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2頁
她身邊的大人都是這樣的論調。
她不知道她堂姐是不是也聽到過這些謠言。
如果一個人在成長的路上聽到的都是有關自己不足的謠言,誰又願意在可以自由的時候重新回到那個讓人憤懣的環境中呢?
她說道:「我跟我堂姐相處的時間很少,我們上學的時候一直是在錯過。她上大學的時候,我正好是最需要專心學習的時候。她那時候也基本不跟我交流,好像是有她自己的世界。她也不跟村裡的其他人說話,也沒有見跟誰特別親密。」
「她是個自我意識特別強的人,她一旦認清了什麼就很難改變她的思想。她最重要的一點是不願意打開自己的心房,讓親近的人看到。同時她也很厭惡所謂的親人們在轉念之後,想對她好。她是不認同這些規則的。」
「為什麼?」
「她自認為自己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候,最痛苦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現在他們過來也只是想分她一杯羹。她不願意把自己努力得來的成果與別人分享。」
「這些事跟她要借錢有什麼關係?」
「有一定的關係。今年的市場環境不好,很多人做生意都賠本了,輕則壓貨,重則倒閉。她的工作受到影響也是很正常的。按照我的意思是你在借她的時候我是心甘情願的,這就沒什麼問題,至於她以後還不還是她自己的事。你只要認清楚你的人生不缺這幾萬塊錢,就當是交學費認清一個人了。」
「嗯,我當時借錢給她也是這麼想的。她能不能還給我,別的我倒沒怎麼想。」
「我的建議是沒有必要讓他們握手言和,將過去的矛盾一筆勾銷。那種事只在傻乎乎的電視裡和現實的小說里出現的,真正的現實哪有那麼容易化干戈為玉帛。都是真真實實的給彼此捅刀,而且每一刀都是從自己親人身上得到的。旁人看著不可思議,但受了傷的當事人有多痛苦,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你這麼說我突然很心疼我堂姐。」
「不需要你一個局外人去心疼。雙方都有錯,能走到現在這個程度的肯定都忍了很久,實在忍無可忍了才爆發。你要記住一句話,別人傷害了你,他能說對不起,你可以接受道歉,也可以拒絕他的對不起。沒有人規定你傷心的時候,你還要原諒別人。你堂姐現在就是這個情況,你伯父伯母願意道歉願意想跟自己的女兒重新恢復關係,你堂姐現在不樂意,她的做法沒有錯。至於以後她能不能擁有親情,那是她自己的選擇。這個選擇所伴隨的後果也是她自己來承擔。你跟他沒有直接的矛盾,她找你借錢,你願意給就給,不願意也沒錯。」
第1801章 我以為你會罵我
從這種角度看問題,對易子心而言是第一次。
她從小到大沒有人教過她這麼看待問題。
她身邊的長輩都讓她合群、少惹事、別給別人添麻煩,遇到事情自己處理。
他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爸媽自己給他們交學費,把孩子往學校里一塞,就自己興高采烈的忙自己的事了。
孩子在學校里的事就交給老師處理,要麼自己處理,反正別給他們添麻煩。
他們不願意學習當個好家長,也不願意學著跟孩子相處。
一看到孩子就問孩子的成績、排名,絲毫不關心孩子在學校快不快樂,有沒有交到好的朋友。
她反思了自己所受到的教育,她得到的教育是死板的,不盡人情的書面教育,沒有人有耐心教她溫和又順從心裡的意願去面對事情。
沒有像霍宛跟她說,你難受的時候,別人道歉也可以不接受。
這要是別人跟她說,就是讓她接受,不管她是不是願意原諒對方。
這個比方很好理解。
比如你走在路上突然被人甩了個耳光,人家跟你道歉,承認錯誤,但你不願意接受也是正常的。
跟朋友有口角,被朋友的話傷害了,朋友道歉,你也可以選擇暫時不原諒。
易子心說道:「霍先生,你的很多觀點都讓我耳目一新。如果沒有你這番話,我可能會陷入一陣抑鬱里,覺得我堂姐坑我。」
「你覺得她會坑你嗎?」
「我不知道。我從心裡深處不願意她騙我。」
「那就這麼想吧。給她一段時間,看她能不能跟你提錢的事。如果她不提,也沒還過任何一點錢。你就花三萬塊錢買個現實,當是認清了一個人。」
「嗯嗯。我以為你會罵我。」
「我罵你幹什麼?我不認為你的做法有問題,你在評估自己的現狀後,拿出你能拿的錢去幫助人,這一點值得表揚。」
易子心被他開解得心理壓力也沒這麼大了,「雖然這次我沒什麼錯,可我心裡是彆扭的。我對我堂姐的印象和偏見是家人和村里人很早就種下了,我自己雖然沒有說過她什麼,可我潛意識裡也沒有太尊重她,覺得她就是他們口中所說的那些人。」
霍宛靠在牆上,享受著不遠處樹蔭遮蔽的陰涼,眯著眼睛說道:「用你自己的眼睛和感受去看,別人說是別人的事,你願意對你堂姐好就去。不願意也別有『她就是別人嘴裡說著的人,對她好、對她壞都是她應得的』。她是怎麼樣的人,跟你關係不大。你跟她最大的交集也只是在昨晚上借給她錢,給她一段時間緩轉。」
「嗯嗯。那錢我現在也不急著用,如果正好能解決她眼下的困難,我也很樂意幫忙。」
她不知道她堂姐是不是也聽到過這些謠言。
如果一個人在成長的路上聽到的都是有關自己不足的謠言,誰又願意在可以自由的時候重新回到那個讓人憤懣的環境中呢?
