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對於他來說,這便是明晃晃的神的偏愛。
望羅覺得自己大概能理解過去那位神子為何會那樣滿意的死去了。
假如陪伴在這樣的神身邊,他也能夠守護一生。
當然,他藏在內心的願望也沒有被冷漠(他不說羽繪也聽得到)。
路羽繪曾經看過很多的紀錄片,也翻過十萬個為什麼,兼職是個關注度很高的科普博主的她理所當然的看過太多書,而這些用來向望羅展示外面的世界已綽綽有餘。
她有時甚至會混雜著虛構部分,夾帶私貨的講西遊記和聊齋。
雖然她每一次都會在故事開篇強調以上純屬虛構,但在聽完鬼故事的第二個晚上非得搬著小被子睡在她的虛影旁邊的當事人顯然已經往心裡去了。
就很好笑。
很給她講故事的成就感。
在逐漸的故事講述里,望羅大多的問題都得到了解答,雖然他不僅沒有熄滅好奇心,反倒產生了更深的困惑,但他已經做出了取捨。
十四歲的望羅下定了決心,他要陪伴他的神明,用有限的生命直到老去,在神的一生里留下淺淡的一筆。
而就在他熟練適應了神子的生活,並且因為成年正式搬進了神廟的那一年(未成年仍然有比較寬鬆的外出許可),極北雪原來了一位旅人。
雪原的摩納爾人們已經很久未曾見過除了自己的族群以外的人。狹窄的交際範圍限制了他們對外界的想像,所以當他人向他們求救的時候,他們沒有多想的答應了下來,甚至將那個人帶回了村莊。
還好村子裡當時的村長比較敏銳,第一時間發現了他們的不對。
狩獵隊歸來的第一時間應當是帶著獵物前往神廟祈禱。獵物的一部分用作祭神是他們這麼多年以來未曾變過的習慣。
村長在通知了神子的同時,叫上了村里其他的戰鬥力準備去找狩獵隊的幾名成員。
摩納爾人不知道外界是怎樣的,但像是德特伊爾這樣無所不知,幾乎有求必應的神明,一定是值得人追求的稀少事物。這是一個沉重而昂貴的秘密,牽涉著摩納爾人的生死存亡。所以不能讓任何人把這個消息帶出去。
他做的很對,也做的很果斷。
他唯一沒想到的是,來到極北雪原的旅人是愛神的信徒,愛的蠱惑之力暫時動搖了村民的信仰,讓他們忘了警惕,帶他回了村子。
甚至他潛入整個村莊的過程也是一早就有的謀算。
外面的世界早已對能生活在極北雪原的摩納爾人虎視眈眈。
旅人正是這個調查前鋒。
他本意是慢慢和村民打好關係,下沉潛入,調查出這個村莊的秘密,不想村長帶人過來以後,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要趕他離開。
他自然不可能這樣離開,爭論之下,雙方竟是起了激烈的衝突。
村長帶了人,旅人有狩獵隊的庇護。
這樣大的動靜吸引了當時正在神廟的望羅的注意,再加上一早的來自村長的傳訊,作為神子的望羅當機立斷對所有的村民下達了他的決定。
殺了那個旅人。
望羅聽過桃花源記,因為比村里人更多的聽過外面的世界的故事,所以他比旁人還要更明白神明的價值。
而這種一來到村里就蠱惑了村民的人,一定不懷好意。甚至即使他此刻還不知道神明的存在,他也一定不會放過販賣村莊價值的機會。
虔誠的神子無法允許他的神明遭受這樣的危機。
自從年幼時下定了那樣的決心已經過去了五六年,望羅在摩納爾也完全奠定了自己神子的形象。
他平日裡不參與村莊事物的管轄,只有村莊遭受困難亦或是有不公正之事發生的時候,他才會以神的代言人的身份站出來。
路羽繪並不吝嗇告訴他都從他人的心聲里都聽到了些什麼,也不介意望羅用她告訴他的東西穩固自己作為神子的地位。
那時的她有一種小動物一樣的直覺,相信望羅的確虔誠地信仰著她。
事實也的確如此。
這個在她身邊長大的孩子懷揣著對神明熱烈的忠誠與愛。成為神子不過是他為了更好的幫助她。
羽繪有時甚至會想,明明她如此弱小,甚至被困守在一方天地,他為何還能虔誠的做她的神子。
望羅只回答她:「因為您拯救了我。」
路羽繪不明白這個孩子的心路歷程,不明白他這樣做的理由。
但她仍然深切的記得她當時的心情。
她希望摩納爾人能得到更好的生活。
希望這個孩子能得到幸福——如果能得到自由就更好了。
她記得他的夢想,記得他的願望,路羽繪甚至有想過,如果在她的年代,他一定會是很出名的野外攝影師。
路羽繪不希望自己成為任何人的束縛。
但悲傷的是,她什麼都做不了。
第68章
6.5
羽繪不是天生的神明。
她成為德特伊爾的方式太突然,導致她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身為神明的實感。
好在德特伊爾的許願機制似乎是「系統自動運行」的,否則連原來的德特伊爾能做到的事都無法完成的她,肯定第一天就會暴露。
許願的機制本身很簡單,有些類似於交換,也就是村民們獻上祭品,她在衣食住行的範圍里給予村民們回報。
