是買了這套書回家學習,會貽笑後人的。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