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頁
崔溥和甄家的來往,他真的一點也不知道嗎?
不,他是知情的。
五年前他就親自拿住過崔溥和甄籍的書信,彼時他也警告過崔溥,和甄家最好少做往來,只是崔溥不肯聽。
後來崔瓊和談昶年訂下了婚事,這事兒他就更沒法子再開口。
原本以為崔溥一向機靈,應該很明白這中間的利害關係。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在這個當口上,崔溥還在和甄籍來往。
怪不得——怪不得上次崔旻匆忙的從津縣趕回應天府,極力的勸說老太太答應分宗。
崔潤霎時間覺得後背一涼。
如果沒有分宗,現在的情況又會是什麼樣的?
換句話說,崔旻從那時候起,就已經知道了崔溥和甄家的關係,可是他卻裝作不知,在老太太面前隻字不提。
想到這裡,崔潤眼底閃過震驚和惱怒。
高孝禮把他神色盡收眼底,嘆了一聲:「姐夫,你真的不要怪旻哥兒自作主張,或者是覺得上次他沒把事情的始末告訴你知曉。要我說,今次他反倒是做對了。如果不是旻哥兒,只怕老太太如今還是不會點頭答應分宗。」
他說完後,見崔潤面色仍舊不佳,想了想,又添道:「今日朝堂之上,刑部侍郎許維淵已經向陛下奏明,要把你緝拿問話,連帶著整個崔家也該治一個包庇之罪。」
崔潤原本鐵青的臉,一時間又白了白:「許維淵?」
高孝禮點了點頭。
崔潤眉頭一擰:「陛下是怎麼說的?」
「姐夫放心吧,陛下沒打算動崔家,不然姐夫這會兒也不會端坐縣主府內悠閒地讀《春秋》了。」高孝禮寬慰了兩句,繼而才道後話,「我說這些,是勸姐夫想開點。出了這樣的事,崔溥是肯定保不住了,好在如今分了宗,四房如何,同你們是沒幹系的。我之所以先來告訴姐夫一聲,就是想叫你送個信兒回家去,陛下的聖旨不日就到,萬一老太太一時糊塗,伸手去管這件事,那可一切都難說了。」
崔潤立時執筆,可是所有的動作又在一瞬間收住。
真的就這樣不管崔溥了嗎?
就算分了宗,他也還是崔家的子孫,明知道前路是生死未卜,真的就這樣坐視不理了嗎?
這件事的性質和崔瓊出嫁是不一樣的。
崔溥也許是死路一條啊。
高孝禮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猶豫,聲兒就沉了沉:「姐夫!不要說崔溥如今是牽扯到了黨爭之中,就算是他下毒手害成嬌這一宗事,他的性命也很難保全了。你要保他,一個弄不好,整個崔家都要賠進去。這些日子你在京城走動,為的是什麼?這些,你可要想清楚了。」
是,一個小小的薛成嬌,不足掛齒。
可誰也奈何不了,她是功臣遺孤。
御史言官的口水,也要把崔溥給淹死了的。
崔潤握緊了拳,似乎是下定了決心,終於還是展了信紙,提筆書下一封信來,後話不提。
330:知遇之恩(4000字大章)
一封書信落了款,崔潤取了信封嚴嚴實實的合上,朝外頭叫了人進屋中,吩咐了好一番話,只交代他將書信連夜送回應天府,親手交到老太太手中,一刻也不許耽擱。
小廝聽了這話,哪裡敢耽誤工夫,忙應了聲,接下書信,一轉身就往外退了出去。
高孝禮摸了摸鼻頭:「姐夫現在有什麼打算?」
崔潤抿唇看向他:「這之後,陛下就該揪出甄氏一族了吧?」
高孝禮也無意瞞他,便徑直的點了頭:「這話放到外頭,我是決計不能講的,只是姐夫問起,我說給你聽也無妨。」
崔潤點了點桌案,也不開口,直勾勾的盯著他看,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高孝禮仔細想了下,才繼續道:「甄家要倒霉,是陛下鐵了心的,至於談家——那是積年累月的舊怨,不要說陛下,就算是太后,也不會輕易放過。姐夫是明白人,也不需要我再往透里點了吧?」
崔潤呼吸一窒,覺得喉嚨處有一隻無形的手,緊緊的在掐著他,叫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他沉默了許久,也在認真的思考高孝禮的話。
其實這些,他早就應該想到的。
只是平靜了這麼多年,他竟真的大意了。
怪不得前些日子,高孝禮會直言問他,為什麼一定要瓊姐兒嫁給談昶年。
他不由的抬眸,看向高孝禮。
其實高孝禮心裡什麼都清楚,所以才會說他和老太太捨棄了瓊姐兒。
崔潤無奈的搖了搖頭:「事到如今,我也沒有什麼打算,無非是走一步算一步,若能不觸陛下的逆鱗,自然將來還有出人頭地的日子。」
高孝禮等的,其實就是這句話。
陛下雖然現在還無心動崔家,也沒有要動崔潤的意思。
可是許維淵已經咬上了崔潤,等到崔溥被押解入京,牽連出甄家的事情來,許維淵還指不定要怎麼參崔潤。
倒不是說二人固有舊仇,只是許維淵這個人實在是又臭又硬。
他要是一心覺得崔潤當日包庇崔溥,先是為了兄弟情義,後是也同雲南有瓜葛,那參奏的摺子就會一道接著一道的呈送到陛下的面前去。
崔潤現如今還在京城頻繁的走動,眼下看來,可實在不是什麼妙事。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不,他是知情的。
五年前他就親自拿住過崔溥和甄籍的書信,彼時他也警告過崔溥,和甄家最好少做往來,只是崔溥不肯聽。
後來崔瓊和談昶年訂下了婚事,這事兒他就更沒法子再開口。
原本以為崔溥一向機靈,應該很明白這中間的利害關係。
只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在這個當口上,崔溥還在和甄籍來往。
怪不得——怪不得上次崔旻匆忙的從津縣趕回應天府,極力的勸說老太太答應分宗。
崔潤霎時間覺得後背一涼。
如果沒有分宗,現在的情況又會是什麼樣的?
