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藩國上貢是非常揚國威的一件事,有行路的人議論興致勃勃著一些聽到的勛貴片語,沈奈難免聽到了一些。
「南王封地富庶,此次光是那一人高的珊瑚,就足以讓那些大人們眼熱啊!往後誰家的珊瑚若是沒有一人高,這『『珍寶』兩字,恐怕就沒有幾個人能炫耀出口了。」
「還有那屬國,直接進貢拳頭大的寶石,熠熠生輝...」
「張兄說的是極,只是可惜我等沒有那個福氣,能親眼看見那等珍寶。」
有人邊走邊向著宮城的方向看了一眼,言語間頗有一股傲氣:「王兄,此言差矣。天子如今正是招攬人才之際,待明年我等高中,榜上有名,對我等而言,豈不是比一人高的珊瑚更值得的福氣?」
這些是議論完事情抒發自身際遇和寄望的,還有一些,則是很快的將聽到的消息加上自己的喜惡,在來往的朋友之間大談自己的感想。
其中,沐風國竟然是滿京城上上下下最大的笑話。
無意中傳出來的珍寶名聲,進京城後嚴防死守的態度,讓聽到的人一邊鄙夷這等小國有什麼好寶貝一邊又期待著。
可是金鑾殿殿上箱子一打開,裡面只是一面鏡子。
唯一的長處,就是那鏡子比普通人家的鏡子面積更大一些。
這算得什麼很稀奇的珍寶嗎?
「也許對於沐風國那種小國來說,這種鏡子已經算是不可得的珍寶了吧。」當時沐風國的人打開箱子惹起一片議論,有人在議論中這般說道,其他官員俱是贊同,這話便也流傳出去了。
沈奈還聽到路上有相熟見面的人互相笑罵:「你個沒見識的,這是從臨海挖出來的東珠,是海珠,和河珠哪兒能一塊比!你就跟那沐風小國的人一樣沒見識!」
驛站之中安置沐風國人的院落,沐風國人沒有了先前巴望讓人讚嘆的士氣,反而是一片低迷。
沒有誰會當面指著他們說沒見識.夜郎自大.井底之蛙,可是在背後議論讓他們聽到和街上的京城百姓以此取笑,更讓他們難受。
沐之旼本是壯年,獻上貢品之後的短短几日給人的感覺就老了五六歲。
「沐大人,現在怎麼辦?」
沐風國其他的人都以沐之旼為首,沐之旼長嘆一聲,頹然道:「我們把寶鏡和鏡仙的事說了,那些人不信,又有什麼辦法?」
其他人也喪氣:「也許就是因為我們把寶鏡獻出去了,裡面的仙境,才再也不出現了。」
得意而來,失意而歸,感覺自己一行人備受嘲笑的沐風國人又過了幾日,便帶齊東西離開京城,回沐風國去了。
而那所謂寶鏡,夾雜天子私庫之中,在眾多的金銀珠寶中混雜放了幾日,某一天被奉命取來的小太監找出來,送到天子面前。
「當日在大殿上面朕也看過了,沒什麼稀奇的,先放在這裡,等朕回來再處理。」
少年模樣的小皇帝在吩咐完之後就離宮,過後不久,兩個面色顯得潮紅的小太監將已經從箱子裡拿出來的鏡子放在了太監總管指定好的位置。
可放好之後,兩個小太監離去時神態卻十分的不舍,連連往那鏡子上面看,直到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才不得不離開。
「原來,那沐風國的人說的沒錯,這的確是一件珍寶,獨一無二的珍...」恍恍惚惚的一個小太監說著話,感覺自己撞上了牆壁,剩下的話沒有說出口,停下來準備繞路,可這一看魂都飛了。
面前哪裡是牆壁!
是大總管!
中年太監一甩手裡的拂塵,臉上帶著笑,聲音卻冷硬:「繼續說,也好讓雜家聽聽,是什麼東西,讓你路都不用眼睛看就能走。」
小皇帝之前出宮溜達,都是偷溜,下毒這件事情一出來,諸葛正我唯恐解毒之後小皇帝又出事,沒辦法,裡應外合幫助小皇帝出宮。
如果不是深受信重的人,怎麼可能將毒藥下在吃食之中?
這個人的存在,就是目前諸葛正我心中高懸於頭頂的毒劍,比要自己的命還更恐怖。
沈奈的那一塊紅布已經繡完了,宋繡娘教她的東西能教的都教了大半,全部都要她練嫻熟來,於是這幾日沈奈在家裡除了偶爾拿霍休試藥,就是繡了一堆的衣服,偏偏這衣服繡得再好也沒有人來買,只能收拾一間空房間先堆著。
少年站在一家雜貨鋪的門口停下,看著裡面的女子面露微笑:「沈大夫可在家?我是來看病的。」
第一次的解毒丹已經可以解去他身上的毒,可是內宮人員眾多,諸葛正我並不知道下毒者為誰,這種情況下,也就同意了小皇帝提出的某些要求,比如讓他出宮找可靠的醫者把平安脈。
諸葛正我出門的話,雖然平民百姓不認識他,可在其他同朝為官的官員眼裡就太顯眼了,再一猜測他對於少年的態度,十個有九個都能猜出來,那是小皇帝。
所以為了不打草驚蛇,小皇帝只帶了另外一個少年郎當護衛,是諸葛正我最不怕得罪人的一個徒弟冷血。
幼年時在狼群中長大,長大之後,再怎麼被教導和從小在人群中長大的人,還是會有一些隔閡的。
沈奈站在廳中,看著外面露出笑意說自己來求醫的小皇帝。
又見面了。
看來這個小皇帝還是挺閒的嘛,也不知道宮九給他的那個消息,有沒有讓他煩惱。
「南王封地富庶,此次光是那一人高的珊瑚,就足以讓那些大人們眼熱啊!往後誰家的珊瑚若是沒有一人高,這『『珍寶』兩字,恐怕就沒有幾個人能炫耀出口了。」
「還有那屬國,直接進貢拳頭大的寶石,熠熠生輝...」
「張兄說的是極,只是可惜我等沒有那個福氣,能親眼看見那等珍寶。」
有人邊走邊向著宮城的方向看了一眼,言語間頗有一股傲氣:「王兄,此言差矣。天子如今正是招攬人才之際,待明年我等高中,榜上有名,對我等而言,豈不是比一人高的珊瑚更值得的福氣?」
這些是議論完事情抒發自身際遇和寄望的,還有一些,則是很快的將聽到的消息加上自己的喜惡,在來往的朋友之間大談自己的感想。
其中,沐風國竟然是滿京城上上下下最大的笑話。
無意中傳出來的珍寶名聲,進京城後嚴防死守的態度,讓聽到的人一邊鄙夷這等小國有什麼好寶貝一邊又期待著。
可是金鑾殿殿上箱子一打開,裡面只是一面鏡子。
唯一的長處,就是那鏡子比普通人家的鏡子面積更大一些。
這算得什麼很稀奇的珍寶嗎?
