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還要殺,特別是住在這個大樓上的人,他就要他們死,他們平時小看他,他早就想報復。

  這些人都得死!

  接下來就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抓捕戲。

  警方包圍了摩天大廈,抓緊派人上樓抓捕,然而裡面還有一些人沒來得及逃出。

  有些人淪為了人質,有些人不幸遇害。

  這一場抓捕戲拍得相當刺激。

  裡面還有個人物明明是人質卻弔詭地選擇幫助主角,背後的動機讓人心生惶恐。

  ——「你殺了很多我想殺的人,所以我幫你。」

  最後的情節節奏緊張得令人窒息,最後主角跑上了頂樓。

  警方同時沖了上去。

  為首的隊長對主角仇恨無比,因為主角的網暴,他失去了他的妹妹。

  他無法理解,為什麼這樣一個社會渣滓,能害這麼多人死,造成了這麼多的家庭悲劇。

  瘋子半步跳樓,電影好像到了尾聲,他一跳下去,故事就結束了。

  可是這樣會不會太便宜他了。

  這傢伙是本世紀以來最兇惡最變態的連環殺手!

  隊長一股子憤恨在心,只想衝上去把主角撕碎了。

  可是,瘋子臨死更瘋,他笑著嘲諷了他們,嘲諷了所有人。

  「好笑,你說我害死了你妹妹,可是我說的話哪裡犯法了嗎?有誰說網上不能攻擊人嗎?哪個法律法條說了嗎?這麼多人攻擊你妹妹,你為什麼偏偏恨我,我也才說了幾句話啊,你怎麼確定是我的話害死了她,而不是你平時對她不關心導致了她的自殺?」

  「我只是做了大多數人都在做的事情啊。」

  「我只是說了大多數人都在說的話啊。」

  「別跟我說你這輩子都沒攻擊過誰,你現在不就在攻擊我嗎。」

  「你們身上也有罪!誰都有罪!憑什麼只有我得受罰?這不公平!」

  「是人都該死!」

  「你個瘋子,快閉嘴!」隊長几乎失控。

  電影的結局幾乎是一場驚悚劇。

  它把一個人的惡推向了極致,同時刺中了無數人。

  電影裡面還揭露了多種社會問題,特別是社會的割裂,人與人之間信任感的缺失,人類自我可能的無限性以及能力的有限性之間的激烈矛盾。

  主角死了,可是世上還有無數的他。

  作為犯罪劇情片、另類現實諷刺片,朴道基幾乎拍到了無可挑剔的級別。

  劇情的攻擊性讓人頭皮發麻,部分情節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這類電影的票房可想而知。

  但是也算是一種選擇。

  -

  另一方面。

  朱莉的《熱戀》發生在上個世紀的戰火年代。

  男女主角是青梅竹馬,從小一塊長大,那年他們十幾歲,情竇初開,對彼此都有想法,然而他們父母卻不贊同他們在一起。

  這是一個規勸社會,強調家長的權威,抹殺孩子的一切可能性,家長對晚輩的要求就是聽話,聽從他們的安排,就像他們當年也是這麼被對待的一樣。

  可是男女主不服從,他們互相喜歡,憑什麼不能在一起?

  他們正要聯手反抗他們的家庭,而這時戰爭發生了。

  他們以及他們的家族都被卷進了時代的兇猛大潮。

  男主不得不參軍,而女主擔心他的安全。

  電影刻畫了亂世之中的人生百態,不只是男女主,還有很多人的愛恨離愁。

  男女主分隔兩地,只能信件交流,然而有時候信件都未必能傳到對方手裡。

  儘管被裹挾在時代大潮下,他們還是沒有放棄彼此。

  分離兩地後,他們處境不同,各有艱苦之處,而正是這些艱苦之處,讓他們更成了彼此的救贖,讓他們在絕望的環境之中不至於絕望。

  情節設計緊湊,戲劇性突出,每個演員都演得無可挑剔,其中好幾位世界級的演員貢獻出了堪稱教科書般的對戲表演,幾句台詞的碰撞就叫人沉入其中,讓觀眾被迫卷進了電影世界裡的愛恨情仇。

  宏大敘事和個人命運交合,劇情、台詞,皆是那個時代的原汁原味。

  有時候觀眾批評一些電影是歌劇式的表演,意在批評電影劇情的格局太小,但是格局的大小應該怎麼說呢,難道非要談宏大敘事才配得上一部反映時代的電影嗎?

  對此,朱莉從沒有小看歌劇,歌劇的場景還原、人物本色,可不是一般電影能做到的,被稱為歌劇式電影在她看來應該是一種誇獎。

  有意思的是,她考察了很多細節,比如那個年代的人真實是什麼談戀愛的呢,他們對於戀愛的觀念是怎麼樣的呢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任何人都能做到,但答案可不是簡單就能找到的。

  每個時代表達愛意的方式可不一樣。

  她想拍的是時代下的愛戀,將那份早就淹沒的歷史記憶重現人間,而不是充滿現代人思維的想當然的愛情劇。

  她要細節,要用無數的細節還原出一份真實的記憶。

  對於電影,不同人有不同想法,有人認為電影就是娛樂,有人認為電影可以跟文學一樣,具有獨立的作品性,賣不賣座是觀眾的選擇,他們拍完電影之後,電影就已經結束了。

  關於電影的意義,看法也很多。

  而於朱莉來說,電影是記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