換句話說,崔旻從那時候起,就已經知道了崔溥和甄家的關係,可是他卻裝作不知,在老太太面前隻字不提。
想到這裡,崔潤眼底閃過震驚和惱怒。
高孝禮把他神色盡收眼底,嘆了一聲:「姐夫,你真的不要怪旻哥兒自作主張,或者是覺得上次他沒把事情的始末告訴你知曉。要我說,今次他反倒是做對了。如果不是旻哥兒,只怕老太太如今還是不會點頭答應分宗。」
他說完後,見崔潤面色仍舊不佳,想了想,又添道:「今日朝堂之上,刑部侍郎許維淵已經向陛下奏明,要把你緝拿問話,連帶著整個崔家也該治一個包庇之罪。」
崔潤原本鐵青的臉,一時間又白了白:「許維淵?」
高孝禮點了點頭。
崔潤眉頭一擰:「陛下是怎麼說的?」
「姐夫放心吧,陛下沒打算動崔家,不然姐夫這會兒也不會端坐縣主府內悠閒地讀《春秋》了。」高孝禮寬慰了兩句,繼而才道後話,「我說這些,是勸姐夫想開點。出了這樣的事,崔溥是肯定保不住了,好在如今分了宗,四房如何,同你們是沒幹系的。我之所以先來告訴姐夫一聲,就是想叫你送個信兒回家去,陛下的聖旨不日就到,萬一老太太一時糊塗,伸手去管這件事,那可一切都難說了。」
崔潤立時執筆,可是所有的動作又在一瞬間收住。
真的就這樣不管崔溥了嗎?
就算分了宗,他也還是崔家的子孫,明知道前路是生死未卜,真的就這樣坐視不理了嗎?
這件事的性質和崔瓊出嫁是不一樣的。
崔溥也許是死路一條啊。
高孝禮似乎是看出了他的猶豫,聲兒就沉了沉:「姐夫!不要說崔溥如今是牽扯到了黨爭之中,就算是他下毒手害成嬌這一宗事,他的性命也很難保全了。你要保他,一個弄不好,整個崔家都要賠進去。這些日子你在京城走動,為的是什麼?這些,你可要想清楚了。」
是,一個小小的薛成嬌,不足掛齒。
可誰也奈何不了,她是功臣遺孤。
御史言官的口水,也要把崔溥給淹死了的。
崔潤握緊了拳,似乎是下定了決心,終於還是展了信紙,提筆書下一封信來,後話不提。
330:知遇之恩(4000字大章)
一封書信落了款,崔潤取了信封嚴嚴實實的合上,朝外頭叫了人進屋中,吩咐了好一番話,只交代他將書信連夜送回應天府,親手交到老太太手中,一刻也不許耽擱。
小廝聽了這話,哪裡敢耽誤工夫,忙應了聲,接下書信,一轉身就往外退了出去。
高孝禮摸了摸鼻頭:「姐夫現在有什麼打算?」
崔潤抿唇看向他:「這之後,陛下就該揪出甄氏一族了吧?」
高孝禮也無意瞞他,便徑直的點了頭:「這話放到外頭,我是決計不能講的,只是姐夫問起,我說給你聽也無妨。」
崔潤點了點桌案,也不開口,直勾勾的盯著他看,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高孝禮仔細想了下,才繼續道:「甄家要倒霉,是陛下鐵了心的,至於談家——那是積年累月的舊怨,不要說陛下,就算是太后,也不會輕易放過。姐夫是明白人,也不需要我再往透里點了吧?」
崔潤呼吸一窒,覺得喉嚨處有一隻無形的手,緊緊的在掐著他,叫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他沉默了許久,也在認真的思考高孝禮的話。
其實這些,他早就應該想到的。
只是平靜了這麼多年,他竟真的大意了。
怪不得前些日子,高孝禮會直言問他,為什麼一定要瓊姐兒嫁給談昶年。
他不由的抬眸,看向高孝禮。
其實高孝禮心裡什麼都清楚,所以才會說他和老太太捨棄了瓊姐兒。
崔潤無奈的搖了搖頭:「事到如今,我也沒有什麼打算,無非是走一步算一步,若能不觸陛下的逆鱗,自然將來還有出人頭地的日子。」
高孝禮等的,其實就是這句話。
陛下雖然現在還無心動崔家,也沒有要動崔潤的意思。
可是許維淵已經咬上了崔潤,等到崔溥被押解入京,牽連出甄家的事情來,許維淵還指不定要怎麼參崔潤。
倒不是說二人固有舊仇,只是許維淵這個人實在是又臭又硬。
他要是一心覺得崔潤當日包庇崔溥,先是為了兄弟情義,後是也同雲南有瓜葛,那參奏的摺子就會一道接著一道的呈送到陛下的面前去。
崔潤現如今還在京城頻繁的走動,眼下看來,可實在不是什麼妙事。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