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頭髮絲被風拂動,吳宜歸感覺到風向又變了。蹲下將摺疊好的紙鳶打開一層,讓茅元儀過來,將繩索牢牢綁定在他的身上。
其實這紙鳶是個簡易版本的滑翔翼,吳宜歸是工科出身,動手能力非常強,她不會讓茅元儀脫離自己的掌控,紙鳶的翅膀一共有四層,採用摺疊的方式進行,每打開一層便能借用風力多滑翔一段距離,現在只打開一層,所以理論來講不會滑翔很遠。並且吳宜歸用繩索綁住了紙鳶,如果發現有危險,就可以及時將人拽回來。
風向和風力都合適,吳宜歸帶著茅元儀跑動起來,茅元儀只覺得自己越來越輕,很快被一股向上的力量帶起,他的雙腳離地,巨大的紙鳶居然帶著他飛了起來!
吳宜歸停住腳步,看著茅元儀越飛越高,她關注風向和風速,只恨手頭上沒有更加準備的測速工具。
突然間,一陣亂流衝來,將空中的茅元儀顛簸地胡亂掙扎,絹布撕開了一道小口,茅元儀墜落下來,狠狠摔在地上。吳宜歸心道糟糕,急忙趕過來查看茅元儀的傷勢,等到近前送了一口氣,原來他落入了泥坑,緩和了衝擊力,所以他變成了一個泥人沒有受重傷。
「看來還要調試,回去重新縫合設計紙鳶。」吳宜歸伸手拉起茅元儀。除了質量問題之外,還要解決轉向問題。任務艱巨,吳宜歸又要熬夜苦戰。「沒受傷吧?下一次我們綁個差不多重量的稻草人試試。」
一臉泥濘的茅元儀卻滿不在乎:「不,下一回還是我來試。」他身上透著一股拼勁兒。
吳宜歸望著茅元儀呆呆看了良久,最終笑笑道:「好,還是讓你試。」
時間緊迫,吳宜歸抓緊入城。
她聽說城內正在大肆鋪張籌備陳君和婉平郡主的婚禮,彩禮具備,禮節完全,請帖都送出去了,賓客也即將到來,只是還差一個重要人物——媒人。
坐著馬車一路觀察,只見城內人來人往,店鋪林立,來往的客旅和當地百姓面色如常,仿佛沒有受到王城易主的影響一般照常生活。這一切都看在吳宜歸的眼裡,她覺得意外,還以為按照城外的慘狀看城內必定屍橫遍野,民不聊生,但是眼前的一切告訴她陳君並非一介武夫,他不僅懂如何打戰,也懂得如何治理內務。
陳君能讓城裡的生活一切如故,這就是他的本事。
吳宜歸路上聽說,淮南王城中除了陳君大婚這件大事之外,還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傳聞中的陸上行舟不系樓最近在淮南王城靠岸,入到城內停留。
不系樓其實是一艘三層樓船,但也能在陸地上行駛,樓船雖有矛,但因為在陸地上,所以不用下矛繫船,故而得名。不系樓能順水順江海而穿行,隨緣停泊,能見到此樓全靠緣分,聽聞此樓到了淮南王城,人人都趨之若鶩。
吳宜歸想要親眼見一見不系樓,看看究竟怎麼做到水陸兩用。果然還沒入門便覺得人聲鼎沸,被堵在了外頭。從外觀看這座樓只是尋常的樓房,只不過外形是一艘船的模樣。但吳宜歸仔細觀察發現,這座樓的底部好像另有玄機,她估計會有輪子能夠伸縮出來,架設了整個樓房帶著它滾動入江下海。
