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走投無路了,而他也好,劉協也罷,都需要這條路。

  又或者,他很需要這條路。

  因為當他向諸葛亮求救的時候,被諸葛亮反問了一句話。

  「劉協信任你嗎?他會走你安排的路嗎?」

  答案是,不會。

  劉協或許不懂怎麼當個好皇帝,但是這些年裡面,他太懂怎麼當一個好傀儡了。

  所以,即使在曹操和他攤牌了之後,他知道自己抵抗不了曹操,只能無能狂怒,選擇接受了這個結果。

  不接受又能怎麼樣呢,劉協不想死。

  他只能用表情表達著自己不高興,甚至都不敢付諸在行動上。

  劉協是明智的,因為把不滿表達在行動上,和曹操提過不滿的荀彧,這些天被曹操停職。

  荀彧本身也傲氣,直接上書了告老還鄉的辭呈,兩人誰也不讓誰,被郭嘉和諸葛亮分別勸住了,

  荀彧看著天,看著彈幕上活躍的[漢],或許這會是他最後的寄託。

  江思瑤不懂他的無助和迷茫,她只知道,自己很缺一個能輕鬆靠高分的腦子,如果是荀彧的腦子,那可太好了。

  這年頭誰不想問學霸願不願意租借腦子的,可惜是個無法完成的業務。

  【對於環境治理,我們可以進行分區域,各志各的,因材施教的現身說法。

  不同的地方受到的主要環境問題也各不相同。

  就拿西北來說,因為過度的樵採、放牧、開墾,導致土壤上已經缺乏了樹木、草皮甚至灌木叢的保護,土地從正常的荒原、草原變成了荒漠化的受害者。

  這也讓我們華夏成了世界上荒漠化面積最大,受到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甚至因為灌溉水的措施並不得當,還讓鹽分在地標聚集了,次生鹽漬化這種荒漠化現象也在西北地區產生了。】

  江思瑤說得這仨種會導致土地荒漠化的手段,每一樣都讓人揪心。

  過度開墾,有,沒有了土地,自然會去自己開墾,這並不難讓人難以接受。

  而正因為是容易接受的,實際上也有不少人會過度開墾,每個朝代都有「隱田」,就像都有「黑戶」一樣。

  而這種多出來的,並不為朝廷知道的田,就會對環境造成負擔。

  而這正因為是連朝廷都不知道的,鋌而走險的錢有風險,但是不需要繳納稅收。

  這樣的田開墾的越來越多,也幾乎不上報,以往的環境不是沒有人知道,但是依舊是無人問津,不想處理的案子。

  田也是越來越多,總會有一天,到環境承受不了的時候,自然就會爆發了。

  至於亂砍亂伐,放牧,更是常規手段了。

  大家急得在彈幕里紛紛開始呼籲號召植樹造林了,自己砍掉的樹自己想辦法種起來,何嘗不是一種負責呢?

  【不過好在,荒漠化並非不能治,也是有應對的手段的。

  首先呢,就是要預防潛在會有的威脅。

  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合理利用水資源,試圖改變這些重回的次生鹽漬化的威脅還是太大了。

  而水資源如何進行合理灌溉,之前有講過滴灌,差不多就能派上用場。

  當然選擇植樹造林來抵抗也是個好辦法,雖然這個辦法是用過的辦法,但是沒有還真不行。

  控制人口增長也是個辦法,正所謂不婚不育,芳齡永濟。人口增長速

  度下降,對於草原來說,威脅性突然就變小了。那麼讓沙漠產生危機的人就出現了,那麼就可以解決掉這個源頭

  其次呢,對於正在沙漠化中的土地,讓它不再退化。

  這一點上,植樹造林也就是良好的手段。

  最後,要恢復土地沙漠化之前的生產力。

  對於已經沙漠化的土地,我們依舊可以選擇安樂死的,讓污染物無痛進行下一輪,但是還是能搶救搶救。

  比如說,退耕還林,退耕還牧之類的,就很適合。】

  很好理解,把不該種地的地方種地全都清退回去,自然就順利從「過度」變成了「適度」。

  [漢武帝劉徹]:就是砍了多少,加倍還。

  [光武皇帝劉秀]:果然,最近收了快好玉,轉型了吧。

  [明太祖朱元璋]:樓上乍一聽是我的東西,然後基因有怎麼寫的,最主要的還是,還款為什麼要還款給別人。

  就是,為什麼不是還給自己?不理解,居然要多種還給自然!

  朱元璋不是不保護植物的人,作為愛種樹的皇帝,一天都寫滿了關於種樹的心得。

  他只不過是不理解為什麼還得在還回去,不如種樹。

  江思瑤想了想,還是用自己貧瘠的話語安慰了一下。

  【挺好的,該還就還,種地不景氣啊,在n多年以後,種地都已經搬到屋子裡陽台上了,能在戶外有點久知足吧。】

  別要求太多的語氣。!

  第150章 地理(二十)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困擾,就像是朱元璋還有時間關注國家和環境的問題,關注自己種了那麼多樹,最後能不能從大自然那收點利息。

  雖然聽天書的話,他朱元璋大概率是收不了利息,還有可能收一屁股債,因為大明的工業已經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朱元璋是真的感覺自己有可能會遇到這方面的問題的。

  自從打貪污越打發現越有「高超」技術的人士用更精妙絕倫的辦法貪污,什麼送水果但是暗藏玄機,橘子連經絡都是金子做的,類似的更是不勝枚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