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頁
「你因太過於信任他,而忽略了最重要也是最明顯的一個問題。」
「什麼?」
燕翕沒回答他,反倒看向了薛成嬌:「方才我也與縣主說過了,縣主不是也有自己的看法嗎?我呢也怕他說我擠兌劉廠公,過會兒再給我兩拳,所以還要煩請縣主來講一講。」
薛成嬌噗嗤一聲就想笑,可顯然不合時宜,便連勝致歉,拿帕子虛虛的掩了把唇。
崔旻眼中疑惑毫不掩藏,側目看向薛成嬌:「你也知道嗎?」
薛成嬌.點點頭:「方才表哥沒來之前,世子就同我說過了這個事情。」
崔旻哦了一聲,倒沒有問話,只是以眼神示意她繼續說。
「表哥你忘了,劉公是天子近侍,似陛下授意他殘害首輔閣臣這樣的事,若沒有陛下授意,他如何敢告訴別人呢?」薛成嬌眉眼都是明亮的,說話的語調平穩的很,可整個人看起來是輕快的,「可既然江南根本就無事,陛下又為什麼把太子殿下派了來呢?這裡頭說不通。還有,朝中身手好的人也多了去了,怎麼就偏偏要劉公隨行?有一點表哥應該比我要清楚——」
她拖了音去看崔旻,崔旻沖她抬了抬下巴,她才繼續道:「王芳倒了之後,劉公算得上一人獨大,京城裡的很多事都要他親力親為。他縱然不至於忙的分身乏術,也絕沒有這個精力和時間陪著太子走一趟本就安然無事的江南吧?」
382:坊間傳言
崔旻一時無話。
薛成嬌的這番話,意思很是明顯。
劉光同可不是個閒人散職,他身上實實在在的擔子重著呢,就更不要說隔三差五的,陛下還會派給他某些見不得人的差事,就比如公孫的這件事。
江南既然無事,何苦要把劉光同也派到江南來?
崔旻心頭微動:「殿下問過劉公嗎?」
燕翕那頭便搖了搖頭:「你想啊,上回說起戶縣的事情,公孫大人的事兒他都坦言了,旁的卻是一個字都沒說。依我看呢,要麼就是這事兒事關重大,要麼就是咱們真的多慮了。」
崔旻品了品他的這番話,又覺得很有道理。
也就是說,太子殿下懷疑的事情呢,並不好去問劉光同。
即便是問了,劉光同也未必會說。
而太子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索性就自個兒琢磨,也沒把希望寄托在劉光同的身上。
「不如……」崔旻話音微頓,抬眼去掃燕翕。
燕翕眉心微揚:「不如如何?你且說來我聽。」
崔旻沉了沉心思:「不如我去問劉公。」
「你?」燕翕顯然是吃了一驚。
他知道崔旻脾性,這是費力不討好的事兒,一個弄不好還很可能會惹惱了劉光同。
崔旻為什麼要去問呢?
因為他自覺與劉光同交情不一般,誠然,他們兩個的交情也的確是好過旁人。
可他會這麼想,劉光同也會這麼想啊,若是叫劉光同以為,崔旻仗著與他有些交情,便越發的得意起來,連這樣的事情都要問上一問,這對崔旻來說,可委實不是一件好事。
崔旻卻自顧自的點了頭。
燕翕心中所擔憂的,他並非沒有想過。
只是太子的樣子,擺明了不查出點什麼來,是絕不肯善罷甘休的。
太子不罷休,不肯回京,到最後倒霉的還是身邊的人,陛下難道為這個降罪到太子身上去嗎?
崔旻眼中的擔憂一閃而過:「不過你得告訴我,太子殿下打發你查什麼了,我若一點頭緒也沒有,總不好這麼直接的去問劉公。」
燕翕見他打定了主意,也沒什麼好勸他的。
況且人都是自私的,他也不想這樣一直耗著,甚至比崔旻更希望太子能儘快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然後能儘早的啟程回京。
他在江南待的時間越久,只怕陛下對他的不放心就越重。
於是燕翕偏頭想了想:「來之前呢太子倒是說過,叫我從知府、總兵這一類的下手。據我說知,江南這一帶的四品大員,都是在此處供職了多年的,有的甚至做了十多年,要說深挖點兒什麼舊案出來,估計也不難。但是太子想要的,很可能是一樁驚天動地的大案。他為什麼執著於此,我到這會兒也沒想明白了,不過查了這麼些天,我是什麼也沒查出來。」
「驚天動地?」崔旻輕撫了一把下巴。
若論及驚天動地,還有什麼比得過當年廢王尊一案和後來的孟朝案呢?
也許數年後,如今由嚴競之死而牽扯出的這一段奇案,甚至是此番首輔公孫欽差江南卻途中遇刺的案子,還能被人們當做談資說上一說,然則同那兩樁案子比起來,也就委實算不得什麼大案了。
太子究竟在想什麼呢?