但是誰的奇思妙想設計了這樣的陸上行舟?以前只在歷史上聽說過隋煬帝命人造過這樣的樓船,只不過他用的辦法比較簡樸——他命人用一根根千年古木鋪在路上,使船滾動前行。
不系樓的概念很先進,其中機關巧妙,不像是這個時代的人能夠想出來的。
就像是驗證吳宜歸的猜測,有路人說,不系樓是前國師玄奕的設計作品。吳宜歸心道,這位國師玄奕留下的東西好像不少,眼前的不系樓是他的手筆,自己手上的半塊玉珏也和他有關係。難道說玄奕就是——
吳宜歸本來以為無緣進去,但是卻被一個青衣小廝領到裡頭。青衣小廝介紹說,樓中每日有一個貴賓名額,條件是必須帶著一個十歲的小丫頭的年輕男子,吳宜歸恰好符合資格,於是便領她入內了。
吳宜歸當然不相信自己居然會有這樣的好運,也不相信不系樓有這樣古怪的規矩,就好像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般。她倒要瞧瞧,是誰安排了這齣好戲。
一踏入不系樓,便見到一層是圓形開闊的天井大廳,來往的普通食客眾多,二樓是雅間,屬於當代名士貴族,三樓則是名間,需要是大儒或者是皇族才可入內。
除此之外,更讓人矚目的是一樓四面的白牆上密密麻麻的題詞,仔細一看,那些字或者飛鳳舞、或者端莊嫻雅,不是出自一人手筆,而是各色人等所提之詩詞。看來都是一些食客忍不住在此樓上的題詞,這些題詞跟隨不系樓走遍天下,也能讓天下人讀得一些。
吳宜歸盯著那些字發暈,但在東邊的牆上赫然留白,格外矚目,就像是約定好了的一般,沒有人在上頭題一些亂七八糟的詩詞。只見那空白的中心只題了三個飄灑俊逸的大字——「不系樓」。
吳宜歸心頭一震,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在衝擊著她的心神。她臉上血色褪去,捂著腦袋痛苦難忍,就像瞬間有數百銀針在扎她的腦仁一樣。
「吳宜歸,她就在樓上看著你。」
腦海里有個溫柔的聲音和她說。
吳宜歸強迫自己睜開眼睛,望向樓上。只能是皇親貴族才能上去的三樓之中,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人。
其實這紙鳶是個簡易版本的滑翔翼,吳宜歸是工科出身,動手能力非常強,她不會讓茅元儀脫離自己的掌控,紙鳶的翅膀一共有四層,採用摺疊的方式進行,每打開一層便能借用風力多滑翔一段距離,現在只打開一層,所以理論來講不會滑翔很遠。並且吳宜歸用繩索綁住了紙鳶,如果發現有危險,就可以及時將人拽回來。
風向和風力都合適,吳宜歸帶著茅元儀跑動起來,茅元儀只覺得自己越來越輕,很快被一股向上的力量帶起,他的雙腳離地,巨大的紙鳶居然帶著他飛了起來!
