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頁
於是劉光同頓了頓,把思緒整理了一番,才沉聲開口:「崔潤上疏參談家,怨懟君上。」他說完了,敲著小桌的手也就停下了,側目看高孝禮,「怨懟這兩個字,可輕可重,高大人比我清楚吧?」
君君臣臣……自古以來便是君為臣綱,古人說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是這麼個道理。
皇帝能問罪談家,沒緣由的問罪,御史可以替他們開脫,替他們求情,可是談家人不能有怨懟之言……榮升、斥責,一切皆是皇恩。
這個道理,高孝禮懂,談家人不會不懂……
「是如何的怨懟之言……我姐夫又是從哪裡……」高孝禮本來想問,崔潤是如何得知的,可後話沒說出來,一時之間想起了崔瓊,就一個字也問不下去了。
他眼中有震驚一閃而過。
劉光同一直在看他,自然這樣的震驚沒能逃過劉光同的眼睛。
「看來高大人想明白了。」劉光同一面搖頭,一面笑語,「最開始我也在想,談家人說什麼話,做什麼事,本來就是自己關起門的事兒,崔潤一個外人如何能得知?可後來我就想明白了,高大人也許不知道,可我這兒卻沒少聽到消息。談昶旭下大牢的這段日子,崔家和崔瓊沒少通書信……誠然,崔家這位姑奶奶,也許並不是存心的告談家人惡狀,卻不想,她書信上那些再家常不過的話,全都是崔潤和章老夫人想聽到的!」
是崔瓊……高孝禮也知道,從談昶旭下大牢後,崔瓊懷著身子,在談家日子過得也並不如何好。
可崔瓊怎麼就這樣沒計較,難道家書里,真的什麼都敢告訴家裡嗎?
還是說,她本就是有意為之……
「那封急遞,扣不下來了嗎?」高孝禮這會兒從頭到腳都是寒意浸骨的。
皇帝至今還沒動談家,也許就是在等這樣一個契機。
崔潤的急遞一旦呈送皇帝面前,談家就完了。
他不必再問下去,也大概能猜到,所謂的怨懟之言指的是什麼。
其實談家未必做錯了,談昶旭下大牢,本來就是不清不楚。
都察院雖然有鐵證,可這個證據,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沒人說得清楚,可能連都察院自己都說不清楚。
這樣的情形下,談家要是會服氣才出了奇,不然不會連談皇后都要插手進來,管上一管。
但是這些抱怨的話,自己家裡頭說一說,無傷大雅。
而今傳了出去,還被崔潤有心拿住,一道急遞送進了京城來……
「不行!這封急遞不能送到御前去!」高孝禮的拳頭重重的砸在小案上,「他想趁這個機會在陛下面前站穩腳跟,給陛下送一個由頭除掉談家,但是瓊姐兒怎麼辦!談家人不必細細的問,就會知道,這些話全是從她那裡漏出去的,她還懷著身子!」
「高大人!」高孝禮顯然是有些急了,說出的話叫劉光同臉色立時鐵青,於是咬重了話音,叫了他一聲,「昌肅侯是可以直接進京來面聖的,你把他的急遞淹了,明兒他就動身上京,到時候出了事,是你來擔待,還是讓東廠擔待?又或者,你想讓萬閣老替你擔罪呢?」
434 去談家
劉光同的一番話,讓高孝禮徹底的頹敗下去。
是了,崔潤是有勳爵的人,內閣能不能淹了他的疏?當然是能的。
不要說內閣,劉光同此時都有本事把這封急遞扣下來。
可是那然後呢?
崔潤已經動了這個心思,想從這件事上咬死談家,叫皇帝高看他一眼,那就做什麼補救都沒用了。
這封急遞兩日就能進京,由內閣呈送御前,硃批下來,再回復應天府,來來回回的,總共也就不會超過五六日。
過了這五六日,崔潤還是得不到回復,他也是久經官場的人,自然會想到,要不是皇帝未予理會,那就是這封急遞壓根沒送到御前去。
按現在的情形來看,皇帝會不會不予理會?
當然不會!
皇帝處置了甄家,手段不算強硬,甚至可以說和軟的很,只不過是圈禁二字,連抄家都不曾。
不管是不是為了已故的貞妃,總之是手下留了情的。
可是對談家呢?
像他們這種多少知道內情的,都清楚的知道,輪到談家時,絕不會有這樣好的運氣了。
徐士頡的上奏皇帝為什麼沒理?
要真的是不以為然,怎麼可能讓刑部連同大理寺一起嚴查?
那就只剩下了一種可能——一擊即中。
皇帝要一個置談家一敗到底的契機。
而現在,崔潤就送上了這個契機。
這個道理,他想的明白,崔潤也一定想的明白。
或者說,崔潤比他明白的還要早,早在他要把崔瓊嫁給談昶年時,就已經參悟了!
