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頁
他去大理寺和刑部的時候又不是對母親的事情一無所知,想了想母親的行事作風,心中便有了個大概。
悟雲大師和墨非在閒聊時曾無意中說道:「我以為公主和駙馬為了大唐殫精竭慮,大概也會希望小郡王日後能像駙馬那般為國效忠的。」
墨非卻笑著說道:「公主和駙馬都已經為大唐嘔心瀝血了,你們儒家之人不都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瞧公主當年若不是逼到那份兒上,也不會操那些閒心。她既然是不得不為,既然也不會要求小郡王去做那些事情。」
悟雲大師聞言,笑嘆著說道:「鉅子說的極是,是和尚太過強求了。」
悟雲大師和墨非的對話是宋煜無意中聽到的,說者無心,但他作為母親和父親的孩子,怎麼可能會無動於衷。
因此宋煜才會問母親,她和父親可曾對他有過什麼期望。
母親的答案讓他十分意外。
而他在聽到母親說再過幾年,父親也會退下來的時候,也是愣了一下。這些事情,父母從未跟他說過。雖然未曾說過,但是推行新政的艱辛,光是他所能想像到的一二,便已覺得寸步難行,更何況父親是身在其中,主持新政推行的。
宋煜從前曾經想過要成為跟父親一樣的人,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發感受到父親的不易。
有時候正是因為懂得,所以猶豫。宋璟從小不像父親,也不像母親,父母給了他一個非常寬鬆的環境,從小受到足夠多的關愛,因此常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後來被母親扔出去跟著悟雲大師遊歷,才開始知曉天高地厚,於是明白個人的渺小。他還沒從自己翻天覆地的認識中回過神來,就聽到了悟雲大師和墨非的話,又回到了長安這個地方。
李宸那雙眸子落在宋煜年輕英俊的臉龐上片刻,隨即笑著說道:「你若是還沒想明白自己日後要走的路也無妨,你還有幾年的時間,可以多出去看看。看得多了,自然也就能明白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宋煜聽到母親的話,心中十分動容,「阿娘……」
宋煜難得有心情跟母親感性一把,誰知李宸卻沒有興趣,她站了起來,語氣頗有幾分嫌棄的意味:「長得快能跟竹竿一樣高了,還想要跟母親撒嬌啊?」
宋煜無語。
李宸搖了搖頭,煞有其事地搖頭,「不成器。」
宋煜這回是徹底無話可說,他覺得每次自己好不容易想要跟母親說幾句煽情的話,最後醞釀好的氣氛都會被母親攪和得一掃而空。
李宸回頭,望了無語凝噎的宋煜一眼,微微笑了笑,「傻站著做什麼呢?你父親大概已經從軍機處回來了,你不去給他請安?」
宋煜十分訓練有素地調整好自己有些崩潰的心情,臉上揚起了笑容,「自然是要去的。」
他想,自己還有時間。
可也不知道是母子同心還是怎麼回事,母親好似是能看穿他的心事一般,頭也沒回地淡聲說道:「就算你志在朝堂,也等你父親退下來幾年之後再說。」
宋煜微微一怔,隨即回過神來。父親推行新政,樹敵太多,母親也是未雨綢繆。
他朝母親露出一個十分可以說得上是燦爛的笑容,與母親說道:「不急,孩兒還想到外面多遊歷幾年呢。等父親退下來之後,阿娘與父親便跟孩兒一同游遍五湖四海罷。」
李宸沒好氣,「你父親退下來,只想和我一同訪遍名山大川,你長得都跟竹竿一樣高了,還想父親和母親帶你玩啊?」
宋煜:「……」
行吧,父親和母親感情越發地好了,這些年來母親深居簡出,可對父親也是越來越溫柔體貼。跟父親的待遇相比,宋煜有時候覺得自己是母親撿回來養的,十分命苦。
李宸其實也在頭疼一個問題,她手中的暗衛和靈隱寺這股民間力量到底要何去何從?如果宋煜對這個感興趣,她倒是可以將她手中的這些勢力都交給宋煜。可宋煜之後呢?
