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頁
高孝禮和崔旻二人皆是倒吸一口涼氣。
劉光同冷笑了一聲:「他九歲入宮,十歲就做了孟朝的徒弟。這些年在宮裡,可以說從沒受過罪。孟朝當年如何得勢?這兔崽子又會溜須拍馬。後來孟朝失勢,頭一個跳出來網羅他的罪證的,也是王芳。所以這種人,根本就不可用。當年也是我一時糊塗,其實陛下那時候抬舉他,怕為的就是今日了。」
他這樣說,二人反倒不理解了。
難不成,陛下還能掐會算?算到了有朝一日,王芳會同雲南勾結在一起嗎?(未完待續。)
311:都有嫌疑
劉光同大約是看出了二人的疑惑來,手指點了點:「高大人,孟朝當年權勢熏天,和雲南府來往密切,大人忘了嗎?」
高孝禮下意識的倒吸一口涼氣。
王芳左右逢源是一把好手,不然當年孟朝不會那樣把他看在眼裡。
劉光同此時提及,倒是點醒了他。
王芳怎麼能和雲南搭上線的?
他資歷又不夠,饒是陛下再抬舉他,甄家要挑內宦結交,也該是其素或者劉光同這樣的才對。
甄家能找上他,說明早在孟朝還在的時候,王芳也許和雲南就已經有了來往。
後來孟朝失勢,雲南那邊,自然而然的就跟王芳勾結上了。
再加上後來陛下開始抬舉王芳,雲南那邊對王芳也許就更加放心。
相比其素和劉光同,甄家可能覺得,王芳更容易掌控和利用。
雖然看似雙方是站在一個相對平衡的點上,可無論怎麼說,王芳終究還是不能跟甄家抗衡的,他多少還是要靠著甄家勢力的。
想到這裡,高孝禮呼吸重了重:「看樣子,從一開始,陛下就知道他跟雲南有瓜葛啊。」
劉光同點了點頭:「孟朝死後,陛下把他生前做過的事、結交過的人,都徹徹底底的查了一遍。王芳當年又那麼急著跳出來,可唯獨漏了甄家這一件不報,陛下何等精明,查清楚了,立時就想明白了。」
崔旻抿唇:「他也算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吧,本來想在陛下面前討個頭功,不料卻把自己搭進來了。」
高孝禮對此不置一詞。
王芳可委實算不上是個聰明人。
論聰明——他眼風掃過,斜了劉光同一眼。
當天下午,皇帝傳了劉光同和崔旻入宮去。
皇帝是在太極殿後的清風殿中見的他們。
他二人入殿去,才發覺王芳和刑部尚書也在,連首輔李逸和次輔萬雲陽也在殿內。
崔旻和劉光同私下裡對視了一眼,抿唇上前去請了安。
皇帝聲兒沉沉的,嗯了一聲,手裡有一本摺子,在桌案上拍了拍:「這道摺子,是怎麼回事?」
崔旻怔了怔:「當日在津縣,縣主病倒後,正巧劉公奉詔回京,途徑津縣,這事兒說起來還多靠了劉公。縣主隨行的儀仗中,孟尚書是動了手腳的。」
皇帝哦了一聲,把目光投向了劉光同:「這事兒你知道?確實跟孟夔有關?」
劉光同在心裡給了崔旻一個大大的白眼,卻還是不忘接話:「這事兒奴才差過,跟孟夔……脫不了干係。」
皇帝嘖了一聲:「他好好的,害清和做什麼?」
劉光同摸了摸鼻頭:「奴才在應天府兩年多,多少也知道點兒消息,孟夔一向跟雲南是有往來的。從貞妃娘娘被廢之後,孟夔還給雲南去了幾次信,但是具體如何,奴才也不得而知了。」
皇帝變了臉色:「雲南?貞妃?」
手中的奏本啪的一聲摔在桌上:「你是說他跟甄家有往來了?」
劉光同適時的點了點頭,話卻是沒再多說。
他的意思很明顯了,在座的幾位都不糊塗,誰都聽得出來。
孟夔是沒道理去害清和縣主的,可他又這時候多次和雲南甄家書信往來,那究竟是要害這位縣主,就值得細細的查一番了。
王芳聽的臉色微變,袖下的手也捏成了拳。
他隱隱的覺得,今天的事情有哪裡不太對勁,可是又說不上來是哪裡出了問題。
想要為甄家開脫,也應該替甄家說點什麼,但他終究還是壓了下去。
因為皇帝的臉色很難看,而眼神之中,還透著些他看不太懂的東西。
他這頭還沒想好究竟該不該開口,下面萬雲陽已經拱手做禮開了口:「崔御史說孟夔指使,臣有一事不明,孟夔既然能指使人下藥,何以不直接投毒?便是怕人察覺,這藥又是如何說的?需知道,凡有相剋者,必有前因,才有後果。縣主若一向身體無恙,所克從何而來?」
皇帝叩了叩桌案:「崔卿,你來說。」
崔旻便轉了個身,向萬雲陽的方向稍稍頷首:「萬閣老有所不知,縣主尚在應天府中時,誤食過藜蘆,彼時她調養身體,藥中有一味白芍。二者相剋,傷及脾胃。今次孟大人所下的藥,先傷的是縣主脾胃。微臣問過大夫,時日久了,若不察覺,或是醫治的不及時,傷及根本,性命有礙,又難以察覺。」
萬雲陽稍稍眯了眼,眉心微蹙:「既然是這樣,那孟夔就是知道縣主脾胃曾經受損了?」
他這一句反問,正和皇帝心意。
原本是安排了劉光同細查此事,再把崔溥牽扯出來的。
孟夔不過是個閒官,應天府的禮部尚書,說出來是好聽,手上卻沒什麼實權。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劉光同冷笑了一聲:「他九歲入宮,十歲就做了孟朝的徒弟。這些年在宮裡,可以說從沒受過罪。孟朝當年如何得勢?這兔崽子又會溜須拍馬。後來孟朝失勢,頭一個跳出來網羅他的罪證的,也是王芳。所以這種人,根本就不可用。當年也是我一時糊塗,其實陛下那時候抬舉他,怕為的就是今日了。」
他這樣說,二人反倒不理解了。
難不成,陛下還能掐會算?算到了有朝一日,王芳會同雲南勾結在一起嗎?(未完待續。)
311:都有嫌疑
劉光同大約是看出了二人的疑惑來,手指點了點:「高大人,孟朝當年權勢熏天,和雲南府來往密切,大人忘了嗎?」
高孝禮下意識的倒吸一口涼氣。
王芳左右逢源是一把好手,不然當年孟朝不會那樣把他看在眼裡。
劉光同此時提及,倒是點醒了他。
王芳怎麼能和雲南搭上線的?
