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你為何驚惶?
竇尹頓住腳步,猛地回頭,一架烏蓬大馬車已經奮力疾駛了過來。
宋奕如嬌脆的聲音清晰入耳:「竇尹!竇尹!」
竇尹情不自禁迎上去幾步,馬車在他一丈外停下,宋奕如輕快地跳下來,還不忘拽住她哥哥宋泯,小跑著往這邊來。
「竇尹!」
少女的臉龐紅撲撲的,眼眸像湖面上的金光一樣閃耀。
她說道:「我收到你的信了,但是我想了一晚上,還是不想改變主意。竇尹,我,我其實早就——
「總之,是我自己蠢,之前一門心思都在張家,一點沒發現很久很久前,我看到你就很開心,很親近,所以,之前我跟你說的話,都不是衝動,不信你問我哥!」
說完她又抱住了宋泯的胳膊,把他推到跟前來:「他知道的!他早就發現了,還是他點撥了我的!」
宋泯是京城有名的儒雅公子,被妹妹這般拖拽,露出了一臉的無可奈何。
他點頭道:「是這樣,這傻丫頭從小就想當英雄,結果誤入歧途。還好能迷途知返。給你添麻煩了,竇尹。」
竇尹喉結滾動,對眼前突來這一幕呈現出一臉懵然。
「你們追到這裡來,就是為了跟我說這些?」
無論這對兄妹倆的熱情有多麼感人,出現在此時此境,都很不合適。
他們是看不到眼前這劍拔駑張的情景嗎?
「是為了說這些,也還有別的事。」宋奕如說著的同時,鄭重地頜首,然後轉向鎮國公,「韓世伯,張家的事我今日一早從伯母口中聽聞了。不知您可還記得,我們宋家也曾是皇親?」
鎮國公著實被這幫小兒女弄懵了,滿心以為他們不知深淺地跑過來搗亂,此時聽得她這般問,便凝神點頭:「自然記得。太宗皇帝的端貴太妃,便是你們的姑曾祖母。」
端貴太妃活到本朝皇帝登基五年才薨,說起來皇帝已薨的貴妃、也就是韓陌的姑母,當時在宮中還得這位老太妃多番提點愛護,韓宋兩家原本就有的交情,也是自那時起變得更加深厚起來。
「我曾姑祖母,與二代武陽公主,也就是長寧公主的母親,交情甚篤!」
少女清脆的嗓音就像駑箭一樣破空傳入每個人的耳腔里,「武陽公主」四個字更是如同雷霆一般震撼!
已經打開四壁鐵板為阻擋的車廂之中一派死寂,坐於東側的張昀灰白雙眸精光怒射,楊燮與常賀倏然之間將目光投向了他。
常賀結巴道:「她,她突然提起武陽公主做什麼?武陽,武陽公主府,不是,不是早就沒人了嗎?」
這一句「沒人」,又勾得張昀怒目如箭,逼視了過來。
常賀打了個哆嗦,再度抱緊了手中的包袱。
剛剛出城就迎面對上了朝廷追捕來的兵馬,楊燮他們的決定是直面迎上,於是最終就僵持在這裡,禁衛軍因為忌憚樹林裡的弓駑手而未敢輕易衝過來,而他們這邊則因為尚無把握全力脫身,需要等到後方善後的武士趕至,才能離開。
他們在與鎮國公實力較勁,內心裡卻也同樣在較勁,此時狹小的車廂就成了他們臨時的堡壘。
楊燮凝眉:「宋家丫頭想幹什麼?你們還有什麼把柄落在他們手上不成?」
「不可能!」
久居高位俯瞰朝堂的閣老語音里都是按壓不住的躁怒,他置於膝上的雙拳緊握:「怎麼可能還會有什麼把柄留下來?不會有的!」說著他又看向對面:「僵持了這麼久,我們的人還沒追來麼?夜長夢多,該走了!」
「端貴太妃在臨逝之前,曾召家母入宮侍疾,交予了家母一份老殿下的手書,一個時辰前家父手持這份手書入宮面聖,如今,這份手書在此,奉聖上旨意,請國公爺過目!……」
恰在此時,車外就再度傳來了宋奕如的聲音。
張昀右手一把抓住了隨風飄動的車簾,那灰白的眼眸都似在顫抖!