高孝禮還記得,曾經和劉光同分析過這件事兒。
崔家把崔瓊捨棄了,為的是博一個將來……
就連崔潤上次入京,臨走之前,都是這麼個意思。
他不救崔溥,自然有救不下來的緣故,可更多的,是崔潤壓根沒想為了一個崔溥放棄整個崔家的前途。
崔瓊的家書,究竟是不是她有意透露談家的所言所行,如今高孝禮不得而知。
可是高孝禮能夠篤定,章老夫人一定會刻意的去套孩子的話。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君君臣臣……自古以來便是君為臣綱,古人說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是這麼個道理。
皇帝能問罪談家,沒緣由的問罪,御史可以替他們開脫,替他們求情,可是談家人不能有怨懟之言……榮升、斥責,一切皆是皇恩。
這個道理,高孝禮懂,談家人不會不懂……
「是如何的怨懟之言……我姐夫又是從哪裡……」高孝禮本來想問,崔潤是如何得知的,可後話沒說出來,一時之間想起了崔瓊,就一個字也問不下去了。
他眼中有震驚一閃而過。
劉光同一直在看他,自然這樣的震驚沒能逃過劉光同的眼睛。
「看來高大人想明白了。」劉光同一面搖頭,一面笑語,「最開始我也在想,談家人說什麼話,做什麼事,本來就是自己關起門的事兒,崔潤一個外人如何能得知?可後來我就想明白了,高大人也許不知道,可我這兒卻沒少聽到消息。談昶旭下大牢的這段日子,崔家和崔瓊沒少通書信……誠然,崔家這位姑奶奶,也許並不是存心的告談家人惡狀,卻不想,她書信上那些再家常不過的話,全都是崔潤和章老夫人想聽到的!」
是崔瓊……高孝禮也知道,從談昶旭下大牢後,崔瓊懷著身子,在談家日子過得也並不如何好。
可崔瓊怎麼就這樣沒計較,難道家書里,真的什麼都敢告訴家裡嗎?
還是說,她本就是有意為之……
「那封急遞,扣不下來了嗎?」高孝禮這會兒從頭到腳都是寒意浸骨的。
皇帝至今還沒動談家,也許就是在等這樣一個契機。
崔潤的急遞一旦呈送皇帝面前,談家就完了。
他不必再問下去,也大概能猜到,所謂的怨懟之言指的是什麼。
其實談家未必做錯了,談昶旭下大牢,本來就是不清不楚。
都察院雖然有鐵證,可這個證據,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沒人說得清楚,可能連都察院自己都說不清楚。
這樣的情形下,談家要是會服氣才出了奇,不然不會連談皇后都要插手進來,管上一管。
但是這些抱怨的話,自己家裡頭說一說,無傷大雅。
而今傳了出去,還被崔潤有心拿住,一道急遞送進了京城來……
「不行!這封急遞不能送到御前去!」高孝禮的拳頭重重的砸在小案上,「他想趁這個機會在陛下面前站穩腳跟,給陛下送一個由頭除掉談家,但是瓊姐兒怎麼辦!談家人不必細細的問,就會知道,這些話全是從她那裡漏出去的,她還懷著身子!」
「高大人!」高孝禮顯然是有些急了,說出的話叫劉光同臉色立時鐵青,於是咬重了話音,叫了他一聲,「昌肅侯是可以直接進京來面聖的,你把他的急遞淹了,明兒他就動身上京,到時候出了事,是你來擔待,還是讓東廠擔待?又或者,你想讓萬閣老替你擔罪呢?」
434 去談家
劉光同的一番話,讓高孝禮徹底的頹敗下去。
是了,崔潤是有勳爵的人,內閣能不能淹了他的疏?當然是能的。
不要說內閣,劉光同此時都有本事把這封急遞扣下來。
可是那然後呢?
崔潤已經動了這個心思,想從這件事上咬死談家,叫皇帝高看他一眼,那就做什麼補救都沒用了。
這封急遞兩日就能進京,由內閣呈送御前,硃批下來,再回復應天府,來來回回的,總共也就不會超過五六日。
過了這五六日,崔潤還是得不到回復,他也是久經官場的人,自然會想到,要不是皇帝未予理會,那就是這封急遞壓根沒送到御前去。
按現在的情形來看,皇帝會不會不予理會?
當然不會!
皇帝處置了甄家,手段不算強硬,甚至可以說和軟的很,只不過是圈禁二字,連抄家都不曾。
不管是不是為了已故的貞妃,總之是手下留了情的。
可是對談家呢?
像他們這種多少知道內情的,都清楚的知道,輪到談家時,絕不會有這樣好的運氣了。
徐士頡的上奏皇帝為什麼沒理?
要真的是不以為然,怎麼可能讓刑部連同大理寺一起嚴查?
那就只剩下了一種可能——一擊即中。
皇帝要一個置談家一敗到底的契機。
而現在,崔潤就送上了這個契機。
這個道理,他想的明白,崔潤也一定想的明白。
或者說,崔潤比他明白的還要早,早在他要把崔瓊嫁給談昶年時,就已經參悟了!
高孝禮還記得,曾經和劉光同分析過這件事兒。
崔家把崔瓊捨棄了,為的是博一個將來……
就連崔潤上次入京,臨走之前,都是這麼個意思。
他不救崔溥,自然有救不下來的緣故,可更多的,是崔潤壓根沒想為了一個崔溥放棄整個崔家的前途。
崔瓊的家書,究竟是不是她有意透露談家的所言所行,如今高孝禮不得而知。
可是高孝禮能夠篤定,章老夫人一定會刻意的去套孩子的話。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