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皇帝出言相諷,群臣靜默無聲。
這是陸良埕預料過的情景。
他不卑不亢地拱手,神色淡定道:「陸家家風相承,為得是大雍百姓,絕沒有半分私心!還望皇上平心靜氣,追思己過,納臣諫言,停修行宮,降低田稅,賑災濟糧。若皇上此時悔悟,放棄奢靡享樂,尚還不晚。就算臣被賜死罪,也絕不後悔!」
「以死直諫,好博得青史留名,沽名釣譽!」臣子將自己暗指為貪圖享樂的亡國之君,永昌帝面布陰雲,眼冒怒火,恨不得立刻侍衛腰間抽出佩劍,當場劈了他,「你想死,朕成全你的好名聲!」
「皇上誤會,微臣諫言,並非為了沽名釣譽,而確是為了百姓。」
陸良埕透過永昌帝幾欲癲狂的眼神,明白了自己拼死直諫的做法,並非能為大雍燃亮一盞警示明燈,而不過是不自量力的飛蛾撲火。
但這已經是最後的無奈之計,他不負父親教誨,亦完全無愧於心。
只是,如此下去,大雍朝這一條表明風光實則漏底的帆船,還能航行多遠?他日戰亂一起,苦的依舊是天下百姓。
永昌帝氣的手指亂顫,直指著陸良埕,連說了幾個好字。
但自先帝以來,無論臣子如何諫言,斷沒有處死的先例,想到這兒,永昌帝猛地轉身,面向群臣,高聲質問:「今日有人打算以死諫言,諸卿以為如何?若朕現在將他治罪,豈不落人口實,說朕是個毫無容人之量的皇帝?」
相較於勤勉的先帝,今上無心政事,喜歡奢侈享樂,就連鑿河開渠,也大多是為了方便驅船出遊。
永昌帝最喜歡臣子逢迎誇讚,但現在卻在群臣宴上,被一個小小的臣子指著鼻子罵,自尊受挫,顏面盡失,恨不得手刃此人以後快!
只是先帝的規矩還在,他不能將諫言的臣子直接治罪,因此把問題拋給了近臣,讓他們來出面指認這諫言的陸良埕合該被處死!
李公公幾乎立即想明白了這一點,用眼色拼命暗示幾位大臣。
但那幾位大臣也不想背上罵名,此時一味的低頭盯著地面,沒有一個人出聲。
落針可聞的可怕寂靜中,范思危忽然自屏風後信步踱出。
正色拱了拱手,直言道:「皇上,臣以為,陸長史所言並無虛妄,皇上當廣聽諫言,靜思己過。」
永昌帝扶住胸口死死盯著范思危,一口老血差點噴出。
這位鴻臚寺少史年紀輕輕才學出眾,看上去溫潤儒雅,實則性情耿直,鐵面無私。他擔任御史時便整日忙於監察百官,結了一大批仇敵,彈劾他的摺子和他諫言的摺子堆滿了案頭,實在令人煩不勝煩!
後來,乾脆免了他御史和太傅的職位,給他安排了一個鴻臚寺少史七品閒職,從眼前打發了出去。
誰想到,他不安分守己地在大興呆著,不知何時竟也到了行宮?
就在永昌帝雙目充血,手指發顫地點著范思危,不知該給他定個什麼罪名時,一旁伺機良久的政敵挺身而出,暗暗得意終於抓住范思危的把柄,指責范少史瀆職懈怠,忤逆上意,罪該萬死!
永昌帝聽完,閉眸點了點頭,袍袖一揮,沉著臉道:「范少史私自前往行宮,瀆職怠慢,從今日起,革職為民!」
行宮事務有部分由鴻臚寺安排,身為鴻臚寺少史,在行宮盡責乃是本分,但聽到這話,范思危似乎並不意外,也懶得為自己辯解什麼,當場摘下官帽玉帶,負手施施然離去。
等范思危從諫被革職的小插曲過後,永昌帝看向跪在地上的陸良埕,龍目中的怒意比方才更勝!
