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安王率軍奪回尋州!

  自此,前朝失去的燕雲六州,先太子奪回三州,安王奪回三州。

  永明帝大喜過望。

  消息一出,滿朝皆驚。

  安慶王府。

  「這可真是時候……」容屏忍不住喃喃。

  永明帝剛剛斥責鹿王,正是所有提議立儲鹿王的官員偃旗息鼓時,安王的捷報就傳了回來。

  朝上的風氣,恐怕又要變了。

  容昭也是一挑眉,說了句:「裴欽運氣很好。」

  皇帝斥責鹿王的時候,應該是捷報還在路上,沒人知道皇上會斥責鹿王,所以安王是真運氣好,趕到這個節點。

  容昭覺得是安王運氣好,可許多官員不這麼認為。

  這年頭人都信玄學,覺得是個吉兆。

  安王黨以樂親王帶頭,請封安王為太子。

  而鹿王黨自然不願,朝上又是亂象。

  好在如今安王尚未回來,倒是不著急,只是兩股勢力的博弈與對峙。

  安王奪回三州,這是大功一件。

  容昭雖然不上朝,但卻要去戶部與銀行,偶爾還要去工部和鴻臚寺,倒是也能聽到不少議論之聲。

  「若說儲君,倒是安王更加合適。」

  「如今有戰功有寵愛,皇上肯定想立安王啊。」

  「皇上是真高興,估計安王回京,就是冊封太子之日。」

  「也未必,鹿王勢大又年長……」

  ……

  安王如今與以前大不相同。

  以前他是最小的弟弟,支撐他的是皇帝的寵愛,可如今,他有了戰功。

  而且,據說安王在邊關很是出力,多次勝仗都是他帶領士兵打下。

  開年失蹤後突然出現的那一次,更是異軍突進,殺了北燕一個措手不及。

  如今所有人提起安王,皆是智勇雙全的誇讚。

  這一次領兵,皇上也是放了權,安北將軍犧牲,鎮安將軍是朝廷派去的,與安王關係極好,如今明顯也是投了安王。

  在邊關的二十萬大軍,都算是安王的勢力。

  有軍權,有寵愛,原本勢弱的安王黨,瞬間和之前聲勢浩大的鹿王黨齊平。

  安王還沒回來,就已經能遏制鹿王了。

  尤其是之前皇上剛說鹿王「不堪為君」,現在朝上再提立鹿王為儲君,不太妥當,鹿王黨就只能拼命去阻止立安王的聲音。

  也有提謹王,但比起兩位皇子,聲音不大。

  永明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五日。

  邊關八百里加急,北燕求和。

  這一仗,大雁朝大勝,無論是朝堂還是百姓,全都喜氣洋洋。

  「皇上,北燕求和,應當招安王回京了。」安王黨笑語盈盈,朗聲道。

  安王回來就可能被立為太子。

  安王黨怎麼不高興?

  立刻就有人站出來反對:「皇上,與北燕和談尚未談妥,安王還是應當繼續鎮守,防備北燕偷襲。」

  「臣附議,北燕,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不該停止攻打他們,應當繼續打下去,狠狠給他們一個教訓!」

  張丞相皺了皺眉,出列:「此言差矣,尋州之外是遼闊的草原,如何再打?無非就是浪費人力物力,不管安王是否回京,都不應該繼續攻打北燕。」

  這是公道話。

  北燕求和,這仗到這裡就該結束了。

  不是說他們怕事,尋州之外全是遼闊的大草原,北燕又是馬上民族,他們往裡面打,北燕人騎著馬呼啦啦全跑了,攆都攆不上。

  別說軍隊,就是那些居無定所的北燕牧民都攆不上。

  這就是馬上民族的優勢。

  你帶著軍隊打這邊,人騎著馬跑到另一邊去,你再帶著人打另一邊,人偷偷又摸回來。

  北燕只要有馬有帳篷,哪裡都能跑。

  就算是打下地盤,他們也不好占領、守衛。

  繼續往裡面打,還真是浪費資源。

  就算能讓北燕損失慘重,大雁朝也要付出不少,這一場仗的目的是收回三州,將他們攆回大草原,如今目的已經達到。

  安王只要把他們往裡面攆一攆,將他們嚇住,便大功告成。

  這一年的仗,大雁朝有容昭,不缺錢,撐得住,但北燕已經損失慘重。

  光是休養生息就不知道要多少年。

  而且,他們被攆回大草原,再繼續打來就更不容易。

  張丞相不同意繼續打。

  他一開口,又有好些人出來說話,甚至包括謹王。

  裴懷悲:「無論是火炮還是炸藥,於草原之上使用都是浪費,若是只憑騎兵出擊,又未必能勝,孫兒以為,此戰到此結束。」

  於是,朝堂之上除了鹿王黨,剩下的人都支持和談。

  永明帝沉吟片刻,說道:「先不急宣安王回京,等和談結束,且再讓安王回來。」

  裴欽還得在邊關壓陣,讓北燕忌憚。

  裴錚抿緊了唇。

  和談結束,裴欽就要回來了……

  -

  而關於和談究竟要擬個什麼章程,又得討論起來。

  鹿王黨:「北燕已敗,當要求北燕成為大雁朝屬國,向大雁朝納貢!」

  這種要求,北燕不可能答應。

  這是擺明想讓談不攏,阻止安王回京。

  安王黨:「你這不是玩笑嗎?北燕絕無可能同意,還是應當提些實際的,比如與北燕立下契約,不可再犯大雁朝。」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