望羅覺得自己大概能理解過去那位神子為何會那樣滿意的死去了。
假如陪伴在這樣的神身邊,他也能夠守護一生。
當然,他藏在內心的願望也沒有被冷漠(他不說羽繪也聽得到)。
路羽繪曾經看過很多的紀錄片,也翻過十萬個為什麼,兼職是個關注度很高的科普博主的她理所當然的看過太多書,而這些用來向望羅展示外面的世界已綽綽有餘。
她有時甚至會混雜著虛構部分,夾帶私貨的講西遊記和聊齋。
雖然她每一次都會在故事開篇強調以上純屬虛構,但在聽完鬼故事的第二個晚上非得搬著小被子睡在她的虛影旁邊的當事人顯然已經往心裡去了。
就很好笑。
很給她講故事的成就感。
在逐漸的故事講述里,望羅大多的問題都得到了解答,雖然他不僅沒有熄滅好奇心,反倒產生了更深的困惑,但他已經做出了取捨。
十四歲的望羅下定了決心,他要陪伴他的神明,用有限的生命直到老去,在神的一生里留下淺淡的一筆。
而就在他熟練適應了神子的生活,並且因為成年正式搬進了神廟的那一年(未成年仍然有比較寬鬆的外出許可),極北雪原來了一位旅人。
雪原的摩納爾人們已經很久未曾見過除了自己的族群以外的人。狹窄的交際範圍限制了他們對外界的想像,所以當他人向他們求救的時候,他們沒有多想的答應了下來,甚至將那個人帶回了村莊。
還好村子裡當時的村長比較敏銳,第一時間發現了他們的不對。
狩獵隊歸來的第一時間應當是帶著獵物前往神廟祈禱。獵物的一部分用作祭神是他們這麼多年以來未曾變過的習慣。
村長在通知了神子的同時,叫上了村里其他的戰鬥力準備去找狩獵隊的幾名成員。
摩納爾人不知道外界是怎樣的,但像是德特伊爾這樣無所不知,幾乎有求必應的神明,一定是值得人追求的稀少事物。這是一個沉重而昂貴的秘密,牽涉著摩納爾人的生死存亡。所以不能讓任何人把這個消息帶出去。
他做的很對,也做的很果斷。
他唯一沒想到的是,來到極北雪原的旅人是愛神的信徒,愛的蠱惑之力暫時動搖了村民的信仰,讓他們忘了警惕,帶他回了村子。
甚至他潛入整個村莊的過程也是一早就有的謀算。
外面的世界早已對能生活在極北雪原的摩納爾人虎視眈眈。
旅人正是這個調查前鋒。
他本意是慢慢和村民打好關係,下沉潛入,調查出這個村莊的秘密,不想村長帶人過來以後,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要趕他離開。
他自然不可能這樣離開,爭論之下,雙方竟是起了激烈的衝突。
村長帶了人,旅人有狩獵隊的庇護。
這樣大的動靜吸引了當時正在神廟的望羅的注意,再加上一早的來自村長的傳訊,作為神子的望羅當機立斷對所有的村民下達了他的決定。
殺了那個旅人。
望羅聽過桃花源記,因為比村里人更多的聽過外面的世界的故事,所以他比旁人還要更明白神明的價值。
而這種一來到村里就蠱惑了村民的人,一定不懷好意。甚至即使他此刻還不知道神明的存在,他也一定不會放過販賣村莊價值的機會。
虔誠的神子無法允許他的神明遭受這樣的危機。
自從年幼時下定了那樣的決心已經過去了五六年,望羅在摩納爾也完全奠定了自己神子的形象。
他平日裡不參與村莊事物的管轄,只有村莊遭受困難亦或是有不公正之事發生的時候,他才會以神的代言人的身份站出來。
路羽繪並不吝嗇告訴他都從他人的心聲里都聽到了些什麼,也不介意望羅用她告訴他的東西穩固自己作為神子的地位。
那時的她有一種小動物一樣的直覺,相信望羅的確虔誠地信仰著她。
事實也的確如此。
這個在她身邊長大的孩子懷揣著對神明熱烈的忠誠與愛。成為神子不過是他為了更好的幫助她。
羽繪有時甚至會想,明明她如此弱小,甚至被困守在一方天地,他為何還能虔誠的做她的神子。
望羅只回答她:「因為您拯救了我。」
路羽繪不明白這個孩子的心路歷程,不明白他這樣做的理由。
但她仍然深切的記得她當時的心情。
她希望摩納爾人能得到更好的生活。
希望這個孩子能得到幸福——如果能得到自由就更好了。
她記得他的夢想,記得他的願望,路羽繪甚至有想過,如果在她的年代,他一定會是很出名的野外攝影師。
路羽繪不希望自己成為任何人的束縛。
但悲傷的是,她什麼都做不了。
第68章
6.5
羽繪不是天生的神明。
她成為德特伊爾的方式太突然,導致她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身為神明的實感。
好在德特伊爾的許願機制似乎是「系統自動運行」的,否則連原來的德特伊爾能做到的事都無法完成的她,肯定第一天就會暴露。
許願的機制本身很簡單,有些類似於交換,也就是村民們獻上祭品,她在衣食住行的範圍里給予村民們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