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也不算好,因為他有著被蓋棺定論的「道德敗壞」的點。

  沈繼祖彈劾他,不僅「納尼姑為妾」,甚至「讓守寡的兒媳懷孕」,更可怕的是,朱熹遞上的奏摺中,承認了並非是誣告。

  在之後的餘生,每天生活在謾罵之中,有極大的可能性,是直接被「罵死」的。

  死之前據說是,端正衣冠,靜待死亡的到臨。

  很怪,有這樣的「污點」,在之後也依舊被明朝奉為座上賓,成為思想的先驅。

  可能是在思想這塊兒,也找不到比他更適合的人了。

  現在的朱熹,還沒有到晚年被罵的程度,他會記下天書的內容,只因為現在還在做地方官。

  天書的每一項建議,朱熹都會結合自己治下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改變,然後再實施下去。

  結果好的話,還會遞摺子,未曾想徹底改變大宋,只想讓更多的人,能有機會過上有選擇的日子。

  當然,天書也是對朱熹有影響的。

  天書說朱元璋想要有他這麼個先人,只因為自己的家室是代代貧農,想要有個比較顯赫的來頭,數來數去結果輪到了他朱熹。

  朱熹認認真真地了解了大明的一切,寫下了一封給朱元璋的信,借用一個醫生的帳號發了出去。

  朱熹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不能帶給百姓更富足的生活,但是朱重八很特別,他是大明的希望。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封信,他現在才能這麼悠閒地在家聽天書講這些神乎其技的事情。

  他身上的官職被擼了。

  兩宋一共十八個

  皇帝,硬要算明君的話,即使是把宋太宗趙光義都算上去,宋寧宗都不能算。

  宋寧宗大家都不認識,不過如果說金庸的《射鵰英雄傳》的背景,正是這位宋寧宗在位期間,大家是不是就有一定的印象了。

  一個荒淫的、受到權臣操縱的皇帝,或許也是有一些貢獻,但是沒辦法把他拉到明君的位置上。

  這樣的皇帝,會因為一封信耿耿於懷到把人從官位上踹下去,就很合理了。

  畢竟心思重些的,帝王心術玩的溜的,怎麼都得籠絡這個後世的朱子。

  或者狠一些的,直接把人弄死,也沒什麼人會懷疑到他頭上。

  碌碌無為是這個樣子的,親自擼了朱熹的官職,現在很多讀書人都在替朱熹說話。

  但是朱熹卻沒有了這個再任職的氣性。

  他有了新的打算,他一個人即使做得再努力,當再好的官,都是有局限性的。

  能幫助的人太少了,做出的決策也不能影響到其他人。

  朱熹打算,教書!

  開辦一個學堂,用他現在的名氣,開始教書。

  一邊教科舉內容,一邊教天書的內容,甚至專門開了自己的當官經驗班。

  教的不是如何當上更高的官,也不是如何和領導打好交道,而是如何和百姓進行更高效的溝通,怎麼樣才能更輕鬆地落實自己的想法。

  說干就干,朱熹又鋪了一張紙,開始計算自己的身家。

  有一件事,趙匡胤和趙匡義都做得很對,那就是對自己的後人不抱有更高的期待。

  如果自己做不到,那就不指望後人做到了,直接默認他們做不到吧。

  趙匡胤,一個天天覺得天書在歧視大宋,但是自己也確實沒有看得起自己的後人的人。

  而趙匡義,直接默認天書的「慫」都是在罵其他人,他自己,不會有錯,他只是哥哥的乖弟弟罷了。

  在朱熹忙忙碌碌想要開展教學事業的時候,江思瑤還在認認真真講著洋流。

  【洋流有兩種,一種是暖流,另一種是寒流。

  區別也很明顯,是根據溫度劃分的。

  雖然海水看起來是連在一起的,但是不同的地方也會有溫度的差異。

  從水溫高的地方,往水溫低的地方去的洋流,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曬著太陽的地方是水溫高的地方?沒曬太陽的地方水溫低?」李承乾看著魏徵,問出來之後,他爹李世民的眼睛都瞪大了。

  一副「這種沒腦子的問題,你居然也敢問魏徵」的樣子,李世民是已經吃夠了魏徵的苦,每次說話都得在腦子裡過上一遍,生怕給魏徵一個新的罵他的機會。

  不過和李世民想得還是有些出入的,魏徵態度還算和藹。

  「或許,也可以讓陛下問問。」

  可惡,魏徵不會把李承乾當做是他兒子了吧?這是我兒子啊,是朕的!

  李世民在心裡嗶嗶賴賴,表情卻依舊沒變甚至還真的問了。

  他問的時候,震驚的表情就轉移到了李承乾的臉上,對自己的阿耶這樣的行為感到震驚。

  結果天書還真的回了。

  這難道就是二鳳的實力嗎?李承乾表情里震驚都換成了自豪。

  「不愧是我阿耶!」

  李世民自然是開心地接納下了李承乾的誇讚。

  江思瑤面對李世民的好奇,自然是從諫如流,十分自然地講解起來了這個問題,本身也是要講的。

  【海水的溫度會受到熱量平衡、氣象、洋流等因素的影響。

  海水會是熱的,也離不開太陽的作用,太陽輻射讓海水能夠保持熱度。

  其次就是,水溫越低的地方,越冷,也是因為太陽輻射,沒有太陽的地方,更冷也是正常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