他資歷又不夠,饒是陛下再抬舉他,甄家要挑內宦結交,也該是其素或者劉光同這樣的才對。
甄家能找上他,說明早在孟朝還在的時候,王芳也許和雲南就已經有了來往。
後來孟朝失勢,雲南那邊,自然而然的就跟王芳勾結上了。
再加上後來陛下開始抬舉王芳,雲南那邊對王芳也許就更加放心。
相比其素和劉光同,甄家可能覺得,王芳更容易掌控和利用。
雖然看似雙方是站在一個相對平衡的點上,可無論怎麼說,王芳終究還是不能跟甄家抗衡的,他多少還是要靠著甄家勢力的。
想到這裡,高孝禮呼吸重了重:「看樣子,從一開始,陛下就知道他跟雲南有瓜葛啊。」
劉光同點了點頭:「孟朝死後,陛下把他生前做過的事、結交過的人,都徹徹底底的查了一遍。王芳當年又那麼急著跳出來,可唯獨漏了甄家這一件不報,陛下何等精明,查清楚了,立時就想明白了。」
崔旻抿唇:「他也算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吧,本來想在陛下面前討個頭功,不料卻把自己搭進來了。」
高孝禮對此不置一詞。
王芳可委實算不上是個聰明人。
論聰明——他眼風掃過,斜了劉光同一眼。
當天下午,皇帝傳了劉光同和崔旻入宮去。
皇帝是在太極殿後的清風殿中見的他們。
他二人入殿去,才發覺王芳和刑部尚書也在,連首輔李逸和次輔萬雲陽也在殿內。
崔旻和劉光同私下裡對視了一眼,抿唇上前去請了安。
皇帝聲兒沉沉的,嗯了一聲,手裡有一本摺子,在桌案上拍了拍:「這道摺子,是怎麼回事?」
崔旻怔了怔:「當日在津縣,縣主病倒後,正巧劉公奉詔回京,途徑津縣,這事兒說起來還多靠了劉公。縣主隨行的儀仗中,孟尚書是動了手腳的。」
皇帝哦了一聲,把目光投向了劉光同:「這事兒你知道?確實跟孟夔有關?」
劉光同在心裡給了崔旻一個大大的白眼,卻還是不忘接話:「這事兒奴才差過,跟孟夔……脫不了干係。」
皇帝嘖了一聲:「他好好的,害清和做什麼?」
劉光同摸了摸鼻頭:「奴才在應天府兩年多,多少也知道點兒消息,孟夔一向跟雲南是有往來的。從貞妃娘娘被廢之後,孟夔還給雲南去了幾次信,但是具體如何,奴才也不得而知了。」
皇帝變了臉色:「雲南?貞妃?」
手中的奏本啪的一聲摔在桌上:「你是說他跟甄家有往來了?」
劉光同適時的點了點頭,話卻是沒再多說。
他的意思很明顯了,在座的幾位都不糊塗,誰都聽得出來。
孟夔是沒道理去害清和縣主的,可他又這時候多次和雲南甄家書信往來,那究竟是要害這位縣主,就值得細細的查一番了。
王芳聽的臉色微變,袖下的手也捏成了拳。
他隱隱的覺得,今天的事情有哪裡不太對勁,可是又說不上來是哪裡出了問題。
想要為甄家開脫,也應該替甄家說點什麼,但他終究還是壓了下去。
因為皇帝的臉色很難看,而眼神之中,還透著些他看不太懂的東西。
他這頭還沒想好究竟該不該開口,下面萬雲陽已經拱手做禮開了口:「崔御史說孟夔指使,臣有一事不明,孟夔既然能指使人下藥,何以不直接投毒?便是怕人察覺,這藥又是如何說的?需知道,凡有相剋者,必有前因,才有後果。縣主若一向身體無恙,所克從何而來?」
皇帝叩了叩桌案:「崔卿,你來說。」
崔旻便轉了個身,向萬雲陽的方向稍稍頷首:「萬閣老有所不知,縣主尚在應天府中時,誤食過藜蘆,彼時她調養身體,藥中有一味白芍。二者相剋,傷及脾胃。今次孟大人所下的藥,先傷的是縣主脾胃。微臣問過大夫,時日久了,若不察覺,或是醫治的不及時,傷及根本,性命有礙,又難以察覺。」
萬雲陽稍稍眯了眼,眉心微蹙:「既然是這樣,那孟夔就是知道縣主脾胃曾經受損了?」
他這一句反問,正和皇帝心意。
原本是安排了劉光同細查此事,再把崔溥牽扯出來的。
孟夔不過是個閒官,應天府的禮部尚書,說出來是好聽,手上卻沒什麼實權。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