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頁
光是應付各方來客,陸尚和姜婉寧就應付了足足十日。
這還是因為陸尚放出話去,說好等月底在府上設宴,這才擋了一些來賓。
不等陸尚去塘鎮巡查物流隊的生意,姜家的赦罪書終於送上門來。
聖上親訓,姜家雖有過失知錯,卻也罪不至死,又念姜之源著書無數,沿用至今,聖上愛惜人才,欲重啟用姜之源,擢升太子太傅,以示皇恩行當。
姜父攜薑母謝恩領旨,卻並沒未答覆是否要回京復職。
而在二老接過聖旨起身後,卻見曲恆縱馬趕來,當著無數百姓的面,屈膝跪在姜父身前,規規正正磕了三個頭,大聲道:「學生恭喜老師、師娘洗脫冤屈!」
眾人這才知道,原來他們松溪郡的郡守大人,也是那位姜大學士的學生。
「這陸家可是不得了啊!原本出了一個狀元已足夠扎眼了,合著那位開了私塾的女夫子也是出身不凡,人家可是京城裡正兒八經的小姐呢!」
前後不過兩日,府城便全是有關陸家和姜家的傳聞,百姓們從陸府門口經過時,都忍不住駐足觀望,欲看看這是何等神奇風光的人家。
後來聽傳旨的公公說,皇上除了給松溪郡送來赦罪書外,另有給西北大營送去聖旨,一是洗去姜家大公子身上的罪狀,二來也是命將軍數其功績,上奏朝廷,好行封賞。
姜父在拿到赦罪書後,去書房與陸尚長談一整夜。
出來後則是雙目清明,才出房門就見了傳旨的公公,應了皇上的復職和擢拔,兩日後攜夫人與公公一起,回京復職。
姜婉寧雖說了不會幹涉姜父薑母的決定,卻也意外姜父的做法。
她趁著陸尚陪小安安玩耍的時候問了一句,才知這與陸尚也有幾分干係。
原來姜父無法拿定主意,對於皇帝的復用,他擔心官場多爭端,萬一又有那步走錯了,只怕對姜家又是一場面頂之災,再來新帝初登基時,對姜家的一系列打壓,也叫他心生忌憚。
可另一方面,姜家世代為官,他又不忍叫姜家的官途斷送在他這裡。
陸尚親了親女兒的小手,復答到:「我聽爹的意思,還是想要回朝做官的,就是害怕將來再說錯話做錯事,心裡存了兩分膽怯罷了。」
「不過我是想著,我這幾年仍是白丁,若涉及官員,恐還是占了下風,若爹真回朝做官,又是大學士和太子太傅雙重身份加持,無論是對我行商,還是對你辦私塾,也算一個庇護了。」
「我便與爹說,不妨回朝待上幾年,等幾年後我入了朝,爹再隱退也不遲。」
姜婉寧瞭然,湊過去摸了摸女兒的側臉,沒有繼續多問什麼。
兩日後,姜父薑母離開,在朝廷官兵的護送下入京復職。
而陸尚則是去了塘鎮,將他離開這幾月的帳本全部檢查了一遍,又看了兩件賠付事故,因是不可抗力因素,遂減免了對運送長工的處罰。
姜婉寧又要看顧私塾里的學生,又要幫忙操持著月底的宴請,反是少了許多放在女兒身上的精力。
也幸好陸奶奶還在家,有她和奶娘一起照顧著,才免了姜婉寧的後顧之憂。
又過兩日,陸尚從塘鎮趕回來,接手了家中的瑣碎,順便兼顧起看孩子的重任。
姜婉寧這才騰出功夫來,好生整頓了一番私塾,又見了幾個曲恆介紹和自行過來應聘的夫子,最後錄用了三位男夫子,一位教授詩賦,兩位教授經義,剩下的策問和時政還由姜婉寧來教。
再就是女學那邊,項敏負責總覽大局,在私塾里時日長的學生們轉去做夫子,給新來的女學生們教點東西,除了念書識字由姜婉寧講授外,更多時間則由她們教導。
這樣一來,姜婉寧便把私塾里的事脫手了大半。
月底陸家設宴,原定的三十張席全被坐滿了,而門口還有源源不斷的客人,姜婉寧只好臨時去酒樓訂了席面,又在家門口添了流水席,也算宴請過往百姓了。
就這樣,八月悠悠晃過。
九月探親假過半,許多授官的學子都要趕赴任地了。
與陸家關係一般的人不知道陸尚另有任務,還以為他也是返回了京中,這才叫家裡的客人清減下來。
殊不知,陸尚始終窩在家裡,心甘情願做個家庭主夫,無論後宅安排還是孩子照顧,全由他一手操辦。
九月中,詹順安帶著三十號人來了家中。
這三十號人都是松溪郡本地人,或是家裡無牽無掛,或是願意帶著家眷搬家,也就是能去海上行商的。
陸尚親自問了他們各家的情況,挑了兩個出去,改分去了塘鎮的物流隊,剩下的則全部留下,給他們半月時間收拾,等月底就出發上京,等候跟著李輝的商船出海。
之後他又提了兩人頂替了詹順安的位置,詹順安則被調去了京城,一面負責京中物流隊發展,一面負責新分出去的海運事宜。
詹順安家裡就他和妻子兩人,也方便直接搬去京城。
與其他長工不同的是,陸尚直接給他們置辦了宅子,就在京城正中的位置,三間房帶一個小院,直接寫的詹順安的名字,花費了六百多兩。
他沒有告訴對方新宅的花費,只將地契交給了詹順安:「你為我辦事,又是要離開家鄉,我自然也不能辜負了你,這房契你拿好,到了京城就能直接住進去了。」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還是因為陸尚放出話去,說好等月底在府上設宴,這才擋了一些來賓。