姜青若早已趕在唐太守身後,悄然站在了角落處,目睹這一切後,震驚地明白過來,原來陸良埕早已抱了必死之心諫言......
她眼含淚光,拼命咬緊了唇,恨不得生出一對翅膀飛進殿中,告訴兄長不要為這個不明事理想要殺了他的昏君諫言......
只是,她下意識往前走了一步,便被人突地攥住了胳膊。
裴晉安的聲音悄然傳來,「別動!連范太傅都被革職了,你現在什麼都做不了!貿然前去,除了添亂,你自己的小命恐怕也難保。」
永昌帝罰她做宮婢,李公公嚴令她不准出現在大殿,如果被盛怒中的永昌帝看到她竟會為一個男子動容,欺君之罪,就不止是五十軍棍的懲罰了。
姜青若遙遙望著那道跪著的清雋身影,死死咬住了唇。
不知殿內有臣子低聲說了什麼,永昌帝面上的怒氣絲毫不見消減,直到虞美人移步到永昌帝身旁,婉轉的聲調清晰落入眾人耳中:「皇上是天下之主,所有百姓都是皇上的子民。百姓的孩子若忤逆父親,父親則可以棍棒教訓,皇上的子民妄言,皇上自然可以打殺。依臣妾看,這不是什麼諫言,而是妄議忤逆皇上。皇上懲罰他,也並非是成全他的名聲,而是以儆效尤,看以後誰還敢當眾逆上,放肆不堪。」
這話簡直說進了永昌帝的心坎里,比那些臣子扯一些似是而非的話要順耳中聽多了。
他精神頓時為之一震,道:「美人說得甚是!既如此,將人押到監房,七日之後......」
話未說完,「問斬」兩個字已經自動落到了姜青若的腦海中,她的呼吸幾乎停住,瞳孔猛地放大,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是陸良埕預料過的情景。
他不卑不亢地拱手,神色淡定道:「陸家家風相承,為得是大雍百姓,絕沒有半分私心!還望皇上平心靜氣,追思己過,納臣諫言,停修行宮,降低田稅,賑災濟糧。若皇上此時悔悟,放棄奢靡享樂,尚還不晚。就算臣被賜死罪,也絕不後悔!」
「以死直諫,好博得青史留名,沽名釣譽!」臣子將自己暗指為貪圖享樂的亡國之君,永昌帝面布陰雲,眼冒怒火,恨不得立刻侍衛腰間抽出佩劍,當場劈了他,「你想死,朕成全你的好名聲!」
「皇上誤會,微臣諫言,並非為了沽名釣譽,而確是為了百姓。」
陸良埕透過永昌帝幾欲癲狂的眼神,明白了自己拼死直諫的做法,並非能為大雍燃亮一盞警示明燈,而不過是不自量力的飛蛾撲火。
但這已經是最後的無奈之計,他不負父親教誨,亦完全無愧於心。
只是,如此下去,大雍朝這一條表明風光實則漏底的帆船,還能航行多遠?他日戰亂一起,苦的依舊是天下百姓。
永昌帝氣的手指亂顫,直指著陸良埕,連說了幾個好字。
但自先帝以來,無論臣子如何諫言,斷沒有處死的先例,想到這兒,永昌帝猛地轉身,面向群臣,高聲質問:「今日有人打算以死諫言,諸卿以為如何?若朕現在將他治罪,豈不落人口實,說朕是個毫無容人之量的皇帝?」
相較於勤勉的先帝,今上無心政事,喜歡奢侈享樂,就連鑿河開渠,也大多是為了方便驅船出遊。
永昌帝最喜歡臣子逢迎誇讚,但現在卻在群臣宴上,被一個小小的臣子指著鼻子罵,自尊受挫,顏面盡失,恨不得手刃此人以後快!
