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他說:「我聽說過一個說法。不是所有人都能跟人共情,共情是一種需要後天培養的能力。」
「而共情的誕生,通常是因為意識到他人跟自己一樣,同樣是人,同樣有著跟自己同一種機制的喜怒哀樂,但是有部分人不一樣。」
「然而有部分人很難遇見跟自己相似的人,無法跟正常人一樣獲得共情能力。他們或是因為早熟,或是因為有著非同常人的天才,從小便發現自己跟周圍孩子不一樣。」
「他們有可能後天會獲得共情能力,只要遇到跟自己相似的人。」
「但是如果有人一直都找不到呢?」
「這個人會不會一直不能把其他人當成人。」
這個角度未免有點離譜。
該說不愧是拍人性、心理、黑暗題材的導演嗎,著眼點竟這麼非同常人。
但是這跟影片本身什麼關係?
而他問的是舟黎。
對於這種奇葩問題,眾人心中都要捏一把汗,而舟黎回答了。
「我不知道。」
「我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周疑一怔。
常紅歸心想,舟導,好直接!
沒錯,最好不要對他表示理解!這類人總是喜歡向外追求自己的理解者,有些人輕易地對他們表示了理解,於是就被他們纏上了。
一定要劃清界線,我們正常人怎麼理解變態呢?讓變態自己理解自己去吧!
但是,周疑思考了一秒,竟是笑了笑,眼神更深了。
常紅歸陡然一驚,這傢伙的心理好像比自己想的還複雜!
一旁的主持人愣了幾秒,沒有及時推到下個環節。
周疑有時間,繼續聊著:「《邱生自傳》是很勇敢的作品。這類型社會電影通常會省略『改變社會』的具體環節,以無法解決的苦痛為結局,目的是發人深省,影響社會云云。而我認為,就像犯罪片為了不被模仿犯罪,通常會省略具體作案手法,這類型電影也是為了不被模仿改變社會,才省略具體改變手法。有些時候,那些人會允許批判、允許揭露,畢竟眾目睽睽,公道自在人心,然而若要他們允許做法,他們就可能翻臉。」
「比如,y區的電影以現實題材為主聞名世界,每年都產出批判財閥的佳作,然而仔細一看,他們的電影也就反映與揭露,拍的再精彩也是停留在這裡,他們既不能繼續想下去,也不能繼續拍下去。財閥允許他們批判,卻不允許他們行動。」
全球範圍內影視文藝的低迷,正是因為「環境」的層層受阻。
思想被限制,想像被限制。
因此,周疑說:「《邱生自傳》是一部不可思議的作品,在我看來,舟導,你的想法突破了當今的文藝限制,實在是太厲害了,太迷人了。」
聽到前面的時候,眾人還想說評價的不錯,但是後面那一句純屬多餘吧。
導演席上其他三人都給整出一身雞皮疙瘩了。
這傢伙到底是太過真誠還是根本就是個旁若無人的變態。
而舟黎回答道:「你不要搞錯了,突破時代的是邱生,不是我。」
周疑又是一怔,睜大了眼睛。
「舟導……你真不可思議。」
舟黎:「導演能做的很有限,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會主持人終於反應過來,結束了這個環節。
其實主持人的專業素質是不錯的,可惜遇到了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周疑。
這個人說的話時常讓主持人招架不住,其他人聽了,包括導演、演員在內,都比較難回應。而這也是一種抓馬,對《導演卡特》來說,是不錯的剪輯橋段。如果說其他人或多或少會因為看空氣而斟酌話語,選擇委婉的表達,那麼周疑這個人就是完全不看空氣,有話直說,不會考慮給你留什麼情面。
某種意義上,他算是一種罕見的「天然」景觀。因為,現實中比較少出現這種人,或者說,要是出現,必會早早地被社會教做人,學會收斂、委婉,被迫從低情商發展高情商。不知道是因為軍閥給他的過保護,還是他這個人生來就是這樣。
看到這裡,唐安不得不說,這周疑就是活生生的抓馬人。
好在,他很快就進入了倦怠模式,之後就沒有怎麼說話,仿佛在思考著什麼。
流程往下推,又到了抽題材的時間。
舟導作為上一期的第一名,自然是第一個抽的。
這時,周疑抬起視線,又恢復了興趣。
而周禮看著手上的題材,沉默了幾秒,才將紙面給眾人看。
眾人瞪大眼睛,那竟是教育題材?!
