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頁
只是他提步要走時,皇帝又開口吩咐道:「你去挑一些珍貴的藥材,再挑些稀罕的物件,送到縣主府去給清和吧。」
其素的手微微一頓,旋即應了下來,後話不提。
再說高孝禮那邊一路出了宮,待回到家中去,更衣時才發覺後背早就被冷汗浸濕了。
他很清楚,他今天是恃.寵.而驕了。
這不是為臣者的本分,他逾越了。
正好高子璋聽聞他從宮裡回來,便過來請安,順道問一問薛萬賀的事兒怎麼處置。
341:惹禍上身
高孝禮才換了衣服,叫他進了屋裡來,看也沒看他,只是冷然道:「我知道你想問什麼,只是這件事情,陛下有陛下的心思,輪不到我們多說。」
一聽這話,高子璋心下便是一沉,知道多半沒得到想要的結局。
此時再去看他父親的臉色,才發覺父親臉色鐵青,難看到了極點。
高子璋抿唇:「陛下不信嗎?還是有別的緣故……」
高孝禮本來是不想再多提這件事的,況且陛下有了定論,說再多也是枉然。
只是轉念一想,高子璋年歲漸長,又要長久的在京城走動,本就該多接觸這些事情,才能多長几個心眼兒。
於是高孝禮拉了凳子坐下去,虛空指了指旁邊的位置,示意高子璋坐著說話。
高子璋順勢坐下去,一雙清明的眼盯著高孝禮看。
「陛下的意思是不追究,我上了摺子,陛下看過了,事情也就過去了。」
「過去了?」高子璋的音調陡然拔高,「什麼叫過去了?」
這是什麼意思?
就算是尋常人,意欲行兇,也該是重罪論處的吧?
更不要說薛萬賀本身就是罪臣,而他行兇的對象又是一位縣主了。
怎麼就過去了呢?
高孝禮沉了沉聲:「意思就是,不再追究了。」
高子璋的眉頭緊鎖,顯然是萬分的不解:「行兇這樣的大事,陛下就這樣算了?」
「你自己動動腦子想一想,陛下為什麼就這樣算了。」高孝禮也不由的擰了眉,冷眼看著他。
高子璋便突然安靜了下去。
是啊,陛下沒道理會這樣做的。
薛萬賀並不是什麼要緊的人物,就算是處死了他,也不值什麼。
所以一定是事出有因。
可又能是為了什麼呢?
高子璋沉思了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便咬了咬唇,搖頭道:「兒子想不出來。」
高孝禮無奈的嘆了一聲:「陛下不想背負罵名。成嬌固然是你姨父的遺女,可薛萬賀又何嘗不是你姨父的親弟弟?再說了,常言道狗急跳牆。薛家如今雖然沒什麼人能支應門戶了,可這不表示,他們家就眼看著兒孫去死也袖手旁觀。」
他說完後,沉默良久,才又續言:「如今本就是多事之秋,陛下也不想再多生事端,薛家人能就此安分下去,對陛下來說,就已經足夠了。其實——」
「嗯?」高子璋聽的很認真,可他父親的話音卻突然沒了,於是他便追問了一句,「其實怎麼樣呢?」
高孝禮唇角微揚,卻是一抹嘲弄的笑意:「其實成嬌死或不死,過的好與不好,對陛下而言,都是無關緊要的。薛萬賀也一樣。陛下要的只有賢名和大局。他追封了你姨父,又賞賜了成嬌,要的不過是個賢君的名聲而已。而今不再去動薛萬賀,為的就是名和利了。」
聽到了這裡,高子璋哪裡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呢?
外人都覺得薛成嬌是因禍得福,得皇帝陛下青睞,恩.寵.優渥。
可壓根就不是這樣的。
薛成嬌對陛下來說,不過是個可有可無的人而已。
當然,如果薛萬賀真的殺了她,那就另當別論了。
可她既然無恙,陛下自然也不願意為了她大動干戈。
高子璋深吸了一口氣,覺得有些壓抑。
他把腦袋垂下去,也不再跟他父親對視。
許久後,高子璋才悶聲開了口:「所以姨父為了救他而死,他待成嬌,卻也不過如此。」
他口中所說的「他」指的是什麼人,高孝禮當然明白了。
高孝禮搖著頭,手指在桌案上點了點:「他是君,你姨父是臣,臣為君死,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當日一役,如果是陛下……」那個字終究不該用在一國之君身上,於是高孝禮避諱的頓了頓,才續上前言,「而活下來的是你姨父,那你姨父會遺臭萬年,為人唾棄,因為他捨棄了君主。所以不要以為,陛下就該一輩子把成嬌好好的養起來,更不要以為,陛下破例給了她一個縣主的銜兒,就有什麼了不起的。」
高子璋嘴唇微動,似是有話要說。
然而高孝禮卻先開了口,打斷了他:「陛下對成嬌好,都是有限度的。富貴榮華,在陛下眼裡不值一提,他不過是隨手舍給成嬌的罷了。可真遇上事關朝局的事兒,成嬌還得靠邊兒站。」
高子璋也說不出他究竟是心寒,還是不服氣。
總之他一直都覺得,姨父死的悲壯,是他救了當今聖上。
皇帝如今還能在太極殿升座,能享四方來賀,諸國朝拜,其實都該謝他姨父。
可今天父親突然這樣說,他也許一時是有些接受不了的。
高子璋咽了口口水:「父親也覺得,這件事就該這樣算了嗎?」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其素的手微微一頓,旋即應了下來,後話不提。
再說高孝禮那邊一路出了宮,待回到家中去,更衣時才發覺後背早就被冷汗浸濕了。
他很清楚,他今天是恃.寵.而驕了。
這不是為臣者的本分,他逾越了。
正好高子璋聽聞他從宮裡回來,便過來請安,順道問一問薛萬賀的事兒怎麼處置。
341:惹禍上身
高孝禮才換了衣服,叫他進了屋裡來,看也沒看他,只是冷然道:「我知道你想問什麼,只是這件事情,陛下有陛下的心思,輪不到我們多說。」
一聽這話,高子璋心下便是一沉,知道多半沒得到想要的結局。
此時再去看他父親的臉色,才發覺父親臉色鐵青,難看到了極點。
高子璋抿唇:「陛下不信嗎?還是有別的緣故……」
高孝禮本來是不想再多提這件事的,況且陛下有了定論,說再多也是枉然。
只是轉念一想,高子璋年歲漸長,又要長久的在京城走動,本就該多接觸這些事情,才能多長几個心眼兒。
於是高孝禮拉了凳子坐下去,虛空指了指旁邊的位置,示意高子璋坐著說話。
高子璋順勢坐下去,一雙清明的眼盯著高孝禮看。
「陛下的意思是不追究,我上了摺子,陛下看過了,事情也就過去了。」
「過去了?」高子璋的音調陡然拔高,「什麼叫過去了?」
這是什麼意思?