楊燮已皺緊了眉頭:「既然沒把柄,你緊張什麼?宋家就算有端太妃的手書,也不見得就跟你有關。」
張昀看他一眼,把拽著車簾的右手放下來。
楊燮注視著他,續說道:「你當年遊說我起事的理由之一,是朝廷玩弄帝王心術,先帝借令堂長寧公主之過相要挾,忌殫公主府的勢力,從而打壓公主府。
「當年的事故,明面上是老殿下自請上繳特權,私下裡卻是他們威逼老殿下母女絕去了武陽公主府的傳承資格,取締了公主府,也奪去了令堂的性命。
「故此你與他們有殺母滅族之仇,事情雖是先帝做的,但你希望由我來推翻如今這個朝廷,取代那個位置,好替你給長寧昭雪,替武陽公主府正名。
「這番說辭有理有據,你給出的理由十分充分,故而我信了你,隨你下山。按說早前蘇婼韓陌探到過令堂之畫像後,你的身世已經暴露,可你眼下依舊如此這般的驚惶,是為什麼?」
「楊燮!」張昀壓聲低怒,「你我曾當著天地神明發誓同進退,此時不該是你對我妄加揣測之際!」
楊燮扭頭看了眼窗外遠處,說道:「鎮國公府那個叫竇尹的義子,看上去與你們父子倒有三分像。聽說,前些日子張煜在打聽他,還有,鎮國公府登張家門那天,你對這竇尹表現出了異樣的熱情。
「此時此刻,你不該告訴我他是誰嗎?」
張昀額間青筋暴起。
他轉目看向遠處的竇尹,擱在膝上的雙拳緊握。
即使隔著五六丈遠,那少年的五官輪廓也明晰地出現在眼前。
「你剛才說了,此時此刻,不該是你我互生猜疑之際,但你隱瞞不說,這可不利於接下來的行動。」
一直以來,楊燮都以張昀為尊,無時不以先生將其尊稱,眼目下這番話說將起來雖然依舊緩和,但言語當中的堅持和不退讓卻讓人無法忽視。
常賀從旁聽得一愣一愣,他緊抓著窗棱,看著外頭重重的官兵,喉頭不自覺地滾動著。
宋奕如嬌脆的聲音清晰入耳:「竇尹!竇尹!」
竇尹情不自禁迎上去幾步,馬車在他一丈外停下,宋奕如輕快地跳下來,還不忘拽住她哥哥宋泯,小跑著往這邊來。
「竇尹!」
少女的臉龐紅撲撲的,眼眸像湖面上的金光一樣閃耀。
她說道:「我收到你的信了,但是我想了一晚上,還是不想改變主意。竇尹,我,我其實早就——
「總之,是我自己蠢,之前一門心思都在張家,一點沒發現很久很久前,我看到你就很開心,很親近,所以,之前我跟你說的話,都不是衝動,不信你問我哥!」
說完她又抱住了宋泯的胳膊,把他推到跟前來:「他知道的!他早就發現了,還是他點撥了我的!」
宋泯是京城有名的儒雅公子,被妹妹這般拖拽,露出了一臉的無可奈何。
他點頭道:「是這樣,這傻丫頭從小就想當英雄,結果誤入歧途。還好能迷途知返。給你添麻煩了,竇尹。」
竇尹喉結滾動,對眼前突來這一幕呈現出一臉懵然。
「你們追到這裡來,就是為了跟我說這些?」
無論這對兄妹倆的熱情有多麼感人,出現在此時此境,都很不合適。
他們是看不到眼前這劍拔駑張的情景嗎?
「是為了說這些,也還有別的事。」宋奕如說著的同時,鄭重地頜首,然後轉向鎮國公,「韓世伯,張家的事我今日一早從伯母口中聽聞了。不知您可還記得,我們宋家也曾是皇親?」
鎮國公著實被這幫小兒女弄懵了,滿心以為他們不知深淺地跑過來搗亂,此時聽得她這般問,便凝神點頭:「自然記得。太宗皇帝的端貴太妃,便是你們的姑曾祖母。」
端貴太妃活到本朝皇帝登基五年才薨,說起來皇帝已薨的貴妃、也就是韓陌的姑母,當時在宮中還得這位老太妃多番提點愛護,韓宋兩家原本就有的交情,也是自那時起變得更加深厚起來。
「我曾姑祖母,與二代武陽公主,也就是長寧公主的母親,交情甚篤!」
少女清脆的嗓音就像駑箭一樣破空傳入每個人的耳腔里,「武陽公主」四個字更是如同雷霆一般震撼!