這個題材不算少見,也不算多見,上個世紀的電影史上有好幾個教育題材的佳作,但是這個世紀開始以來,倒是不常見這個題材的電影佳作。
具體原因是什麼?突然這麼一問,他們也一時半會想不出個所以然。
只是單純地不怎麼關心教育了?好像也有這部份原因。
威廉的感受可能更多一點。
該怎麼說呢,與其說教育題材拍少了,不如說那些正兒八經的題材都拍少了,就全球影視圈而言,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前面的佳作太多了,幾乎是難以跨越的高峰,而導致一些人望而卻步,放棄故事而追求起了其他東西,比如形式、比如思想、比如先鋒的各種東西。
「而共情的誕生,通常是因為意識到他人跟自己一樣,同樣是人,同樣有著跟自己同一種機制的喜怒哀樂,但是有部分人不一樣。」
「然而有部分人很難遇見跟自己相似的人,無法跟正常人一樣獲得共情能力。他們或是因為早熟,或是因為有著非同常人的天才,從小便發現自己跟周圍孩子不一樣。」
「他們有可能後天會獲得共情能力,只要遇到跟自己相似的人。」
「但是如果有人一直都找不到呢?」
「這個人會不會一直不能把其他人當成人。」
這個角度未免有點離譜。
該說不愧是拍人性、心理、黑暗題材的導演嗎,著眼點竟這麼非同常人。
但是這跟影片本身什麼關係?
而他問的是舟黎。
對於這種奇葩問題,眾人心中都要捏一把汗,而舟黎回答了。
「我不知道。」
「我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周疑一怔。
常紅歸心想,舟導,好直接!
沒錯,最好不要對他表示理解!這類人總是喜歡向外追求自己的理解者,有些人輕易地對他們表示了理解,於是就被他們纏上了。
一定要劃清界線,我們正常人怎麼理解變態呢?讓變態自己理解自己去吧!
但是,周疑思考了一秒,竟是笑了笑,眼神更深了。
常紅歸陡然一驚,這傢伙的心理好像比自己想的還複雜!
一旁的主持人愣了幾秒,沒有及時推到下個環節。
周疑有時間,繼續聊著:「《邱生自傳》是很勇敢的作品。這類型社會電影通常會省略『改變社會』的具體環節,以無法解決的苦痛為結局,目的是發人深省,影響社會云云。而我認為,就像犯罪片為了不被模仿犯罪,通常會省略具體作案手法,這類型電影也是為了不被模仿改變社會,才省略具體改變手法。有些時候,那些人會允許批判、允許揭露,畢竟眾目睽睽,公道自在人心,然而若要他們允許做法,他們就可能翻臉。」
「比如,y區的電影以現實題材為主聞名世界,每年都產出批判財閥的佳作,然而仔細一看,他們的電影也就反映與揭露,拍的再精彩也是停留在這裡,他們既不能繼續想下去,也不能繼續拍下去。財閥允許他們批判,卻不允許他們行動。」
全球範圍內影視文藝的低迷,正是因為「環境」的層層受阻。
思想被限制,想像被限制。
因此,周疑說:「《邱生自傳》是一部不可思議的作品,在我看來,舟導,你的想法突破了當今的文藝限制,實在是太厲害了,太迷人了。」
聽到前面的時候,眾人還想說評價的不錯,但是後面那一句純屬多餘吧。
導演席上其他三人都給整出一身雞皮疙瘩了。
這傢伙到底是太過真誠還是根本就是個旁若無人的變態。
而舟黎回答道:「你不要搞錯了,突破時代的是邱生,不是我。」
周疑又是一怔,睜大了眼睛。
「舟導……你真不可思議。」
舟黎:「導演能做的很有限,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這會主持人終於反應過來,結束了這個環節。
其實主持人的專業素質是不錯的,可惜遇到了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周疑。
這個人說的話時常讓主持人招架不住,其他人聽了,包括導演、演員在內,都比較難回應。而這也是一種抓馬,對《導演卡特》來說,是不錯的剪輯橋段。如果說其他人或多或少會因為看空氣而斟酌話語,選擇委婉的表達,那麼周疑這個人就是完全不看空氣,有話直說,不會考慮給你留什麼情面。
某種意義上,他算是一種罕見的「天然」景觀。因為,現實中比較少出現這種人,或者說,要是出現,必會早早地被社會教做人,學會收斂、委婉,被迫從低情商發展高情商。不知道是因為軍閥給他的過保護,還是他這個人生來就是這樣。
看到這裡,唐安不得不說,這周疑就是活生生的抓馬人。
好在,他很快就進入了倦怠模式,之後就沒有怎麼說話,仿佛在思考著什麼。
流程往下推,又到了抽題材的時間。
舟導作為上一期的第一名,自然是第一個抽的。
這時,周疑抬起視線,又恢復了興趣。
而周禮看著手上的題材,沉默了幾秒,才將紙面給眾人看。
眾人瞪大眼睛,那竟是教育題材?!
這個題材不算少見,也不算多見,上個世紀的電影史上有好幾個教育題材的佳作,但是這個世紀開始以來,倒是不常見這個題材的電影佳作。
具體原因是什麼?突然這麼一問,他們也一時半會想不出個所以然。
只是單純地不怎麼關心教育了?好像也有這部份原因。
威廉的感受可能更多一點。
該怎麼說呢,與其說教育題材拍少了,不如說那些正兒八經的題材都拍少了,就全球影視圈而言,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前面的佳作太多了,幾乎是難以跨越的高峰,而導致一些人望而卻步,放棄故事而追求起了其他東西,比如形式、比如思想、比如先鋒的各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