「你說會不會是這麼多年來,陛下不肯重用太子,所以今次突然把他外派出來辦差,他非要做出些成績,才肯罷休呢?」崔旻的聲音極清淡,若在外人面前,他決計不敢也不會說這番話的。
編排當朝太子,一國的儲君,他又不是瘋了。
可燕翕的表現,卻又讓崔旻覺得,這也許不是他一個人的感覺。
燕翕眉頭緊鎖,不置可否,許久後無奈道:「我說不準,可他這次行事確實古怪的厲害。江南一代一向太平的很,如果不是這次出了水患,怎麼會鬧成這樣呢?可既然一向太平,太子沒道理死盯著這邊不放才對……」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什麼?」
燕翕沒回答他,反倒看向了薛成嬌:「方才我也與縣主說過了,縣主不是也有自己的看法嗎?我呢也怕他說我擠兌劉廠公,過會兒再給我兩拳,所以還要煩請縣主來講一講。」
薛成嬌噗嗤一聲就想笑,可顯然不合時宜,便連勝致歉,拿帕子虛虛的掩了把唇。
崔旻眼中疑惑毫不掩藏,側目看向薛成嬌:「你也知道嗎?」
薛成嬌.點點頭:「方才表哥沒來之前,世子就同我說過了這個事情。」
崔旻哦了一聲,倒沒有問話,只是以眼神示意她繼續說。
「表哥你忘了,劉公是天子近侍,似陛下授意他殘害首輔閣臣這樣的事,若沒有陛下授意,他如何敢告訴別人呢?」薛成嬌眉眼都是明亮的,說話的語調平穩的很,可整個人看起來是輕快的,「可既然江南根本就無事,陛下又為什麼把太子殿下派了來呢?這裡頭說不通。還有,朝中身手好的人也多了去了,怎麼就偏偏要劉公隨行?有一點表哥應該比我要清楚——」
她拖了音去看崔旻,崔旻沖她抬了抬下巴,她才繼續道:「王芳倒了之後,劉公算得上一人獨大,京城裡的很多事都要他親力親為。他縱然不至於忙的分身乏術,也絕沒有這個精力和時間陪著太子走一趟本就安然無事的江南吧?」
382:坊間傳言
崔旻一時無話。
薛成嬌的這番話,意思很是明顯。
劉光同可不是個閒人散職,他身上實實在在的擔子重著呢,就更不要說隔三差五的,陛下還會派給他某些見不得人的差事,就比如公孫的這件事。
江南既然無事,何苦要把劉光同也派到江南來?
崔旻心頭微動:「殿下問過劉公嗎?」
燕翕那頭便搖了搖頭:「你想啊,上回說起戶縣的事情,公孫大人的事兒他都坦言了,旁的卻是一個字都沒說。依我看呢,要麼就是這事兒事關重大,要麼就是咱們真的多慮了。」
崔旻品了品他的這番話,又覺得很有道理。
也就是說,太子殿下懷疑的事情呢,並不好去問劉光同。
即便是問了,劉光同也未必會說。
而太子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索性就自個兒琢磨,也沒把希望寄托在劉光同的身上。
「不如……」崔旻話音微頓,抬眼去掃燕翕。
燕翕眉心微揚:「不如如何?你且說來我聽。」
崔旻沉了沉心思:「不如我去問劉公。」
「你?」燕翕顯然是吃了一驚。
他知道崔旻脾性,這是費力不討好的事兒,一個弄不好還很可能會惹惱了劉光同。
崔旻為什麼要去問呢?
因為他自覺與劉光同交情不一般,誠然,他們兩個的交情也的確是好過旁人。
可他會這麼想,劉光同也會這麼想啊,若是叫劉光同以為,崔旻仗著與他有些交情,便越發的得意起來,連這樣的事情都要問上一問,這對崔旻來說,可委實不是一件好事。
崔旻卻自顧自的點了頭。
燕翕心中所擔憂的,他並非沒有想過。
只是太子的樣子,擺明了不查出點什麼來,是絕不肯善罷甘休的。
太子不罷休,不肯回京,到最後倒霉的還是身邊的人,陛下難道為這個降罪到太子身上去嗎?
崔旻眼中的擔憂一閃而過:「不過你得告訴我,太子殿下打發你查什麼了,我若一點頭緒也沒有,總不好這麼直接的去問劉公。」
燕翕見他打定了主意,也沒什麼好勸他的。
況且人都是自私的,他也不想這樣一直耗著,甚至比崔旻更希望太子能儘快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然後能儘早的啟程回京。
他在江南待的時間越久,只怕陛下對他的不放心就越重。
於是燕翕偏頭想了想:「來之前呢太子倒是說過,叫我從知府、總兵這一類的下手。據我說知,江南這一帶的四品大員,都是在此處供職了多年的,有的甚至做了十多年,要說深挖點兒什麼舊案出來,估計也不難。但是太子想要的,很可能是一樁驚天動地的大案。他為什麼執著於此,我到這會兒也沒想明白了,不過查了這麼些天,我是什麼也沒查出來。」
「驚天動地?」崔旻輕撫了一把下巴。
若論及驚天動地,還有什麼比得過當年廢王尊一案和後來的孟朝案呢?
也許數年後,如今由嚴競之死而牽扯出的這一段奇案,甚至是此番首輔公孫欽差江南卻途中遇刺的案子,還能被人們當做談資說上一說,然則同那兩樁案子比起來,也就委實算不得什麼大案了。
太子究竟在想什麼呢?
「你說會不會是這麼多年來,陛下不肯重用太子,所以今次突然把他外派出來辦差,他非要做出些成績,才肯罷休呢?」崔旻的聲音極清淡,若在外人面前,他決計不敢也不會說這番話的。
編排當朝太子,一國的儲君,他又不是瘋了。
可燕翕的表現,卻又讓崔旻覺得,這也許不是他一個人的感覺。
燕翕眉頭緊鎖,不置可否,許久後無奈道:「我說不準,可他這次行事確實古怪的厲害。江南一代一向太平的很,如果不是這次出了水患,怎麼會鬧成這樣呢?可既然一向太平,太子沒道理死盯著這邊不放才對……」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