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說其他導演的作品都有出彩之處,黃慧老師的作品還引起了廣泛共鳴,舟導作品能贏他們嗎。」

  「誰知道呢,文無第一,不去親眼看,誰能說呢?」

  他們或許明白了舟導為什麼要大規模收購影院公司,打造電影點播的局面,因為,在電影院觀看,和在電視上甚至手機上看都不一樣,那是一個包圍的空間,除戲之外的一切都不能打擾你,進入其中,你很容易沉浸在戲裡面,也更能品味其中的細節。

  《丫鬟》放映場上還來了一些相當專業的影評家,以及大大小小的相關專業學生。親身感受「傳播」的發生流變對他們來說是相當必要的。傳播系的學生最要會看清傳播的眼力,他們之中不少人曾把《豪替》、《此路茫茫》的傳播作為課業論文的研究對象,甚至舟導本人也成了他們的關注對象。

  這幫專業人士的關注或許是舟導劇組之厲害的側面表現,但他們也可能成為一把刀。

  專業人士的殺傷力可是極強的,儘管他們的說法不受傳播喜愛,播放量點擊量低,但你一去看了他們的評價,就有可能備受打擊。

  常紅歸就在身邊發現了這樣的人,更令他驚訝的是,居然還有一些外區的人來了,可能是逛街路過來看的吧。

  常紅歸壓下心中的雜念,因為《丫鬟》開播了。

  旋律比畫面更快出現。三秒而已,他們就被旋律抓住了心。該如何形容這音樂呢?

  仿佛是從一片蒼茫大地上自然升起的黃沙聲。

  人走在那大地上面,太艱難,太悽苦。

  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飄零感、無助感。

  光是開始的音樂,情感極度敏感的人眼眶就不禁濕潤。

  熒幕畫面逐漸展開。

  女孩的哭聲忽然打破平靜,鏡頭殘酷地聚焦到了草屋門前,骨瘦如柴的夫婦數著手上的銀兩,渾濁的雙目沉著複雜的神色。

  然後一道吆喝,來人把破布衣裳的瘦小女孩一把抓起,扔到了牛車上。

  她哭得更大聲了。

  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仍像個嬰孩般哭嚎,可能以為哭的話就有人關心她了。

  可是沒有,什麼都沒有。

  開頭沒有一句台詞,但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們的交易。

  這是一對父母在賣女兒。

  劇組冷漠地還原了古代的實景,房屋、工具、服裝、環境等,一看便是某個時代的真實寫照,連出場者瘦骨嶙峋的身材都能讓人感覺到一種近乎從歷史中走出來的還原。

  分明只是幾秒而已,這過分真實的畫面就已讓人觸目驚心,

  習慣了A區當下影視作品的人心裡不禁有點發慌。他們有些人腦中已經有了某種成見,以為影視作品就該是光鮮亮麗的,可是《丫鬟》太灰暗了,他們簡直透不過氣。

  真實系的燈光演出,將影片和現實的界限打破了,讓他們仿佛不是在看電影,而是在看真實紀錄片。

  銀幕對面的,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們。

  接著,一道窺探的長鏡頭展露了一個古時的大家族。

  那是一場家族晚宴,家族成員齊齊登場,一下出現了不少人,但可怕的是,觀眾並不會覺得人多亂眼,因為家族成員們等級太過明顯,隨著鏡頭轉移道出的幾句台詞直接揭露了家族成員的具體身份。與此同時,家族成員身後各自跟著髮式呈現「丫」型的女人們。

  僅這一串鏡頭,就讓不少人眼睛亮了。

  因為太過還原!

  簡直就像實拍的!

  你仔細一看,人物的衣服、頭飾、妝容、珠寶,場景中的花瓶瓷器掛畫等等,無不是歷史現實的還原!

  非要說的話就是一種歌劇級別的還原!太細了!強迫症啊!

  常紅歸驚了,他本來以為舟黎抽到現實向題材,就應該拍現代劇,但沒想到他選擇的是古代,古代的現實也是現實!完全沒錯!

  可是還原古代場景何其艱難,你要準備好無數的細節,一個不對就可能被看破,更重要的還是人物,你還得讓演員演出那個時代原汁原味的精神面貌!難上加難!

  「他居然做到了,雖然我知道他有很多資源,但他居然真的做到了。」

  僅兩個鏡頭,常紅歸等人就已經服了。

  舟黎這個人還有個特定風格,那就是喜歡凸顯人物,且必須是幾秒的時間把一個人物性格完整地交代完,而在《丫鬟》的開頭他又將他的風格完美凸顯,長鏡頭之下,一場家族宴會的戲就將人物性格展露無疑,在此之上,人物之間還各自有戲,眉來眼去之間就埋下了人物關係的伏筆。

  三代同堂,代代風貌不同,但自上而下的壓迫感尤為明顯,一家人之間言語裡可都是刀劍啊。

  他們身後服侍的丫鬟戲更精彩,有些丫鬟可以服侍在主人身邊,有些丫鬟只能幹些粗活,時不時向主人投去目光,大小丫鬟,等級分明,又各有風采。

  一時之間,信息量極大的戲看得觀眾只恨不得慢速播放。

  當然了,這些觀眾是比較專業的觀眾,大多數觀眾還停留在剛剛那個被賣女孩的命運上,忽然看見這麼紙醉金迷,鶯鶯燕燕的場景,只覺對比強烈,令人心裡難受。

  鏡頭切換到了女孩。

  女孩果然被賣到了這個大家族,她已經哭歇了,紅腫著眼,她才十二三歲,很多事情都不懂,前幾天她母親還誇她聰明伶俐,但她不懂為何今天她就被拋棄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