吳宜歸停住腳步,看著茅元儀越飛越高,她關注風向和風速,只恨手頭上沒有更加準備的測速工具。
突然間,一陣亂流衝來,將空中的茅元儀顛簸地胡亂掙扎,絹布撕開了一道小口,茅元儀墜落下來,狠狠摔在地上。吳宜歸心道糟糕,急忙趕過來查看茅元儀的傷勢,等到近前送了一口氣,原來他落入了泥坑,緩和了衝擊力,所以他變成了一個泥人沒有受重傷。
「看來還要調試,回去重新縫合設計紙鳶。」吳宜歸伸手拉起茅元儀。除了質量問題之外,還要解決轉向問題。任務艱巨,吳宜歸又要熬夜苦戰。「沒受傷吧?下一次我們綁個差不多重量的稻草人試試。」
一臉泥濘的茅元儀卻滿不在乎:「不,下一回還是我來試。」他身上透著一股拼勁兒。
吳宜歸望著茅元儀呆呆看了良久,最終笑笑道:「好,還是讓你試。」
時間緊迫,吳宜歸抓緊入城。
她聽說城內正在大肆鋪張籌備陳君和婉平郡主的婚禮,彩禮具備,禮節完全,請帖都送出去了,賓客也即將到來,只是還差一個重要人物——媒人。
坐著馬車一路觀察,只見城內人來人往,店鋪林立,來往的客旅和當地百姓面色如常,仿佛沒有受到王城易主的影響一般照常生活。這一切都看在吳宜歸的眼裡,她覺得意外,還以為按照城外的慘狀看城內必定屍橫遍野,民不聊生,但是眼前的一切告訴她陳君並非一介武夫,他不僅懂如何打戰,也懂得如何治理內務。
陳君能讓城裡的生活一切如故,這就是他的本事。
吳宜歸路上聽說,淮南王城中除了陳君大婚這件大事之外,還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傳聞中的陸上行舟不系樓最近在淮南王城靠岸,入到城內停留。
不系樓其實是一艘三層樓船,但也能在陸地上行駛,樓船雖有矛,但因為在陸地上,所以不用下矛繫船,故而得名。不系樓能順水順江海而穿行,隨緣停泊,能見到此樓全靠緣分,聽聞此樓到了淮南王城,人人都趨之若鶩。
吳宜歸想要親眼見一見不系樓,看看究竟怎麼做到水陸兩用。果然還沒入門便覺得人聲鼎沸,被堵在了外頭。從外觀看這座樓只是尋常的樓房,只不過外形是一艘船的模樣。但吳宜歸仔細觀察發現,這座樓的底部好像另有玄機,她估計會有輪子能夠伸縮出來,架設了整個樓房帶著它滾動入江下海。
但是誰的奇思妙想設計了這樣的陸上行舟?以前只在歷史上聽說過隋煬帝命人造過這樣的樓船,只不過他用的辦法比較簡樸——他命人用一根根千年古木鋪在路上,使船滾動前行。
不系樓的概念很先進,其中機關巧妙,不像是這個時代的人能夠想出來的。
就像是驗證吳宜歸的猜測,有路人說,不系樓是前國師玄奕的設計作品。吳宜歸心道,這位國師玄奕留下的東西好像不少,眼前的不系樓是他的手筆,自己手上的半塊玉珏也和他有關係。難道說玄奕就是——
吳宜歸本來以為無緣進去,但是卻被一個青衣小廝領到裡頭。青衣小廝介紹說,樓中每日有一個貴賓名額,條件是必須帶著一個十歲的小丫頭的年輕男子,吳宜歸恰好符合資格,於是便領她入內了。
吳宜歸當然不相信自己居然會有這樣的好運,也不相信不系樓有這樣古怪的規矩,就好像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般。她倒要瞧瞧,是誰安排了這齣好戲。
一踏入不系樓,便見到一層是圓形開闊的天井大廳,來往的普通食客眾多,二樓是雅間,屬於當代名士貴族,三樓則是名間,需要是大儒或者是皇族才可入內。
除此之外,更讓人矚目的是一樓四面的白牆上密密麻麻的題詞,仔細一看,那些字或者飛鳳舞、或者端莊嫻雅,不是出自一人手筆,而是各色人等所提之詩詞。看來都是一些食客忍不住在此樓上的題詞,這些題詞跟隨不系樓走遍天下,也能讓天下人讀得一些。
吳宜歸盯著那些字發暈,但在東邊的牆上赫然留白,格外矚目,就像是約定好了的一般,沒有人在上頭題一些亂七八糟的詩詞。只見那空白的中心只題了三個飄灑俊逸的大字——「不系樓」。
吳宜歸心頭一震,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在衝擊著她的心神。她臉上血色褪去,捂著腦袋痛苦難忍,就像瞬間有數百銀針在扎她的腦仁一樣。
「吳宜歸,她就在樓上看著你。」
腦海里有個溫柔的聲音和她說。
吳宜歸強迫自己睜開眼睛,望向樓上。只能是皇親貴族才能上去的三樓之中,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