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葉蓁隔著矮几看著她,略歪了歪腦袋困惑。
吳宜歸托腮認真地說,「我總是從很多人的嘴裡聽說你和柳容修的故事,但還沒有直接從你的嘴裡了解到當年你們的羈絆,道聽途說中會有很多水分,我想要聽一聽從你嘴裡說出來的柳容修是什麼樣子。」
葉蓁沉默,這些年她習慣於封閉自我,身邊沒有朋友可以交談,不知不覺間失去了訴說的能力。吳宜歸忽然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還是五年來的頭一個。
吳宜歸不給她猶豫的機會,挪了挪蒲團坐在她面前,用更加期盼的炯炯目光盯著葉蓁。
葉蓁無法直視她的眼睛,把視線落在了手中的茶盞上,「一般人都飲酒談話,你怎麼用的是茶?」
「喝酒對身體不好,我不喜歡你喝酒。」
葉蓁噎了噎,微笑道:「即使是父皇母后都沒有阻止過我,容修更是不會勸誡,只要我喜歡她從未阻攔,甚至會縱容我。我以前經常飲酒,甚至控制無度,倒也不是因為喜歡,而是隨波逐流。因為那時候京師才子佳人都喜好飲酒作樂,歌舞奏樂沒有酒就會少了點東西。我也喜歡那樣的熱鬧,所以經常呼朋引伴,要麼去宮外赴宴,要麼就賴著父皇母后設宴……」
不知不覺間,葉蓁就打開了話匣子。
吳宜歸眯著眼睛微笑著看著她,仿佛陪著她一起回到了大盛的繁華時期。
葉蓁和柳容修上一輩的恩怨難解難分,柳容修的祖父因為彈劾葉蓁的母后而被抓下獄,同時被牽連的是柳容修一整個家族。年幼的柳容修同母親一起在宮中的角落裡做最低等的宮婢,原本應該就此度過一生,但卻因為機緣巧合遇到了葉蓁,從此走上了康莊大道。
在柳容修的心中,對於祖父和父親的概念模糊,在不見天日的勞作中她完全沒有復仇的意願,有的只是對改善自身生活的衝勁。常年做雜事完全沒有出頭之日,唯一的途徑就是讀書。先帝後最賞識有才能的人,她就做後宮之中最有學識的那一個。
柳容修在藏書閣里遇到葉蓁之後,有心攀附葉蓁。葉蓁也因為柳容修的特別而對她另眼相看。一個裝作普通宮女,一個裝作不識得公主,倆人玩著各自的遊戲,一直到了某一天,柳容修被帶到了皇后跟前,給了她一個隨身侍奉的機會,一躍成為了皇后身邊的宮女,從此徹底擺脫了幽暗無光的掖挺宮。
但很快柳容修發現,即使走出了掖挺宮,她還是被束縛在皇宮內牆之內,無法往外再踏出一步。皇后賞識她的才能,卻只將她當作手中的筆,不允許她書寫自己的人生。聰慧的柳容修很快找到了破局之道——威嚴的皇后的例外是她的小公主葉蓁,而葉蓁的例外則是自己這個朋友。
在冷落葉蓁一段時日的柳容修重新頻繁地出現在葉蓁面前,年幼任性的小公主被保護得太好,完全沒有看出柳容修的野心。柳容修就這樣再次利用葉蓁來到皇帝的御書房中,從宮闈進入到了朝堂。
皇后暗地裡懷有戒心地觀察了柳容修一陣子,她本來以為柳容修會充當後宮嬪妃上位,然而她發現柳容修並不想要以色侍人,她很聰明地選擇了一條嶄新的路——做大盛的女官。皇后陷入一種古怪的矛盾中,一方面她珍惜欣賞柳容修的才學,另外一方面她忌憚柳容修。尤其是她在心愛的女兒的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
這令皇后不安。她向來是個殺伐決斷的女人,感到危機後,她尋了個機會懲戒了柳容修,順便警告女兒需要提防此人。