已經打開四壁鐵板為阻擋的車廂之中一派死寂,坐於東側的張昀灰白雙眸精光怒射,楊燮與常賀倏然之間將目光投向了他。
常賀結巴道:「她,她突然提起武陽公主做什麼?武陽,武陽公主府,不是,不是早就沒人了嗎?」
這一句「沒人」,又勾得張昀怒目如箭,逼視了過來。
常賀打了個哆嗦,再度抱緊了手中的包袱。
剛剛出城就迎面對上了朝廷追捕來的兵馬,楊燮他們的決定是直面迎上,於是最終就僵持在這裡,禁衛軍因為忌憚樹林裡的弓駑手而未敢輕易衝過來,而他們這邊則因為尚無把握全力脫身,需要等到後方善後的武士趕至,才能離開。
他們在與鎮國公實力較勁,內心裡卻也同樣在較勁,此時狹小的車廂就成了他們臨時的堡壘。
楊燮凝眉:「宋家丫頭想幹什麼?你們還有什麼把柄落在他們手上不成?」
「不可能!」
久居高位俯瞰朝堂的閣老語音里都是按壓不住的躁怒,他置於膝上的雙拳緊握:「怎麼可能還會有什麼把柄留下來?不會有的!」說著他又看向對面:「僵持了這麼久,我們的人還沒追來麼?夜長夢多,該走了!」
「端貴太妃在臨逝之前,曾召家母入宮侍疾,交予了家母一份老殿下的手書,一個時辰前家父手持這份手書入宮面聖,如今,這份手書在此,奉聖上旨意,請國公爺過目!……」
恰在此時,車外就再度傳來了宋奕如的聲音。
張昀右手一把抓住了隨風飄動的車簾,那灰白的眼眸都似在顫抖!
楊燮已皺緊了眉頭:「既然沒把柄,你緊張什麼?宋家就算有端太妃的手書,也不見得就跟你有關。」
張昀看他一眼,把拽著車簾的右手放下來。
楊燮注視著他,續說道:「你當年遊說我起事的理由之一,是朝廷玩弄帝王心術,先帝借令堂長寧公主之過相要挾,忌殫公主府的勢力,從而打壓公主府。
「當年的事故,明面上是老殿下自請上繳特權,私下裡卻是他們威逼老殿下母女絕去了武陽公主府的傳承資格,取締了公主府,也奪去了令堂的性命。
「故此你與他們有殺母滅族之仇,事情雖是先帝做的,但你希望由我來推翻如今這個朝廷,取代那個位置,好替你給長寧昭雪,替武陽公主府正名。
「這番說辭有理有據,你給出的理由十分充分,故而我信了你,隨你下山。按說早前蘇婼韓陌探到過令堂之畫像後,你的身世已經暴露,可你眼下依舊如此這般的驚惶,是為什麼?」
「楊燮!」張昀壓聲低怒,「你我曾當著天地神明發誓同進退,此時不該是你對我妄加揣測之際!」
楊燮扭頭看了眼窗外遠處,說道:「鎮國公府那個叫竇尹的義子,看上去與你們父子倒有三分像。聽說,前些日子張煜在打聽他,還有,鎮國公府登張家門那天,你對這竇尹表現出了異樣的熱情。
「此時此刻,你不該告訴我他是誰嗎?」
張昀額間青筋暴起。
他轉目看向遠處的竇尹,擱在膝上的雙拳緊握。
即使隔著五六丈遠,那少年的五官輪廓也明晰地出現在眼前。
「你剛才說了,此時此刻,不該是你我互生猜疑之際,但你隱瞞不說,這可不利於接下來的行動。」
一直以來,楊燮都以張昀為尊,無時不以先生將其尊稱,眼目下這番話說將起來雖然依舊緩和,但言語當中的堅持和不退讓卻讓人無法忽視。
常賀從旁聽得一愣一愣,他緊抓著窗棱,看著外頭重重的官兵,喉頭不自覺地滾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