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其實冒充我的人是玄奕。」吳宜歸平靜地說。
蘇蘇訝然,「玄奕不是早在多年前去世了嗎?」
「就像她能讓柳容修通過我復活一樣,她也能復活她自己。」吳宜歸回。同時想到了一件事——舟敦占用了柳容修的身體活著,她會不會拖累葉蓁?對了,玉珏呢?
「你救出我的時候見沒見到半塊玉珏?」吳宜歸左右尋找但是沒有找到,於是緊張地問蘇蘇。
蘇蘇搖頭:「我也曾找過,但沒有找到。」當時吳宜歸被埋在廢墟下只露出一隻手,等蘇蘇挖開瓦礫拼盡全力拽著她逃出來的時候,吳宜歸身無寸縷最後還是蘇蘇用自己的外衣罩住她背著她逃走的,根本沒有見到什麼玉珏。
吳宜歸猜想玉珏也被舟敦帶走了,變得更加緊張:「葉蓁的身體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傳聞?例如說她虛弱,不常露面之類……」
蘇蘇說:「從未聽說葉蓁殿下有什麼隱疾病痛,這半年她幾乎日日都在朝堂露面,風采依舊。」
吳宜歸定了定心,這麼說葉蓁的身體健康沒有再被玉珏拖累。
蘇蘇補充:「在神殿坍塌後,大盛曾一度陷入內亂,各地藩王和節度使都不服葉芑,於是他們起兵作亂。是葉蓁殿下臨危受命,帶領淮南節度使陳君和婉平郡主,以淮南軍作為主力火速平亂。「
皇帝葉芑曾經被殺入皇城的叛軍抓走,被解救回來後葉芑的性情大變,他開始閒散度日不理朝政,百官無奈只好來找葉蓁拿主意。自然而然地,大盛朝廷只知道長公主葉蓁而不知名義上還有個皇帝葉芑。
葉芑自從登基後一直在倒霉,前有權臣秦儀的威脅,後有有先帝遺詔證明他沒有皇位的繼承權,再到後來更是發生了京城大爆炸死傷無數……
等好不容易解決了這些麻煩,卻傳出了葉蓁遇難的消息,於是早就有異心的各地藩王節度使一擁而上來個起兵作亂,徹徹底底將大盛拖入萬劫不復的戰亂中。
連葉芑自己也被叛軍抓走,其中到底遭遇了什麼外人無從知曉。但有一個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來的傳聞說是年輕白淨的小皇帝被叛軍的幾個士兵羞辱。葉芑是在落難後四天被淮南節度使陳君解救出來的,陪同的還有淮南的婉平郡主。
幾個人回去見葉蓁的時候默契地隻字不提在叛軍大營里見到葉芑的場景,只留下姐弟二人談話。總之葉芑現在不管事,由葉蓁主持大局,她雖然沒有皇帝的名分,實際上已然成為大盛真正的女皇。
--------------------
第116章
=====================
大盛皇城在經歷諸多禍事後變得滿目瘡痍,即使後有葉蓁坐鎮整治,經過大半年仍舊無法恢復昔日榮光。
戶部奉命在朱雀主街上設下粥鋪為京中百姓施捨米糧,雜役們忙個不停,排隊等待領取米糧的隊伍卻越來越長。負責此處粥鋪的戶部小吏雙手揣著袖,眯著眼睛看著長長的隊伍,一聲長嘆。
自從先帝駕崩,當今天子登基之後就沒發生過好事。前有定遠侯秦儀謀亂,後發生了京師大爆炸,再後來就是各地藩王紛紛起兵作亂……
如果不是公主殿下雄才偉略,運籌帷幄,這大盛的天下不知道已經變了幾次天。現在朝野上下只知道有殿下而不知還有一位陛下,按說公主殿下大可自立為帝,但她一直沒有取而代之,也不知是何緣故。
有傳聞說長公主念手足之情,不忍心將陛下拉下皇位;也有傳聞說長公主手執權柄根本不屑皇位名義。
這些朝野內幕不是他一個戶部小吏可以置喙的,多思無益。小吏抬頭看看灰沉沉霧蒙蒙的天空,感覺要起風變天了。趕緊躲回臨時搭設的棚下避雨,希望等會兒的雨不要淋濕了他今日穿上的新鞋才好。
在他面前忽然穿過一輛疾馳的馬車,接連衝撞了幾個路人,路人紛紛咒罵。但是眼尖的戶部小吏知道馬車前頭懸掛的銅牌出自於公主府,裡面的人一定和殿下有關,非富即貴。
馬車雖然並不奢華,但馬匹是一等一的駿馬,價格不菲。自打先帝後去世後殿下生活變得簡樸,很少在外招搖過市炫耀財富,馬車裡坐的應該不是殿下。此人和殿下關係密切,殿下對他一定格外看重……
很快戶部小吏心中有了一個答案——馬車裡的人一定是吳宜歸吳樓主。她是現任不系樓樓主,也是殿下除了柳容修之外唯一的至交好友。據說這吳樓主長得和過世的柳容修一模一樣,也正因為如此殿下才對她另眼相看。
但吳樓主一直跟在殿下身邊從不離開,這時她又為何突然匆匆出城?