不等陸尚去塘鎮巡查物流隊的生意,姜家的赦罪書終於送上門來。
聖上親訓,姜家雖有過失知錯,卻也罪不至死,又念姜之源著書無數,沿用至今,聖上愛惜人才,欲重啟用姜之源,擢升太子太傅,以示皇恩行當。
姜父攜薑母謝恩領旨,卻並沒未答覆是否要回京復職。
而在二老接過聖旨起身後,卻見曲恆縱馬趕來,當著無數百姓的面,屈膝跪在姜父身前,規規正正磕了三個頭,大聲道:「學生恭喜老師、師娘洗脫冤屈!」
眾人這才知道,原來他們松溪郡的郡守大人,也是那位姜大學士的學生。
「這陸家可是不得了啊!原本出了一個狀元已足夠扎眼了,合著那位開了私塾的女夫子也是出身不凡,人家可是京城裡正兒八經的小姐呢!」
前後不過兩日,府城便全是有關陸家和姜家的傳聞,百姓們從陸府門口經過時,都忍不住駐足觀望,欲看看這是何等神奇風光的人家。
後來聽傳旨的公公說,皇上除了給松溪郡送來赦罪書外,另有給西北大營送去聖旨,一是洗去姜家大公子身上的罪狀,二來也是命將軍數其功績,上奏朝廷,好行封賞。
姜父在拿到赦罪書後,去書房與陸尚長談一整夜。
出來後則是雙目清明,才出房門就見了傳旨的公公,應了皇上的復職和擢拔,兩日後攜夫人與公公一起,回京復職。
姜婉寧雖說了不會幹涉姜父薑母的決定,卻也意外姜父的做法。
她趁著陸尚陪小安安玩耍的時候問了一句,才知這與陸尚也有幾分干係。
原來姜父無法拿定主意,對於皇帝的復用,他擔心官場多爭端,萬一又有那步走錯了,只怕對姜家又是一場面頂之災,再來新帝初登基時,對姜家的一系列打壓,也叫他心生忌憚。
可另一方面,姜家世代為官,他又不忍叫姜家的官途斷送在他這裡。
陸尚親了親女兒的小手,復答到:「我聽爹的意思,還是想要回朝做官的,就是害怕將來再說錯話做錯事,心裡存了兩分膽怯罷了。」
「不過我是想著,我這幾年仍是白丁,若涉及官員,恐還是占了下風,若爹真回朝做官,又是大學士和太子太傅雙重身份加持,無論是對我行商,還是對你辦私塾,也算一個庇護了。」
「我便與爹說,不妨回朝待上幾年,等幾年後我入了朝,爹再隱退也不遲。」
姜婉寧瞭然,湊過去摸了摸女兒的側臉,沒有繼續多問什麼。
兩日後,姜父薑母離開,在朝廷官兵的護送下入京復職。
而陸尚則是去了塘鎮,將他離開這幾月的帳本全部檢查了一遍,又看了兩件賠付事故,因是不可抗力因素,遂減免了對運送長工的處罰。
姜婉寧又要看顧私塾里的學生,又要幫忙操持著月底的宴請,反是少了許多放在女兒身上的精力。
也幸好陸奶奶還在家,有她和奶娘一起照顧著,才免了姜婉寧的後顧之憂。
又過兩日,陸尚從塘鎮趕回來,接手了家中的瑣碎,順便兼顧起看孩子的重任。
姜婉寧這才騰出功夫來,好生整頓了一番私塾,又見了幾個曲恆介紹和自行過來應聘的夫子,最後錄用了三位男夫子,一位教授詩賦,兩位教授經義,剩下的策問和時政還由姜婉寧來教。
再就是女學那邊,項敏負責總覽大局,在私塾里時日長的學生們轉去做夫子,給新來的女學生們教點東西,除了念書識字由姜婉寧講授外,更多時間則由她們教導。
這樣一來,姜婉寧便把私塾里的事脫手了大半。
月底陸家設宴,原定的三十張席全被坐滿了,而門口還有源源不斷的客人,姜婉寧只好臨時去酒樓訂了席面,又在家門口添了流水席,也算宴請過往百姓了。
就這樣,八月悠悠晃過。
九月探親假過半,許多授官的學子都要趕赴任地了。
與陸家關係一般的人不知道陸尚另有任務,還以為他也是返回了京中,這才叫家裡的客人清減下來。
殊不知,陸尚始終窩在家裡,心甘情願做個家庭主夫,無論後宅安排還是孩子照顧,全由他一手操辦。
九月中,詹順安帶著三十號人來了家中。
這三十號人都是松溪郡本地人,或是家裡無牽無掛,或是願意帶著家眷搬家,也就是能去海上行商的。
陸尚親自問了他們各家的情況,挑了兩個出去,改分去了塘鎮的物流隊,剩下的則全部留下,給他們半月時間收拾,等月底就出發上京,等候跟著李輝的商船出海。
之後他又提了兩人頂替了詹順安的位置,詹順安則被調去了京城,一面負責京中物流隊發展,一面負責新分出去的海運事宜。
詹順安家裡就他和妻子兩人,也方便直接搬去京城。
與其他長工不同的是,陸尚直接給他們置辦了宅子,就在京城正中的位置,三間房帶一個小院,直接寫的詹順安的名字,花費了六百多兩。
他沒有告訴對方新宅的花費,只將地契交給了詹順安:「你為我辦事,又是要離開家鄉,我自然也不能辜負了你,這房契你拿好,到了京城就能直接住進去了。」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