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自然,和水循環一樣,有好處自然也有壞處。

  大自然就是這樣,它總是會有好有壞,能接受夏天的涼爽雨天,就得接受炎熱到汗如雨下的日子。

  海洋航行遇上洋流的時候,順流的時候能更快,省下來更多的燃料,但是暖流和寒流的相遇,也會讓海面上開始起霧,能見度就變低了。

  而且洋流也會自己把海洋垃圾給順帶到別的地方,污染物直接擴散,一時間污染範圍擴大了不止一點。】

  「治理海水的事情,也刻不容緩啊。」

  趙匡胤服了,他大宋真的屋漏偏逢連夜雨,周邊有陸地上的盜賊,還有海上的盜賊,更難的事,還要治理海域。

  別被他知道是誰在污染那些海水!

  可惡,怎麼想都是那些活躍在海上的盜賊!

  【水資源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資源,畢竟,沒有食物能撐個七天,但是沒有水,三天就得涼涼。

  人類可以用的是淡水資源,可惜這種資源分布極其不均,有些地方充裕,而有些地方少得可憐。

  我們華夏的水資源已經是全球第六了,不過就算是這樣,也是不能隨意使用。】

  「我們華夏,就是牛!世界第六!」

  扶蘇開心地說出口,然後對上了他父皇不滿的視線。

  不是對他不滿。

  「才第六。」嬴政感覺應該可以更大的。!

  第135章 地理(五)

  有人說,住一起久了,長得會越來越像,寵物會越長越像主人。

  實際上思想也是,在一起久了,總會受到影響。

  比如嬴政這麼意志堅定的人,也已經開始覬覦周邊國家的領土了。

  啊不,那不是周邊國家,那都是他未來要管理的地方。

  嘖,怎麼這麼差勁,越看越覺得那些皇帝沒用。

  只不過,還得想辦法培養點人起來,不然平白多出那麼多地方,該怎麼管理還是個問題。

  要不要問問天書,那什麼日落帝國的管理辦法呢?

  已經把人日不落說成日落了,可見內心是早就不把它當回事了。

  嬴政比較關心打下來的江山該怎麼治理,有人不擔心。

  那就是成吉思汗。

  和趙匡胤一樣,成吉思汗也覺得後世子孫有點像扶不起的阿斗,想讓國家發展更加漂亮,那就只能另闢蹊徑了。

  趙匡胤選擇的是,自己努力發展大宋,到時候想辦法,把周圍未來會欺負大宋的國家,都打下來。

  至於之後還有別的國家再打大宋?

  那就兒L孫自有兒L孫福了,他只是祖宗,不是祖神,能做的事情實在是有限,希望那些不肖子孫自己有點心。

  被別人打了,也別在祭祀的時候哭,什麼東西被搶都無所謂,要祭祀的東西別搶。

  簡單來說,就是別被人偷吃他祖宗的貢品。

  成吉思汗比趙匡胤還焦慮,說實話,他們打仗打了一段時間了,已經從原先大宋的地方打到更遠的地兒L了。

  在天書開始放的時候,已經快打到了地圖上的「天竺」了,戰爭的時間太久了,很多將士們已經沒有那個心氣兒L再繼續打了。

  不是怕輸,而是覺得已經殺太多了。

  當殺第一個人的時候,會覺得殺人是多麼恐怖的事情。

  當殺第十個,第一百個,第一千個人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是多麼恐怖的人。

  戰爭也從了一開始的,可以用來建功立業,變成了不得不進行的事情,都開始討厭戰爭了。

  軍隊內部也是,逐漸產生了摩擦,離家久了,情緒總是越來越難控制,占

  據的地方多了,勝利來得太輕易了,野心也變得大了。

  危機已經出現,而國內的情況,卻是不容樂觀,即使有那些個文人幫著一起管理這個國家,但是總是沒有那麼得心應手。

  而天書的出現,讓成吉思汗看到了一個新的可能。

  這個國家,要是後人實在是管理不下來,那這戰爭就更不能停了。

  祖龍、二鳳、野豬,總有人是在能力上更強,但是,他們大元,他們的鐵騎,完全可以走武力值嘛!

  那就把這個世界都打下來!

  成吉思汗有了這個想法,他也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所有人。

  「打下來之後,我們再立上碑文,把所有人都寫上去!」成吉思汗看著前方已經清掃完的戰場,看著地圖,感覺快到邊界了。

  「留下來,名單準備好了吧,讓工匠去刻,工匠的名字也刻上去。」

  聽到這話的,帶著工匠一起忙活的人,臉上的激動之色都掩蓋不住。

  這可是,青史留名的機會!

  成吉思汗沒什麼別的鼓勵的措施,但是所有人都應該是想青史留名的,不想的就讓人退伍,換想的上來。

  沒有這個信念的時候,大元打下來五分之四的地方,剩下的五分之一很難嗎?

  日不落而已,這個世界都是大元的,那豈不是大元更厲害?

  不得不說,這樣的鼓勵方式是真的很好,加上有了後勤研究的火藥,比之前的實力更加強,還穩定。

  一部分人騎兵,另一部分人就靠火藥,不同的戰場誰也嚯嚯不到誰。

  沒有政治頭腦,那就在軍事上發揮到極致。

  千里江山圖也沒想到,提到最少的元朝,會是最先給它能量的,這是為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