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六公主沒了面子,慍怒道:「大膽,你們居然敢攔我?」

  侍從說:「陛下吩咐任何人都不得入內,包括六殿下您。」他刻意加重了「六殿下」這三個字。

  六公主氣惱道:「裡面什麼人?父皇在做什麼?」

  侍從斟酌道:「據說是大盛長公主派來的信使……」

  六公主旋即瞭然,她的這位父皇還真的對大盛公主葉蓁念念不忘,當年甚至肯為了美人一笑甘願放棄繼續攻打大盛的機會,但倆人年紀相差甚大,那位公主殿下也自視甚高得到大盛帝後的寵愛,絕對不會嫁給父皇的。父皇痴心妄想多年,雖然大盛公主未曾出嫁,但也從不與父皇往來,如今卻突然寫信,那父皇自然欣喜若狂了。

  只是來信的時機過於巧合,早不來晚不來,偏在這時候來。

  六公主目光投向蘇蘇,心裡猜測會不會和不系樓之主有關。外界傳聞大盛公主與不系樓新主人交情匪淺,看來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事出有因。

  「你知道大盛公主給我父皇的信中寫了什麼嗎?」六公主問蘇蘇。

  蘇蘇搖頭答不知。她當然不知道,因為葉蓁只會告訴吳宜歸。可吳宜歸也是一臉懵然不知情的模樣,可見葉蓁全都瞞了。

  沒等多久,大成帝就命人帶進去。相比大盛的富饒、虞國的精緻,西齊的皇宮古樸大氣,沒有奢華的裝飾和用料,看起來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實在太大,而且用的多數都是石材,灰撲撲的色調,分外簡約。

  至於北榮——根本是黑漆漆的一片瞧不見全貌。

  吳宜歸抓住時機瞧了眼大成帝,果然同二皇子一樣身材矮小,但是很壯,父子倆模樣幾乎同出一轍。但是仔細看他們的眉眼,像是在哪裡見過一樣,很熟悉。

  大成帝聲如洪鐘,「哪一位是吳姑娘?」

  蘇蘇站出來道:「吳宜歸見過西齊陛下。」

  大成帝視線落在她身上,眉宇間略感困惑,然後有些懷疑地瞧著蘇蘇。「抬起頭讓我看看你的臉。」

  於是蘇蘇抬頭。

  大成帝盯著她的臉良久,微微失神。

  吳宜歸心道:不好,他不會瞧上蘇蘇了吧?但大成帝的眼神更像是在思索,而不是欣賞。在觀察二人的時候,吳宜歸找到了剛剛覺得眉目似曾相似的來源了,內心巨震。

  六公主見著狀況微妙,出來打斷大成帝的失禮之舉,「父皇,我將尊貴的客人帶來了,您可有賞賜?」

  大成帝道:「你想要什麼賞賜?」

  「不如把皇儲的位置給我吧?」六公主笑道。

  周遭的氣氛瞬間壓抑嚴肅了起來,大成帝的臉色也明顯變了。

  「噗嗤,」六公主又笑,「剛剛只是開了個小玩笑,我想要挖到的鑲山紅寶石,而且要最大的那一顆。」

  「沒問題,賞給你。」大成帝說,我兒護送有功,自然該賞。至於你——」他目光凌厲地看向二皇子,「我聽說你攪擾了貴客,讓人堵著門嚇唬他們了?居然如此衝撞無禮,是誰給你膽子,又該當何罪?」

  當著外人的面直接不給二皇子面子,劈頭蓋臉地罵也是頭一遭。蘇蘇和吳宜歸都很尷尬,但是二皇子好像已經習慣了似地,抱拳跪下說:「兒臣知罪。」

  大成帝思忖道:「那麼就罰你負責在夜宴的時候招待貴客吧。」

  六公主猛然一抬頭:「父皇!」

  二皇子也挺訝異。

  大成帝不悅:「你不願意受罰?」

  「兒臣領命。」

  --------------------

  第103章

  =====================

  也不清楚葉蓁在信里到底說了什麼,大成帝的夜宴說辦就辦,而且辦得格外奢華。雖然時間倉促,但也準備充分,該有的禮數都有。

  吳宜歸也總算見到了所謂的信使,原來就是七掌柜。

  夜宴的時候,吳宜歸和七掌柜並排坐在一起,前頭是頂著不系樓新主人身份的蘇蘇。蘇蘇來應付大成帝和皇子公主以及西齊的眾大臣,吳宜歸和七掌柜在後頭低聲交談。

  「你怎麼直接入宮了?葉小五又是在什麼時候給你信?」

  七掌柜不緊不慢說:「我見你們遲遲不歸,又見到你們留下的記號,想起來殿下在我們臨走前曾偷偷給我塞了一份錦囊,說是緊急的時候打開,我拆出來一瞧,是一封給西齊國君的信件。於是就直接憑殿下的信入了皇宮見了大成帝,但意外的是你們居然也順利入宮了。」

  吳宜歸溫:「小五在信里寫了什麼?」這封信能讓大成帝這麼開心這麼鄭重地對待自己,裡面一定寫了不得了的事情。

  七掌柜抿嘴淺笑:「秘密。」

  吳宜歸不為難七掌柜,打算回去直接問葉蓁。

  二皇子盡心盡力地陪酒與蘇蘇交談,雖然他看起來很木訥,又處處受到了六公主的壓制,但蘇蘇在交談中發現他其實對治國之道特別是對百姓的生活特別了解,甚至曾經一度親自帶領人馬負責開鑿山路。相比驕橫高高在上的六公主,二皇子更能體察民情。只是六公主更能言善辯,擅長討好大成帝,在這方面老實笨拙的二皇子明顯吃虧。

  目睹夜宴上六公主和二皇子表現的吳宜歸覺得,這二人選誰做皇儲的優劣勢一目了然,大成帝不可能不知道,只是一味偏心小女兒罷了。

  這些情況和當年大盛有些像,當年大盛的帝後格外疼愛唯一的嫡親女兒葉蓁,可是礙於大盛的國情最終沒有將葉蓁立為太子,而是選擇了葉芑繼承皇位,讓葉蓁掌握大權輔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