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那是因為傅筠把他當做丈夫,「使喚」他是理所當然的。
而現在,哪怕兩個人關係改善了一點點,卻如同普通筆友,一來一往之間,她信里出現最多的字眼是「多謝」。
當然,這一點小遺憾只占據了裴昱心裡的丁點角落。
他不得不樂觀地想,分隔兩地書信來往也算沒斷了聯絡,而他們也可以藉此機會了解對方。
他知道了她對醫學的熱忱,便也想讓她知道,他甘願向她俯首,獻出身體上最脆弱易折的脖頸,但並非只會被她牽著走,他不是奴顏婢膝、曲意逢迎,而是出於愛,出於忠誠,會先做好自己,再堂堂正正愛她。
裴昱的信不光寄給傅筠,寧寧小娘子也有份。
今日拆開信封時,撲簌簌掉出來幾片葉子似的東西,七零八落地散在桌面上。
小姑娘個子還沒書案高,坐的高足椅子是照野特別為她製作的,木質細細打磨,再鋪上軟硬適中的坐墊,兩條腿兒一晃一晃,看得出收到父親來信寧寧挺高興。
寧寧年紀還小,今年剛剛開始認字,裴昱便沒寫什麼複雜的字句,但還是需要傅筠給她讀信。
為此寧寧還從零食里省出飴糖答謝,把傅筠弄得哭笑不得,但這是小孩子眼裡很寶貴的東西,她也就沒說什麼,一併收下了。
看到信封里的花瓣時,傅筠怔忪不已。
「阿娘阿娘,這個是山顏花,我認得的,那這是什麼呀?」
寧寧把玩著兩種花瓣,摸著乾乾的已經沒有水分了,但不顯得喪失生機,甚至覺得夾在書里當簽子會很不錯。
「欒花。」傅筠拿起信紙看了眼,「你爹說北方欒花比南方的顏色深一些。」
「噢~」
欒花是大戶人家種在庭院裡觀賞的,小禾村沒有,因此寧寧沒見過淺色的。
「還有呢,還有呢?」寧寧示意阿娘繼續讀下去,今天爹爹的信寫得很長呢。
傅筠把女兒抱至膝上,清了清嗓念給她聽。
比起一開始什麼都不懂的蠢樣子,裴昱顯然做了很多功課,就連寧寧快到換牙的年紀他都知道,特意叮囑小傢伙不要吃太多甜食,吃完要記得漱口。
聽到這裡,寧寧啊了一聲,拖了長長的音:「我不信,爹爹真那麼說嗎?」
烏溜溜的眼睛眨巴眨巴,顯然是在質疑。
傅筠點點頭,「你若不信,叫你姨姨讀給你聽。」
「那好吧……」寧寧鬱悶地兩手托腮,心道別人家都是爹爹說話算數,但他們家不一樣,兩個爹爹都聽娘親的,這下他們三個人站在一條戰線了,可是,可是飴糖真的很好吃啊……
傅筠笑著揉揉女兒的腦袋瓜。
寧寧沒怎麼跟裴昱單獨相處過,興許還以為裴昱是個會寵慣孩子的人。
要是真由裴昱教養寧寧長大,估計是父女倆互氣對方的局面,一天沒個消停,到時候寧寧就不會成天爹爹長爹爹短的,而是拉著她告裴昱的狀吧。
思及此,傅筠的笑容忽然一滯。
怎的開始想這種東西。
她瞥了眼山顏花。
當初只是隨口說了句,他還真記在心上,也不知道從哪裡弄來的,甚至花瓣形狀都跟那朵乾花近似。
既然有了新的花,那裴昱顯然知道了花名,為何還故作矜持不提複合的事?
莫非欲擒故縱?
傅筠頓時唇角下壓,怫然不悅。
仲秋的金黃逐漸在堆疊的信紙中悄然失色,隆冬帶來蕭瑟,也帶來碎鹽似的細雪。
寧寧收到裴昱寄來的字帖,開始照著爹爹的筆劃認字,傅筠也教她千字文、算數。
不同季節裴昱的落款不同,春祺夏祉、秋安冬綏。寧寧許是繼承了父親的聰慧,腦瓜子靈得很,再過一年都可以旁聽傅家的醫學課堂了。
但裴昱每次的信里仍然有圖有字。
從前擔心女兒不理解、不認識,才細細畫了圖作為講解。如今便是用來描繪自己所在地的風土人情。
《水經注》是幾百年前的著作,作者是北朝人,南方水系的記載難免與事實有出入,因此裴昱要走遍大雍的每一條河流江海,進行實地調查,才能編訂註疏。
由此,他每到一個新地點,便會跟女兒講一講當地的新鮮玩意兒。
寧寧早就可以自己讀信了,傅筠也就輕鬆了些,她很注意母女間的邊界感,既然是裴昱寫給寧寧的,她便不會去翻閱。
只是這一年的生辰日,她收到了一件特別的禮物。
——寧寧親手打的金簪。
小傢伙自小就對實用的小物件很感興趣,動手能力也強,去年還自己製作了一個小機括,卡在蠟燭柱身,待燭焰燒到預設位置,機括的蓋子便會合攏,自動滅燭。寧寧偶爾拿它當做計時器。
可這金簪相比計時器就複雜多了。
別說傅筠,所有人都好奇又讚嘆,簡娘更是把寧寧當神童誇了,引得臉皮有點厚的小姑娘都臊紅了臉,直揪著阿娘裙子遮住自己泛紅的耳朵。
