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聽完這些,潤大太太自然是氣不打一處來。
為什麼?
不管妹妹和妹夫如何,薛成嬌還是姓薛的,到什麼時候,薛萬賀都是她的親叔叔。
如今幾次三番做出這樣沒臉的事情來,豈不是把姑娘的名聲也拖累了?
何況他們這樣不顧體面,前前後後的來算計,實在是欺人太甚。
這件事她是想跟崔潤商量的,但是他近來忙的不沾家,一時也無法告訴。
潤大太太想了又想,只好暫且不提,只等崔潤得了空,再與他提一提這件事。
再說高孝禮那邊,他是一直在書房等著高子璋回家的。
高子璋回家時,天都已經擦黑了。
回到家中進到書房去,高子璋臉色不怎麼好。
高孝禮看在眼中,沒有多問,只衝他揚了揚下巴。
「劉太監說,自保就行。」
高孝禮呼吸一窒。
果然甄談二族……
「那另一件事呢?」
高子璋顯然是遲疑了一下。
這一遲疑不要緊,高孝禮立馬看出了不對來。
於是當即變了臉色:「果然與他有關不成?」
「不是……」高子璋吞吞吐吐了半天,搖了搖頭。
高孝禮沉聲哼了一聲,分明是在催促他有話快說。
高子璋糾結再三,不得不回道:「是大表哥……」
高孝禮倒吸一口冷氣。
崔旻?
他和薛萬賀有什麼仇什麼怨?要這樣整他?
高子璋平復了一下心情,才又說道:「劉太監說了,當日馮氏離開應天府後,大表哥就跟他說過,薛萬賀是個不中用的人,保定那邊只怕還要出事,將來也不必縱著他。既然保定的知府不往上報,那就讓守備太監參上去。」
「原因呢?」高孝禮眉頭緊鎖,「他總不會無緣無故的針對薛萬賀吧?」
高子璋咳嗽了一聲,似乎有些難以啟齒:「父親真的想不明白嗎?」
高孝禮怎麼會不明白呢?
他不過是想確認一番罷了。
崔旻送回來的信,末端大刺刺的寫著「成嬌安否」四個字。
他一去京城不知要多久,送回應天府的第一封信,沒送去崔家,也沒問家中可好,獨獨問了成嬌安否,這意味著什麼?
當日馮氏離開,是傷了成嬌在先的,走的時候,身上還帶著成嬌的五萬兩銀子。
這之後,崔旻就幹了這種事情。
答案一目了然,還需要問嗎?
他是為了成嬌!
那天自己問他,是不是喜歡成嬌。
他避而不答。
如今想來,那種避而不答,何嘗不是一種默認?
高孝禮這邊還在兀自沉思。
高子璋卻又開了口:「劉太監還說了,這件事情大約不會鬧得這麼快。如今年關將至,奏摺送回京城要半個多月,京中得了信,也會壓到出了年再報上去。但是嚴公的事情,是沒人敢壓下不發的,端要看陛下如何裁斷了而已。父親您要做好準備,應天府……可能是不能住下去了的。」
果然是這樣嗎?
劉光同的意思,和他心中所想,大約是一樣的。
應天府的兵部尚書,是少有的實權官。
他年不過三十而已,就在這個位置上做了近四年,可以說得上是少年得志了。
原來,從一開始,陛下就是把高家劃在保皇一黨下的。
不過這樣說起來,他也就想得通,為什麼劉光同的徒弟揭發薛家的醜事,卻又不怕連累高家了。
陛下聖心如此,又怎麼會因為這點小小的過失,開罪高氏一族呢?
高孝禮吞了口水:「他的意思是如何呢?」
高子璋又頓了頓:「劉太監……在府外。」
說完了,果然見高孝禮臉色一沉,忙又道:「父親不要忙著生氣,劉太監說自知父親不願與他為伍,然則時局如此,有些事,他想跟父親當面談談,父親若不許他進府,他自回去就是,只是今後高家的事情,便再不要去問他了。」
「這是威脅我嗎?」高孝禮聲音里透著寒意,眼也半眯了起來。
可是冷靜下來之後,他也明白。
劉光同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是給了他天大的面子了。
如果一開始就撒開手不管,他能耐劉光同如何?
書房中沉默了大約半刻鐘。
高孝禮終於長出了一口氣:「請他進府吧。」
劉光同是一個人來的。
高家的下人被調.教的很好,不卑不亢,一路領著他往高孝禮的書房去,一個字也不多說,既不恭維,也不怠慢。
劉光同進書房時,高子璋已經退了出去。
書房中只有高孝禮一個人正襟危坐,肅著臉色看劉光同。
劉光同袖著手,虛禮了一把:「有生之年,能踏進高大人的書房,可真是難得啊。」
高孝禮不願跟他賣弄口舌,冷笑了一聲:「你也不是來敘舊的吧?」
劉光同討了個沒趣,但也不覺得生氣,反正高孝禮一向是這個態度對他的。
他無所謂的聳聳肩,自己往旁邊兒坐了下去:「嚴公的事情已經報回了京城,這事兒年前就會有定論,但不管怎麼樣,暫且不會波及甄談兩家。」
「你的意思,是陛下還有後招?」高孝禮默了默,出問出聲來。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為什麼?