她說道:「我跟我堂姐相處的時間很少,我們上學的時候一直是在錯過。她上大學的時候,我正好是最需要專心學習的時候。她那時候也基本不跟我交流,好像是有她自己的世界。她也不跟村裡的其他人說話,也沒有見跟誰特別親密。」
「她是個自我意識特別強的人,她一旦認清了什麼就很難改變她的思想。她最重要的一點是不願意打開自己的心房,讓親近的人看到。同時她也很厭惡所謂的親人們在轉念之後,想對她好。她是不認同這些規則的。」
「為什麼?」
「她自認為自己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候,最痛苦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現在他們過來也只是想分她一杯羹。她不願意把自己努力得來的成果與別人分享。」
「這些事跟她要借錢有什麼關係?」
「有一定的關係。今年的市場環境不好,很多人做生意都賠本了,輕則壓貨,重則倒閉。她的工作受到影響也是很正常的。按照我的意思是你在借她的時候我是心甘情願的,這就沒什麼問題,至於她以後還不還是她自己的事。你只要認清楚你的人生不缺這幾萬塊錢,就當是交學費認清一個人了。」
「嗯,我當時借錢給她也是這麼想的。她能不能還給我,別的我倒沒怎麼想。」
「我的建議是沒有必要讓他們握手言和,將過去的矛盾一筆勾銷。那種事只在傻乎乎的電視裡和現實的小說里出現的,真正的現實哪有那麼容易化干戈為玉帛。都是真真實實的給彼此捅刀,而且每一刀都是從自己親人身上得到的。旁人看著不可思議,但受了傷的當事人有多痛苦,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你這麼說我突然很心疼我堂姐。」
「不需要你一個局外人去心疼。雙方都有錯,能走到現在這個程度的肯定都忍了很久,實在忍無可忍了才爆發。你要記住一句話,別人傷害了你,他能說對不起,你可以接受道歉,也可以拒絕他的對不起。沒有人規定你傷心的時候,你還要原諒別人。你堂姐現在就是這個情況,你伯父伯母願意道歉願意想跟自己的女兒重新恢復關係,你堂姐現在不樂意,她的做法沒有錯。至於以後她能不能擁有親情,那是她自己的選擇。這個選擇所伴隨的後果也是她自己來承擔。你跟他沒有直接的矛盾,她找你借錢,你願意給就給,不願意也沒錯。」
第1801章 我以為你會罵我
從這種角度看問題,對易子心而言是第一次。
她從小到大沒有人教過她這麼看待問題。
她身邊的長輩都讓她合群、少惹事、別給別人添麻煩,遇到事情自己處理。
他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爸媽自己給他們交學費,把孩子往學校里一塞,就自己興高采烈的忙自己的事了。
孩子在學校里的事就交給老師處理,要麼自己處理,反正別給他們添麻煩。
他們不願意學習當個好家長,也不願意學著跟孩子相處。
一看到孩子就問孩子的成績、排名,絲毫不關心孩子在學校快不快樂,有沒有交到好的朋友。
她反思了自己所受到的教育,她得到的教育是死板的,不盡人情的書面教育,沒有人有耐心教她溫和又順從心裡的意願去面對事情。
沒有像霍宛跟她說,你難受的時候,別人道歉也可以不接受。
這要是別人跟她說,就是讓她接受,不管她是不是願意原諒對方。
這個比方很好理解。
比如你走在路上突然被人甩了個耳光,人家跟你道歉,承認錯誤,但你不願意接受也是正常的。
跟朋友有口角,被朋友的話傷害了,朋友道歉,你也可以選擇暫時不原諒。
易子心說道:「霍先生,你的很多觀點都讓我耳目一新。如果沒有你這番話,我可能會陷入一陣抑鬱里,覺得我堂姐坑我。」
「你覺得她會坑你嗎?」
「我不知道。我從心裡深處不願意她騙我。」
「那就這麼想吧。給她一段時間,看她能不能跟你提錢的事。如果她不提,也沒還過任何一點錢。你就花三萬塊錢買個現實,當是認清了一個人。」
「嗯嗯。我以為你會罵我。」
「我罵你幹什麼?我不認為你的做法有問題,你在評估自己的現狀後,拿出你能拿的錢去幫助人,這一點值得表揚。」
易子心被他開解得心理壓力也沒這麼大了,「雖然這次我沒什麼錯,可我心裡是彆扭的。我對我堂姐的印象和偏見是家人和村里人很早就種下了,我自己雖然沒有說過她什麼,可我潛意識裡也沒有太尊重她,覺得她就是他們口中所說的那些人。」
霍宛靠在牆上,享受著不遠處樹蔭遮蔽的陰涼,眯著眼睛說道:「用你自己的眼睛和感受去看,別人說是別人的事,你願意對你堂姐好就去。不願意也別有『她就是別人嘴裡說著的人,對她好、對她壞都是她應得的』。她是怎麼樣的人,跟你關係不大。你跟她最大的交集也只是在昨晚上借給她錢,給她一段時間緩轉。」
「嗯嗯。那錢我現在也不急著用,如果正好能解決她眼下的困難,我也很樂意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