張岱和小吏有同樣的困惑,他與葉蓁一同站在皇城城樓之上,居高臨下地俯瞰全城,也將剛剛出行的馬車收入眼底。
「殿下,需要我親自跟著嗎?」張岱請示。
葉蓁穿著便利的玄色騎裝,披著一件黑色的斗篷,神色沉靜:「不必,你現在是朝中官員不便出面,我已另外派人跟著她。」派去之人乃是小國師玄徽,玄徽已經被葉蓁納入麾下,成為了她的心腹。
而原本的貼身侍衛張岱因跟隨葉蓁平叛有功,受到封賞做了中郎將,現在統領部分近衛軍,負責守衛皇城。雖然不再是葉蓁的親兵,但他依舊對葉蓁忠心耿耿。
張岱沒有繼續追問,默默地陪著葉蓁看著馬車漸行漸遠,直至消失在官道盡頭。張岱忍不住用餘光覷著葉蓁,看見她微微皺著的眉尖,心知殿下還在犯愁憂思之中。
蘇蘇訝然,「玄奕不是早在多年前去世了嗎?」
「就像她能讓柳容修通過我復活一樣,她也能復活她自己。」吳宜歸回。同時想到了一件事——舟敦占用了柳容修的身體活著,她會不會拖累葉蓁?對了,玉珏呢?
「你救出我的時候見沒見到半塊玉珏?」吳宜歸左右尋找但是沒有找到,於是緊張地問蘇蘇。
蘇蘇搖頭:「我也曾找過,但沒有找到。」當時吳宜歸被埋在廢墟下只露出一隻手,等蘇蘇挖開瓦礫拼盡全力拽著她逃出來的時候,吳宜歸身無寸縷最後還是蘇蘇用自己的外衣罩住她背著她逃走的,根本沒有見到什麼玉珏。
吳宜歸猜想玉珏也被舟敦帶走了,變得更加緊張:「葉蓁的身體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傳聞?例如說她虛弱,不常露面之類……」
蘇蘇說:「從未聽說葉蓁殿下有什麼隱疾病痛,這半年她幾乎日日都在朝堂露面,風采依舊。」
吳宜歸定了定心,這麼說葉蓁的身體健康沒有再被玉珏拖累。
蘇蘇補充:「在神殿坍塌後,大盛曾一度陷入內亂,各地藩王和節度使都不服葉芑,於是他們起兵作亂。是葉蓁殿下臨危受命,帶領淮南節度使陳君和婉平郡主,以淮南軍作為主力火速平亂。「
皇帝葉芑曾經被殺入皇城的叛軍抓走,被解救回來後葉芑的性情大變,他開始閒散度日不理朝政,百官無奈只好來找葉蓁拿主意。自然而然地,大盛朝廷只知道長公主葉蓁而不知名義上還有個皇帝葉芑。
葉芑自從登基後一直在倒霉,前有權臣秦儀的威脅,後有有先帝遺詔證明他沒有皇位的繼承權,再到後來更是發生了京城大爆炸死傷無數……
等好不容易解決了這些麻煩,卻傳出了葉蓁遇難的消息,於是早就有異心的各地藩王節度使一擁而上來個起兵作亂,徹徹底底將大盛拖入萬劫不復的戰亂中。
連葉芑自己也被叛軍抓走,其中到底遭遇了什麼外人無從知曉。但有一個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來的傳聞說是年輕白淨的小皇帝被叛軍的幾個士兵羞辱。葉芑是在落難後四天被淮南節度使陳君解救出來的,陪同的還有淮南的婉平郡主。