「也許對於沐風國那種小國來說,這種鏡子已經算是不可得的珍寶了吧。」當時沐風國的人打開箱子惹起一片議論,有人在議論中這般說道,其他官員俱是贊同,這話便也流傳出去了。
沈奈還聽到路上有相熟見面的人互相笑罵:「你個沒見識的,這是從臨海挖出來的東珠,是海珠,和河珠哪兒能一塊比!你就跟那沐風小國的人一樣沒見識!」
驛站之中安置沐風國人的院落,沐風國人沒有了先前巴望讓人讚嘆的士氣,反而是一片低迷。
沒有誰會當面指著他們說沒見識.夜郎自大.井底之蛙,可是在背後議論讓他們聽到和街上的京城百姓以此取笑,更讓他們難受。
沐之旼本是壯年,獻上貢品之後的短短几日給人的感覺就老了五六歲。
「沐大人,現在怎麼辦?」
沐風國其他的人都以沐之旼為首,沐之旼長嘆一聲,頹然道:「我們把寶鏡和鏡仙的事說了,那些人不信,又有什麼辦法?」
其他人也喪氣:「也許就是因為我們把寶鏡獻出去了,裡面的仙境,才再也不出現了。」
得意而來,失意而歸,感覺自己一行人備受嘲笑的沐風國人又過了幾日,便帶齊東西離開京城,回沐風國去了。
而那所謂寶鏡,夾雜天子私庫之中,在眾多的金銀珠寶中混雜放了幾日,某一天被奉命取來的小太監找出來,送到天子面前。
「當日在大殿上面朕也看過了,沒什麼稀奇的,先放在這裡,等朕回來再處理。」
少年模樣的小皇帝在吩咐完之後就離宮,過後不久,兩個面色顯得潮紅的小太監將已經從箱子裡拿出來的鏡子放在了太監總管指定好的位置。
可放好之後,兩個小太監離去時神態卻十分的不舍,連連往那鏡子上面看,直到引起其他人的注意,才不得不離開。
「原來,那沐風國的人說的沒錯,這的確是一件珍寶,獨一無二的珍...」恍恍惚惚的一個小太監說著話,感覺自己撞上了牆壁,剩下的話沒有說出口,停下來準備繞路,可這一看魂都飛了。
面前哪裡是牆壁!
是大總管!
中年太監一甩手裡的拂塵,臉上帶著笑,聲音卻冷硬:「繼續說,也好讓雜家聽聽,是什麼東西,讓你路都不用眼睛看就能走。」
小皇帝之前出宮溜達,都是偷溜,下毒這件事情一出來,諸葛正我唯恐解毒之後小皇帝又出事,沒辦法,裡應外合幫助小皇帝出宮。
如果不是深受信重的人,怎麼可能將毒藥下在吃食之中?
這個人的存在,就是目前諸葛正我心中高懸於頭頂的毒劍,比要自己的命還更恐怖。
沈奈的那一塊紅布已經繡完了,宋繡娘教她的東西能教的都教了大半,全部都要她練嫻熟來,於是這幾日沈奈在家裡除了偶爾拿霍休試藥,就是繡了一堆的衣服,偏偏這衣服繡得再好也沒有人來買,只能收拾一間空房間先堆著。
少年站在一家雜貨鋪的門口停下,看著裡面的女子面露微笑:「沈大夫可在家?我是來看病的。」
第一次的解毒丹已經可以解去他身上的毒,可是內宮人員眾多,諸葛正我並不知道下毒者為誰,這種情況下,也就同意了小皇帝提出的某些要求,比如讓他出宮找可靠的醫者把平安脈。
諸葛正我出門的話,雖然平民百姓不認識他,可在其他同朝為官的官員眼裡就太顯眼了,再一猜測他對於少年的態度,十個有九個都能猜出來,那是小皇帝。
所以為了不打草驚蛇,小皇帝只帶了另外一個少年郎當護衛,是諸葛正我最不怕得罪人的一個徒弟冷血。
幼年時在狼群中長大,長大之後,再怎麼被教導和從小在人群中長大的人,還是會有一些隔閡的。
沈奈站在廳中,看著外面露出笑意說自己來求醫的小皇帝。
又見面了。
看來這個小皇帝還是挺閒的嘛,也不知道宮九給他的那個消息,有沒有讓他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