不管妹妹和妹夫如何,薛成嬌還是姓薛的,到什麼時候,薛萬賀都是她的親叔叔。
如今幾次三番做出這樣沒臉的事情來,豈不是把姑娘的名聲也拖累了?
何況他們這樣不顧體面,前前後後的來算計,實在是欺人太甚。
這件事她是想跟崔潤商量的,但是他近來忙的不沾家,一時也無法告訴。
潤大太太想了又想,只好暫且不提,只等崔潤得了空,再與他提一提這件事。
再說高孝禮那邊,他是一直在書房等著高子璋回家的。
高子璋回家時,天都已經擦黑了。
回到家中進到書房去,高子璋臉色不怎麼好。
高孝禮看在眼中,沒有多問,只衝他揚了揚下巴。
「劉太監說,自保就行。」
高孝禮呼吸一窒。
果然甄談二族……
「那另一件事呢?」
高子璋顯然是遲疑了一下。
這一遲疑不要緊,高孝禮立馬看出了不對來。
於是當即變了臉色:「果然與他有關不成?」
「不是……」高子璋吞吞吐吐了半天,搖了搖頭。
高孝禮沉聲哼了一聲,分明是在催促他有話快說。
高子璋糾結再三,不得不回道:「是大表哥……」
高孝禮倒吸一口冷氣。
崔旻?
他和薛萬賀有什麼仇什麼怨?要這樣整他?
高子璋平復了一下心情,才又說道:「劉太監說了,當日馮氏離開應天府後,大表哥就跟他說過,薛萬賀是個不中用的人,保定那邊只怕還要出事,將來也不必縱著他。既然保定的知府不往上報,那就讓守備太監參上去。」
「原因呢?」高孝禮眉頭緊鎖,「他總不會無緣無故的針對薛萬賀吧?」
高子璋咳嗽了一聲,似乎有些難以啟齒:「父親真的想不明白嗎?」
高孝禮怎麼會不明白呢?
他不過是想確認一番罷了。
崔旻送回來的信,末端大刺刺的寫著「成嬌安否」四個字。
他一去京城不知要多久,送回應天府的第一封信,沒送去崔家,也沒問家中可好,獨獨問了成嬌安否,這意味著什麼?
當日馮氏離開,是傷了成嬌在先的,走的時候,身上還帶著成嬌的五萬兩銀子。
這之後,崔旻就幹了這種事情。
答案一目了然,還需要問嗎?
他是為了成嬌!
那天自己問他,是不是喜歡成嬌。
他避而不答。
如今想來,那種避而不答,何嘗不是一種默認?
高孝禮這邊還在兀自沉思。
高子璋卻又開了口:「劉太監還說了,這件事情大約不會鬧得這麼快。如今年關將至,奏摺送回京城要半個多月,京中得了信,也會壓到出了年再報上去。但是嚴公的事情,是沒人敢壓下不發的,端要看陛下如何裁斷了而已。父親您要做好準備,應天府……可能是不能住下去了的。」
果然是這樣嗎?
劉光同的意思,和他心中所想,大約是一樣的。
應天府的兵部尚書,是少有的實權官。
他年不過三十而已,就在這個位置上做了近四年,可以說得上是少年得志了。
原來,從一開始,陛下就是把高家劃在保皇一黨下的。
不過這樣說起來,他也就想得通,為什麼劉光同的徒弟揭發薛家的醜事,卻又不怕連累高家了。
陛下聖心如此,又怎麼會因為這點小小的過失,開罪高氏一族呢?
高孝禮吞了口水:「他的意思是如何呢?」
高子璋又頓了頓:「劉太監……在府外。」
說完了,果然見高孝禮臉色一沉,忙又道:「父親不要忙著生氣,劉太監說自知父親不願與他為伍,然則時局如此,有些事,他想跟父親當面談談,父親若不許他進府,他自回去就是,只是今後高家的事情,便再不要去問他了。」
「這是威脅我嗎?」高孝禮聲音里透著寒意,眼也半眯了起來。
可是冷靜下來之後,他也明白。
劉光同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是給了他天大的面子了。
如果一開始就撒開手不管,他能耐劉光同如何?
書房中沉默了大約半刻鐘。
高孝禮終於長出了一口氣:「請他進府吧。」
劉光同是一個人來的。
高家的下人被調.教的很好,不卑不亢,一路領著他往高孝禮的書房去,一個字也不多說,既不恭維,也不怠慢。
劉光同進書房時,高子璋已經退了出去。
書房中只有高孝禮一個人正襟危坐,肅著臉色看劉光同。
劉光同袖著手,虛禮了一把:「有生之年,能踏進高大人的書房,可真是難得啊。」
高孝禮不願跟他賣弄口舌,冷笑了一聲:「你也不是來敘舊的吧?」
劉光同討了個沒趣,但也不覺得生氣,反正高孝禮一向是這個態度對他的。
他無所謂的聳聳肩,自己往旁邊兒坐了下去:「嚴公的事情已經報回了京城,這事兒年前就會有定論,但不管怎麼樣,暫且不會波及甄談兩家。」
「你的意思,是陛下還有後招?」高孝禮默了默,出問出聲來。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