幾個人回去見葉蓁的時候默契地隻字不提在叛軍大營里見到葉芑的場景,只留下姐弟二人談話。總之葉芑現在不管事,由葉蓁主持大局,她雖然沒有皇帝的名分,實際上已然成為大盛真正的女皇。
--------------------
第116章
=====================
大盛皇城在經歷諸多禍事後變得滿目瘡痍,即使後有葉蓁坐鎮整治,經過大半年仍舊無法恢復昔日榮光。
戶部奉命在朱雀主街上設下粥鋪為京中百姓施捨米糧,雜役們忙個不停,排隊等待領取米糧的隊伍卻越來越長。負責此處粥鋪的戶部小吏雙手揣著袖,眯著眼睛看著長長的隊伍,一聲長嘆。
自從先帝駕崩,當今天子登基之後就沒發生過好事。前有定遠侯秦儀謀亂,後發生了京師大爆炸,再後來就是各地藩王紛紛起兵作亂……
如果不是公主殿下雄才偉略,運籌帷幄,這大盛的天下不知道已經變了幾次天。現在朝野上下只知道有殿下而不知還有一位陛下,按說公主殿下大可自立為帝,但她一直沒有取而代之,也不知是何緣故。
有傳聞說長公主念手足之情,不忍心將陛下拉下皇位;也有傳聞說長公主手執權柄根本不屑皇位名義。
這些朝野內幕不是他一個戶部小吏可以置喙的,多思無益。小吏抬頭看看灰沉沉霧蒙蒙的天空,感覺要起風變天了。趕緊躲回臨時搭設的棚下避雨,希望等會兒的雨不要淋濕了他今日穿上的新鞋才好。
在他面前忽然穿過一輛疾馳的馬車,接連衝撞了幾個路人,路人紛紛咒罵。但是眼尖的戶部小吏知道馬車前頭懸掛的銅牌出自於公主府,裡面的人一定和殿下有關,非富即貴。
馬車雖然並不奢華,但馬匹是一等一的駿馬,價格不菲。自打先帝後去世後殿下生活變得簡樸,很少在外招搖過市炫耀財富,馬車裡坐的應該不是殿下。此人和殿下關係密切,殿下對他一定格外看重……
很快戶部小吏心中有了一個答案——馬車裡的人一定是吳宜歸吳樓主。她是現任不系樓樓主,也是殿下除了柳容修之外唯一的至交好友。據說這吳樓主長得和過世的柳容修一模一樣,也正因為如此殿下才對她另眼相看。
但吳樓主一直跟在殿下身邊從不離開,這時她又為何突然匆匆出城?
張岱和小吏有同樣的困惑,他與葉蓁一同站在皇城城樓之上,居高臨下地俯瞰全城,也將剛剛出行的馬車收入眼底。
「殿下,需要我親自跟著嗎?」張岱請示。
葉蓁穿著便利的玄色騎裝,披著一件黑色的斗篷,神色沉靜:「不必,你現在是朝中官員不便出面,我已另外派人跟著她。」派去之人乃是小國師玄徽,玄徽已經被葉蓁納入麾下,成為了她的心腹。
而原本的貼身侍衛張岱因跟隨葉蓁平叛有功,受到封賞做了中郎將,現在統領部分近衛軍,負責守衛皇城。雖然不再是葉蓁的親兵,但他依舊對葉蓁忠心耿耿。
張岱沒有繼續追問,默默地陪著葉蓁看著馬車漸行漸遠,直至消失在官道盡頭。張岱忍不住用餘光覷著葉蓁,看見她微微皺著的眉尖,心知殿下還在犯愁憂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