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過於好奇別人的秘密,似乎不是什麼講禮貌的事情。

  崔夢這時才醒覺,的確,自己這麼好奇舟導的身份可不好,跟其他人不同,舟導還是他們仰光的老闆呢。崔夢:「啊,你說的也對,舟導想說的時候會說的吧。」

  李追心反省道:「是的,我們要克制住好奇心。」

  維爾:「話說,舟導去找陳四做什麼?」

  崔夢想了想:「有話要聊吧,陳四那些天也是真的不眠不休了,舟導應該有點擔心陳四。」

  李追心點頭:「陳四很厲害,我都想給他寫劇本了,他的故事很好,很溫馨,很勵志。」

  拍《赫爾格的崩塌》時,陳四的努力他們都看在眼裡,陳四有一種近乎強迫症的偏執,對燈光極致要求,布置一個場景至少要調整十次的燈光,哪怕用的是CG技術,他都是自己親手去製作的。

  說實話,其他人或多或少會對此不滿,不是很理解在燈光上面下這麼大的努力,因為感覺不到太大用處,而且多多少少會耽誤他們其他的時間。

  陳四自己也明白,但他沒有跟舟導說,只是選擇起早好幾個小時別人還沒醒的時候先自己把燈光調好。

  只要錯開時間,大家就不會有太多意見了吧。他是這麼想的,事實也是如此。

  陳四對自己的工作熱情又真誠,平時沉默寡言,但涉及到他的專業知識,他就能滔滔不絕地說好幾個小時。

  他甚至有個燈光分鏡本,分鏡的畫法還是他跟黃月清學的。他中學出生,憑著一股子熱血走到了今天,令人佩服。

  說實在的,燈光對於大家來說,多是一種難以捉摸的東西。

  光有什麼好專研的,布景只要夠亮不就行了嗎,甚至也不需要夠亮,後期濾鏡完全可以調,又何必像雕刻藝術品一樣追求一個個細節的完美?

  或許畫師畫家可能會更有體會,但對於沒有什麼敏感度的他們,陳四說的話多少有點奇幻,像說著另一個世界的話題。

  試想一下,如果有人說:「這個電影的燈光在講故事」,你會怎麼想?

  燈光啊,它又能講什麼故事?

  我隨便拿手電筒一照,難道就成了一個故事。

  而答案是,燈光的確可以有故事。

  陳四布置燈光之前和之後,給人的感覺完全是不一樣的。

  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布好了就算了,一個場景的燈光就直接不變了,他會讓燈光動起來,會用燈光賦予故事更多故事,豐富了整個鏡頭的內容表達,增添了幾分藝術性。

  有個鏡頭,李海走在寺廟的走廊,鏡頭停在地板前方,錄著他徑直走來。

  寺廟外的走廊,一方連接寺廟,一方連接外庭,寺廟內千百信眾,以及千百隻燈燭,外庭是假山假水,落日懸於外牆邊上,光輝鋪灑大地,地板上亦有長短交錯的輝光。

  明明暗暗之間,李海徑直走來,表情看似平靜,眼裡卻壓著很多矛盾的心思。

  場景、燈光,亦是他的內心寫照。

  他緩緩走來,太陽不斷落下,同時寺廟燭光更盛,標誌著他的內心變化,太陽落下,外庭陷入黑暗,好像他的內心也隨著陷入一種沉寂。

  但再一拐角,有一人手持燭光朝他走來,雖然只是路過,但李海的視線卻定在了燭光上,眼神微變,好似在某一瞬間想通了什麼。

  這只是十幾秒的鏡頭畫面,李海一句話沒有說,他的心思壓得太深,觀眾也不太看得出來。

  但是加上燈光的布置,還有巧妙的細節設計,這段情節好像意味著,黑暗雖至,但人間仍有燈火,那燈火不是寺廟中的神性之火,而是人類可以持著手中,自由走動,進入黑暗各處的普通燈火。

  會使用火,是人類智慧的象徵。

  這個轉折點,盛滿了各種人類文明的思索和掙扎。

  而同時,何嘗不是ai法的象徵,笛福不就是妄想通過ai法拯救迷幻的世界。

  ai,人類即將或已經逐漸學會的火。

  這不是過度解讀,而是確實是這麼設計的。或許電影藝術有趣就有趣在這裡,如果說劇本是草稿,演員就是色彩,在此之上,這幅畫還可以有更多的藝術加工。

  不止這個情節。

  還有一個電影末尾的場景。

  老人黑得窒息的房間,房間的外廳中布置的巨大金魚缸。老人在魚缸中養了品種不同的上千條金魚,它們在裡面生活,經常受著老人的凝視。外面的光透過金魚缸的水投射在他的房間內,牆上又是另一種光影的鋪設。

  真真假假,如夢似幻。

  遊動的金魚、遊動的光影,亦如他遊動的生之欲。

  老人不想死,念想瘋狂到最後憎恨了生命本身。

  李海反覆不給他ai法,折磨得他殺再多人也無處發泄,視線盯上了金魚群。

  幾秒的功夫,他殺死金魚,完成了他心態上的變態轉變。

  我會死?我要拉著所有人一起死。

  讓他們跟我地獄好做伴。

  他更針對財閥不是什麼別的原因,答案是他覺得這幫人一定會下地獄。既然要帶人走,當然也要帶地獄中的好朋友

  真是一個不甘寂寞的老人,他就想讓人陪著他呢。

  金魚作為因人類欲望而誕生的改造物種,它的存在或滅亡都是一種戲劇,那份光影的設計將其中的戲劇性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即使看不懂老人的心思,也能get到大致的印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