三年後,聖人李賢駕崩,太子李隆基即位。新皇即位後一年,中書令宋璟請求辭官,帝王再三挽留,誰知被他的永昌姑姑一句話頂了回去。
「三郎,宋璟既是你的姑丈也是你的老師,這些年來他夠辛苦啦,你就不能放他歇一會兒?姑姑還希望日後有人可以陪著環遊四海,看盡日出日落呢。」
新皇想了想,心中再不舍,也只好准了。
而永昌公主一直頭疼的暗衛和靈隱寺這些民間力量的安排,在宋璟辭官一年後,宋煜跟母親提了一個設想。靈隱寺和暗衛都認李宸身上的令牌,令牌做得十分别致,中間刻有一個宸字。宋煜找了墨家的人將令牌重新設計了一下,可以將令牌分為四部分。
宋煜跟母親說:「將暗衛和靈隱寺合併,這塊令牌日後母親可分別交由四個人保管,太平盛世之時,各自過各自的生活,可要保持聯絡。亂世之時,便讓他們各自拿著令牌會面,選擇可以信託之人,為平定亂世出一份力。」
李宸揚眉,「可怎麼保證保管令牌的人是可靠的人?」
宋煜跟母親說:「 屆時我會親自選擇四個人,讓他們可以相互牽制。亂世之時若是要擇明主輔助,若是不能全部人通過,那麼至少也得過半人同意才行。凡事都沒有百分百保險,靈隱寺發展至今,自成規模,即便是解散了部分人還是會聚集在一起,與其讓他們好似一盤散沙,不如繼續這麼發展。我已經讓舒曄留意合適的人選,等定下來之後,便會跟父親商量要怎樣才能讓四個人各司其職又能相互牽制。」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悟雲大師和墨非在閒聊時曾無意中說道:「我以為公主和駙馬為了大唐殫精竭慮,大概也會希望小郡王日後能像駙馬那般為國效忠的。」
墨非卻笑著說道:「公主和駙馬都已經為大唐嘔心瀝血了,你們儒家之人不都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瞧公主當年若不是逼到那份兒上,也不會操那些閒心。她既然是不得不為,既然也不會要求小郡王去做那些事情。」
悟雲大師聞言,笑嘆著說道:「鉅子說的極是,是和尚太過強求了。」
悟雲大師和墨非的對話是宋煜無意中聽到的,說者無心,但他作為母親和父親的孩子,怎麼可能會無動於衷。
因此宋煜才會問母親,她和父親可曾對他有過什麼期望。
母親的答案讓他十分意外。
而他在聽到母親說再過幾年,父親也會退下來的時候,也是愣了一下。這些事情,父母從未跟他說過。雖然未曾說過,但是推行新政的艱辛,光是他所能想像到的一二,便已覺得寸步難行,更何況父親是身在其中,主持新政推行的。
宋煜從前曾經想過要成為跟父親一樣的人,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發感受到父親的不易。
有時候正是因為懂得,所以猶豫。宋璟從小不像父親,也不像母親,父母給了他一個非常寬鬆的環境,從小受到足夠多的關愛,因此常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後來被母親扔出去跟著悟雲大師遊歷,才開始知曉天高地厚,於是明白個人的渺小。他還沒從自己翻天覆地的認識中回過神來,就聽到了悟雲大師和墨非的話,又回到了長安這個地方。
李宸那雙眸子落在宋煜年輕英俊的臉龐上片刻,隨即笑著說道:「你若是還沒想明白自己日後要走的路也無妨,你還有幾年的時間,可以多出去看看。看得多了,自然也就能明白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宋煜聽到母親的話,心中十分動容,「阿娘……」
宋煜難得有心情跟母親感性一把,誰知李宸卻沒有興趣,她站了起來,語氣頗有幾分嫌棄的意味:「長得快能跟竹竿一樣高了,還想要跟母親撒嬌啊?」
宋煜無語。
李宸搖了搖頭,煞有其事地搖頭,「不成器。」
宋煜這回是徹底無話可說,他覺得每次自己好不容易想要跟母親說幾句煽情的話,最後醞釀好的氣氛都會被母親攪和得一掃而空。
李宸回頭,望了無語凝噎的宋煜一眼,微微笑了笑,「傻站著做什麼呢?你父親大概已經從軍機處回來了,你不去給他請安?」
宋煜十分訓練有素地調整好自己有些崩潰的心情,臉上揚起了笑容,「自然是要去的。」
他想,自己還有時間。
可也不知道是母子同心還是怎麼回事,母親好似是能看穿他的心事一般,頭也沒回地淡聲說道:「就算你志在朝堂,也等你父親退下來幾年之後再說。」
宋煜微微一怔,隨即回過神來。父親推行新政,樹敵太多,母親也是未雨綢繆。
他朝母親露出一個十分可以說得上是燦爛的笑容,與母親說道:「不急,孩兒還想到外面多遊歷幾年呢。等父親退下來之後,阿娘與父親便跟孩兒一同游遍五湖四海罷。」
李宸沒好氣,「你父親退下來,只想和我一同訪遍名山大川,你長得都跟竹竿一樣高了,還想父親和母親帶你玩啊?」
宋煜:「……」
行吧,父親和母親感情越發地好了,這些年來母親深居簡出,可對父親也是越來越溫柔體貼。跟父親的待遇相比,宋煜有時候覺得自己是母親撿回來養的,十分命苦。
李宸其實也在頭疼一個問題,她手中的暗衛和靈隱寺這股民間力量到底要何去何從?如果宋煜對這個感興趣,她倒是可以將她手中的這些勢力都交給宋煜。可宋煜之後呢?
三年後,聖人李賢駕崩,太子李隆基即位。新皇即位後一年,中書令宋璟請求辭官,帝王再三挽留,誰知被他的永昌姑姑一句話頂了回去。
「三郎,宋璟既是你的姑丈也是你的老師,這些年來他夠辛苦啦,你就不能放他歇一會兒?姑姑還希望日後有人可以陪著環遊四海,看盡日出日落呢。」
新皇想了想,心中再不舍,也只好准了。
而永昌公主一直頭疼的暗衛和靈隱寺這些民間力量的安排,在宋璟辭官一年後,宋煜跟母親提了一個設想。靈隱寺和暗衛都認李宸身上的令牌,令牌做得十分别致,中間刻有一個宸字。宋煜找了墨家的人將令牌重新設計了一下,可以將令牌分為四部分。
宋煜跟母親說:「將暗衛和靈隱寺合併,這塊令牌日後母親可分別交由四個人保管,太平盛世之時,各自過各自的生活,可要保持聯絡。亂世之時,便讓他們各自拿著令牌會面,選擇可以信託之人,為平定亂世出一份力。」
李宸揚眉,「可怎麼保證保管令牌的人是可靠的人?」
宋煜跟母親說:「 屆時我會親自選擇四個人,讓他們可以相互牽制。亂世之時若是要擇明主輔助,若是不能全部人通過,那麼至少也得過半人同意才行。凡事都沒有百分百保險,靈隱寺發展至今,自成規模,即便是解散了部分人還是會聚集在一起,與其讓他們好似一盤散沙,不如繼續這麼發展。我已經讓舒曄留意合適的人選,等定下來之後,便會跟父親商量要怎樣才能讓四個人各司其職又能相互牽制。」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