寧寧大了些,有自己的主意了,傅筠沒有刻意引導她學醫,但看起來寧寧將來興許會成為一個手藝人。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而現在,哪怕兩個人關係改善了一點點,卻如同普通筆友,一來一往之間,她信里出現最多的字眼是「多謝」。
當然,這一點小遺憾只占據了裴昱心裡的丁點角落。
他不得不樂觀地想,分隔兩地書信來往也算沒斷了聯絡,而他們也可以藉此機會了解對方。
他知道了她對醫學的熱忱,便也想讓她知道,他甘願向她俯首,獻出身體上最脆弱易折的脖頸,但並非只會被她牽著走,他不是奴顏婢膝、曲意逢迎,而是出於愛,出於忠誠,會先做好自己,再堂堂正正愛她。
裴昱的信不光寄給傅筠,寧寧小娘子也有份。
今日拆開信封時,撲簌簌掉出來幾片葉子似的東西,七零八落地散在桌面上。
小姑娘個子還沒書案高,坐的高足椅子是照野特別為她製作的,木質細細打磨,再鋪上軟硬適中的坐墊,兩條腿兒一晃一晃,看得出收到父親來信寧寧挺高興。
寧寧年紀還小,今年剛剛開始認字,裴昱便沒寫什麼複雜的字句,但還是需要傅筠給她讀信。
為此寧寧還從零食里省出飴糖答謝,把傅筠弄得哭笑不得,但這是小孩子眼裡很寶貴的東西,她也就沒說什麼,一併收下了。
看到信封里的花瓣時,傅筠怔忪不已。
「阿娘阿娘,這個是山顏花,我認得的,那這是什麼呀?」
寧寧把玩著兩種花瓣,摸著乾乾的已經沒有水分了,但不顯得喪失生機,甚至覺得夾在書里當簽子會很不錯。
「欒花。」傅筠拿起信紙看了眼,「你爹說北方欒花比南方的顏色深一些。」
「噢~」
欒花是大戶人家種在庭院裡觀賞的,小禾村沒有,因此寧寧沒見過淺色的。
「還有呢,還有呢?」寧寧示意阿娘繼續讀下去,今天爹爹的信寫得很長呢。
傅筠把女兒抱至膝上,清了清嗓念給她聽。
比起一開始什麼都不懂的蠢樣子,裴昱顯然做了很多功課,就連寧寧快到換牙的年紀他都知道,特意叮囑小傢伙不要吃太多甜食,吃完要記得漱口。
聽到這裡,寧寧啊了一聲,拖了長長的音:「我不信,爹爹真那麼說嗎?」
烏溜溜的眼睛眨巴眨巴,顯然是在質疑。
傅筠點點頭,「你若不信,叫你姨姨讀給你聽。」
「那好吧……」寧寧鬱悶地兩手托腮,心道別人家都是爹爹說話算數,但他們家不一樣,兩個爹爹都聽娘親的,這下他們三個人站在一條戰線了,可是,可是飴糖真的很好吃啊……
傅筠笑著揉揉女兒的腦袋瓜。
寧寧沒怎麼跟裴昱單獨相處過,興許還以為裴昱是個會寵慣孩子的人。
要是真由裴昱教養寧寧長大,估計是父女倆互氣對方的局面,一天沒個消停,到時候寧寧就不會成天爹爹長爹爹短的,而是拉著她告裴昱的狀吧。
思及此,傅筠的笑容忽然一滯。
怎的開始想這種東西。
她瞥了眼山顏花。
當初只是隨口說了句,他還真記在心上,也不知道從哪裡弄來的,甚至花瓣形狀都跟那朵乾花近似。
既然有了新的花,那裴昱顯然知道了花名,為何還故作矜持不提複合的事?
莫非欲擒故縱?
傅筠頓時唇角下壓,怫然不悅。
仲秋的金黃逐漸在堆疊的信紙中悄然失色,隆冬帶來蕭瑟,也帶來碎鹽似的細雪。
寧寧收到裴昱寄來的字帖,開始照著爹爹的筆劃認字,傅筠也教她千字文、算數。
不同季節裴昱的落款不同,春祺夏祉、秋安冬綏。寧寧許是繼承了父親的聰慧,腦瓜子靈得很,再過一年都可以旁聽傅家的醫學課堂了。
但裴昱每次的信里仍然有圖有字。
從前擔心女兒不理解、不認識,才細細畫了圖作為講解。如今便是用來描繪自己所在地的風土人情。
《水經注》是幾百年前的著作,作者是北朝人,南方水系的記載難免與事實有出入,因此裴昱要走遍大雍的每一條河流江海,進行實地調查,才能編訂註疏。
由此,他每到一個新地點,便會跟女兒講一講當地的新鮮玩意兒。
寧寧早就可以自己讀信了,傅筠也就輕鬆了些,她很注意母女間的邊界感,既然是裴昱寫給寧寧的,她便不會去翻閱。
只是這一年的生辰日,她收到了一件特別的禮物。
——寧寧親手打的金簪。
小傢伙自小就對實用的小物件很感興趣,動手能力也強,去年還自己製作了一個小機括,卡在蠟燭柱身,待燭焰燒到預設位置,機括的蓋子便會合攏,自動滅燭。寧寧偶爾拿它當做計時器。
可這金簪相比計時器就複雜多了。
別說傅筠,所有人都好奇又讚嘆,簡娘更是把寧寧當神童誇了,引得臉皮有點厚的小姑娘都臊紅了臉,直揪著阿娘裙子遮住自己泛紅的耳朵。
寧寧大了些,有自己的主意了,傅筠沒有刻意引導她學醫,但看起來寧寧將來興許會成為一個手藝人。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