就算是尋常人,意欲行兇,也該是重罪論處的吧?
更不要說薛萬賀本身就是罪臣,而他行兇的對象又是一位縣主了。
怎麼就過去了呢?
高孝禮沉了沉聲:「意思就是,不再追究了。」
高子璋的眉頭緊鎖,顯然是萬分的不解:「行兇這樣的大事,陛下就這樣算了?」
「你自己動動腦子想一想,陛下為什麼就這樣算了。」高孝禮也不由的擰了眉,冷眼看著他。
高子璋便突然安靜了下去。
是啊,陛下沒道理會這樣做的。
薛萬賀並不是什麼要緊的人物,就算是處死了他,也不值什麼。
所以一定是事出有因。
可又能是為了什麼呢?
高子璋沉思了半天,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便咬了咬唇,搖頭道:「兒子想不出來。」
高孝禮無奈的嘆了一聲:「陛下不想背負罵名。成嬌固然是你姨父的遺女,可薛萬賀又何嘗不是你姨父的親弟弟?再說了,常言道狗急跳牆。薛家如今雖然沒什麼人能支應門戶了,可這不表示,他們家就眼看著兒孫去死也袖手旁觀。」
他說完後,沉默良久,才又續言:「如今本就是多事之秋,陛下也不想再多生事端,薛家人能就此安分下去,對陛下來說,就已經足夠了。其實——」
「嗯?」高子璋聽的很認真,可他父親的話音卻突然沒了,於是他便追問了一句,「其實怎麼樣呢?」
高孝禮唇角微揚,卻是一抹嘲弄的笑意:「其實成嬌死或不死,過的好與不好,對陛下而言,都是無關緊要的。薛萬賀也一樣。陛下要的只有賢名和大局。他追封了你姨父,又賞賜了成嬌,要的不過是個賢君的名聲而已。而今不再去動薛萬賀,為的就是名和利了。」
聽到了這裡,高子璋哪裡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呢?
外人都覺得薛成嬌是因禍得福,得皇帝陛下青睞,恩.寵.優渥。
可壓根就不是這樣的。
薛成嬌對陛下來說,不過是個可有可無的人而已。
當然,如果薛萬賀真的殺了她,那就另當別論了。
可她既然無恙,陛下自然也不願意為了她大動干戈。
高子璋深吸了一口氣,覺得有些壓抑。
他把腦袋垂下去,也不再跟他父親對視。
許久後,高子璋才悶聲開了口:「所以姨父為了救他而死,他待成嬌,卻也不過如此。」
他口中所說的「他」指的是什麼人,高孝禮當然明白了。
高孝禮搖著頭,手指在桌案上點了點:「他是君,你姨父是臣,臣為君死,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當日一役,如果是陛下……」那個字終究不該用在一國之君身上,於是高孝禮避諱的頓了頓,才續上前言,「而活下來的是你姨父,那你姨父會遺臭萬年,為人唾棄,因為他捨棄了君主。所以不要以為,陛下就該一輩子把成嬌好好的養起來,更不要以為,陛下破例給了她一個縣主的銜兒,就有什麼了不起的。」
高子璋嘴唇微動,似是有話要說。
然而高孝禮卻先開了口,打斷了他:「陛下對成嬌好,都是有限度的。富貴榮華,在陛下眼裡不值一提,他不過是隨手舍給成嬌的罷了。可真遇上事關朝局的事兒,成嬌還得靠邊兒站。」
高子璋也說不出他究竟是心寒,還是不服氣。
總之他一直都覺得,姨父死的悲壯,是他救了當今聖上。
皇帝如今還能在太極殿升座,能享四方來賀,諸國朝拜,其實都該謝他姨父。
可今天父親突然這樣說,他也許一時是有些接受不了的。
高子璋咽了口口水:「父親也覺得,這件事就該這樣算了嗎?」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