一向乖巧聽話的女兒葉蓁卻在這關頭維護柳容修,還對皇后發了一頓脾氣。皇后無奈之下只好裝作無事,背地裡卻一直命人盯著柳容修。
柳容修倒也爭氣,在前朝混得風生水起,就連皇帝也逐漸將一些政事交給她決斷,越發信賴她。所出奏章都出自柳容修的手筆,所閱讀的奏章也都由柳容修朗讀奉上。她雖然官銜不高,實際上掌握的權力只僅次於帝後。久而久之,她得了一個稱號——大盛內宰。
皇后在最後垂危之際,曾經分別單獨召見過柳容修和葉蓁。對葉蓁的叮囑是讓她務必要提防柳容修。葉蓁口頭上答應,卻在後來仍舊對柳容修推心置腹,她很信賴她,因為柳容修是唯一肯對她說真話的朋友。至於皇后臨終對柳容修說了何事,除了柳容修之外無人得知。
葉蓁的同年生活在帝後的呵護下可謂順風順水,無法無天。仗著帝後的寵愛,她囂張跋扈,說出宮就出宮,說不讀書就可以不讀書。甚至皇帝都默許她躲在龍椅之後聽政——雖然葉蓁當時完全聽不懂百官在商議什麼,她只是覺得很好奇而已。
等稍稍長大一點之後,葉蓁為了讓帝後開心,偶爾也會裝裝樣子。葉蓁喜歡溜出宮去玩兒,柳容修也常被她拉出去陪同,但相較於葉蓁對宮外世界的好奇,柳容修顯得興致缺缺。因為她發現宮外的一切都很破舊,與宮內的繁華奢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不明白的是葉蓁喜歡宮外的什麼,她明明出身尊貴,幾乎擁有了天下。
但葉蓁畢竟是個公主,她有可能遠嫁,也有可能招贅一個駙馬搬出宮中在外獨立設府,就此度過餘生。等到那時候,被阻隔在宮內的自己就見不到葉蓁了。以前日日見葉蓁倒也不覺得有什麼,一想到日後有可能很久不見她,柳容修心頭像是壓了一塊石頭,堵得她難受。
吳宜歸托腮認真地說,「我總是從很多人的嘴裡聽說你和柳容修的故事,但還沒有直接從你的嘴裡了解到當年你們的羈絆,道聽途說中會有很多水分,我想要聽一聽從你嘴裡說出來的柳容修是什麼樣子。」
葉蓁沉默,這些年她習慣於封閉自我,身邊沒有朋友可以交談,不知不覺間失去了訴說的能力。吳宜歸忽然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還是五年來的頭一個。
吳宜歸不給她猶豫的機會,挪了挪蒲團坐在她面前,用更加期盼的炯炯目光盯著葉蓁。
葉蓁無法直視她的眼睛,把視線落在了手中的茶盞上,「一般人都飲酒談話,你怎麼用的是茶?」
「喝酒對身體不好,我不喜歡你喝酒。」
葉蓁噎了噎,微笑道:「即使是父皇母后都沒有阻止過我,容修更是不會勸誡,只要我喜歡她從未阻攔,甚至會縱容我。我以前經常飲酒,甚至控制無度,倒也不是因為喜歡,而是隨波逐流。因為那時候京師才子佳人都喜好飲酒作樂,歌舞奏樂沒有酒就會少了點東西。我也喜歡那樣的熱鬧,所以經常呼朋引伴,要麼去宮外赴宴,要麼就賴著父皇母后設宴……」
不知不覺間,葉蓁就打開了話匣子。
吳宜歸眯著眼睛微笑著看著她,仿佛陪著她一起回到了大盛的繁華時期。
葉蓁和柳容修上一輩的恩怨難解難分,柳容修的祖父因為彈劾葉蓁的母后而被抓下獄,同時被牽連的是柳容修一整個家族。年幼的柳容修同母親一起在宮中的角落裡做最低等的宮婢,原本應該就此度過一生,但卻因為機緣巧合遇到了葉蓁,從此走上了康莊大道。