只是先帝的規矩還在,他不能將諫言的臣子直接治罪,因此把問題拋給了近臣,讓他們來出面指認這諫言的陸良埕合該被處死!
李公公幾乎立即想明白了這一點,用眼色拼命暗示幾位大臣。
但那幾位大臣也不想背上罵名,此時一味的低頭盯著地面,沒有一個人出聲。
落針可聞的可怕寂靜中,范思危忽然自屏風後信步踱出。
正色拱了拱手,直言道:「皇上,臣以為,陸長史所言並無虛妄,皇上當廣聽諫言,靜思己過。」
永昌帝扶住胸口死死盯著范思危,一口老血差點噴出。
這位鴻臚寺少史年紀輕輕才學出眾,看上去溫潤儒雅,實則性情耿直,鐵面無私。他擔任御史時便整日忙於監察百官,結了一大批仇敵,彈劾他的摺子和他諫言的摺子堆滿了案頭,實在令人煩不勝煩!
後來,乾脆免了他御史和太傅的職位,給他安排了一個鴻臚寺少史七品閒職,從眼前打發了出去。
誰想到,他不安分守己地在大興呆著,不知何時竟也到了行宮?
就在永昌帝雙目充血,手指發顫地點著范思危,不知該給他定個什麼罪名時,一旁伺機良久的政敵挺身而出,暗暗得意終於抓住范思危的把柄,指責范少史瀆職懈怠,忤逆上意,罪該萬死!
永昌帝聽完,閉眸點了點頭,袍袖一揮,沉著臉道:「范少史私自前往行宮,瀆職怠慢,從今日起,革職為民!」
行宮事務有部分由鴻臚寺安排,身為鴻臚寺少史,在行宮盡責乃是本分,但聽到這話,范思危似乎並不意外,也懶得為自己辯解什麼,當場摘下官帽玉帶,負手施施然離去。
等范思危從諫被革職的小插曲過後,永昌帝看向跪在地上的陸良埕,龍目中的怒意比方才更勝!
姜青若早已趕在唐太守身後,悄然站在了角落處,目睹這一切後,震驚地明白過來,原來陸良埕早已抱了必死之心諫言......
她眼含淚光,拼命咬緊了唇,恨不得生出一對翅膀飛進殿中,告訴兄長不要為這個不明事理想要殺了他的昏君諫言......
只是,她下意識往前走了一步,便被人突地攥住了胳膊。
裴晉安的聲音悄然傳來,「別動!連范太傅都被革職了,你現在什麼都做不了!貿然前去,除了添亂,你自己的小命恐怕也難保。」
永昌帝罰她做宮婢,李公公嚴令她不准出現在大殿,如果被盛怒中的永昌帝看到她竟會為一個男子動容,欺君之罪,就不止是五十軍棍的懲罰了。
姜青若遙遙望著那道跪著的清雋身影,死死咬住了唇。
不知殿內有臣子低聲說了什麼,永昌帝面上的怒氣絲毫不見消減,直到虞美人移步到永昌帝身旁,婉轉的聲調清晰落入眾人耳中:「皇上是天下之主,所有百姓都是皇上的子民。百姓的孩子若忤逆父親,父親則可以棍棒教訓,皇上的子民妄言,皇上自然可以打殺。依臣妾看,這不是什麼諫言,而是妄議忤逆皇上。皇上懲罰他,也並非是成全他的名聲,而是以儆效尤,看以後誰還敢當眾逆上,放肆不堪。」
這話簡直說進了永昌帝的心坎里,比那些臣子扯一些似是而非的話要順耳中聽多了。
他精神頓時為之一震,道:「美人說得甚是!既如此,將人押到監房,七日之後......」
話未說完,「問斬」兩個字已經自動落到了姜青若的腦海中,她的呼吸幾乎停住,瞳孔猛地放大,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