在柳容修的心中,對於祖父和父親的概念模糊,在不見天日的勞作中她完全沒有復仇的意願,有的只是對改善自身生活的衝勁。常年做雜事完全沒有出頭之日,唯一的途徑就是讀書。先帝後最賞識有才能的人,她就做後宮之中最有學識的那一個。
柳容修在藏書閣里遇到葉蓁之後,有心攀附葉蓁。葉蓁也因為柳容修的特別而對她另眼相看。一個裝作普通宮女,一個裝作不識得公主,倆人玩著各自的遊戲,一直到了某一天,柳容修被帶到了皇后跟前,給了她一個隨身侍奉的機會,一躍成為了皇后身邊的宮女,從此徹底擺脫了幽暗無光的掖挺宮。
但很快柳容修發現,即使走出了掖挺宮,她還是被束縛在皇宮內牆之內,無法往外再踏出一步。皇后賞識她的才能,卻只將她當作手中的筆,不允許她書寫自己的人生。聰慧的柳容修很快找到了破局之道——威嚴的皇后的例外是她的小公主葉蓁,而葉蓁的例外則是自己這個朋友。
在冷落葉蓁一段時日的柳容修重新頻繁地出現在葉蓁面前,年幼任性的小公主被保護得太好,完全沒有看出柳容修的野心。柳容修就這樣再次利用葉蓁來到皇帝的御書房中,從宮闈進入到了朝堂。
皇后暗地裡懷有戒心地觀察了柳容修一陣子,她本來以為柳容修會充當後宮嬪妃上位,然而她發現柳容修並不想要以色侍人,她很聰明地選擇了一條嶄新的路——做大盛的女官。皇后陷入一種古怪的矛盾中,一方面她珍惜欣賞柳容修的才學,另外一方面她忌憚柳容修。尤其是她在心愛的女兒的心目中的分量越來越重。
這令皇后不安。她向來是個殺伐決斷的女人,感到危機後,她尋了個機會懲戒了柳容修,順便警告女兒需要提防此人。
一向乖巧聽話的女兒葉蓁卻在這關頭維護柳容修,還對皇后發了一頓脾氣。皇后無奈之下只好裝作無事,背地裡卻一直命人盯著柳容修。
柳容修倒也爭氣,在前朝混得風生水起,就連皇帝也逐漸將一些政事交給她決斷,越發信賴她。所出奏章都出自柳容修的手筆,所閱讀的奏章也都由柳容修朗讀奉上。她雖然官銜不高,實際上掌握的權力只僅次於帝後。久而久之,她得了一個稱號——大盛內宰。
皇后在最後垂危之際,曾經分別單獨召見過柳容修和葉蓁。對葉蓁的叮囑是讓她務必要提防柳容修。葉蓁口頭上答應,卻在後來仍舊對柳容修推心置腹,她很信賴她,因為柳容修是唯一肯對她說真話的朋友。至於皇后臨終對柳容修說了何事,除了柳容修之外無人得知。
葉蓁的同年生活在帝後的呵護下可謂順風順水,無法無天。仗著帝後的寵愛,她囂張跋扈,說出宮就出宮,說不讀書就可以不讀書。甚至皇帝都默許她躲在龍椅之後聽政——雖然葉蓁當時完全聽不懂百官在商議什麼,她只是覺得很好奇而已。
等稍稍長大一點之後,葉蓁為了讓帝後開心,偶爾也會裝裝樣子。葉蓁喜歡溜出宮去玩兒,柳容修也常被她拉出去陪同,但相較於葉蓁對宮外世界的好奇,柳容修顯得興致缺缺。因為她發現宮外的一切都很破舊,與宮內的繁華奢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不明白的是葉蓁喜歡宮外的什麼,她明明出身尊貴,幾乎擁有了天下。
但葉蓁畢竟是個公主,她有可能遠嫁,也有可能招贅一個駙馬搬出宮中在外獨立設府,就此度過餘生。等到那時候,被阻隔在宮內的自己就見不到葉蓁了。以前日日見葉蓁倒也不覺得有什麼,一想到日後有可能很久不見她,柳容修心頭像是壓了一塊石頭,堵得她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