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地球的外圈結構除了我們這些生物形成的生物圈之外,還有一層水圈,一層更外圍的大氣圈。

  大氣圈,不僅僅是氣體,也有一些漂浮物,共同組成了包圍地球的部分。

  水也除了我們能看到的地表水,就是江河湖海、以及動植物包括人體裡面的水之外;還有地下水,井水就是挖出來的地下水;除此之外還有生物水、大氣水這些。

  水是處於循環階段的,後面也會講到,這裡就不多說了。

  生物圈就更好理解了,不僅有我們這些生活在地球表層的生物,也包括我們的生存環境。

  地球的狀態和我們以為的有著天差地別,它不是普普通通不變的,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而我們腳下的山水,在未來可能是深坑,也可能是一片汪洋。

  好在即使歲月變遷,「山無棱、天地合」,我們依舊可以「千里共嬋娟」,懸掛在天邊的月亮,依舊會是秦漢的明月,是盛唐的明月。

  月亮會有變化嗎?

  其實也有。

  眾所周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亮和我們的情緒息息相關。實則是月亮也有引力,這個引力甚至還控制著地球上的潮汐。

  地球的大半是水,人的大半也都是水,月亮在默默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月亮依舊還是當年那個月亮嗎?

  剛開始的時候,月亮離我們地球是很近的,只有兩萬公里的差距,但是每年都在遠離地球,到現在已經離開了38萬公里了,這個速度雖然是每年3.8厘米的離別,但是總有一天會徹底從我們能觀測的地方消失。

  或許最開始的時候,真的是「舉手可近月」吧。

  而月亮,也不是我們以為的「白玉盤」,而是有著坑坑窪窪的環形山,都是各種隕石撞擊形成的,現在的月亮也比曾經多了很多傷疤。

  不過,我相信一定是有什麼亘古不變的。

  不是山川也不是日月,而是我們華夏刻在骨子裡的情感。

  是刻畫在《一十四孝》裡面的孝道,或許大家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華夏講孝道。

  不是說別的地方的人就不孝的意思,而是只有我們將其作為了傳統美德。

  有人說,華夏的孝是主在控制,是父親對兒女的控制,我們自己對父母是真愛假愛,自然不足為外人道。

  不過,這種情緒確實是一直都沒變過,似乎兒女都會孝順父母,在雙方都正常的情況下。

  而除了對家庭的孝順,還有對國家的大愛。

  愛國是什麼?

  是荊軻明明知道自己會死在大秦,也依舊懷揣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堅定地走上了這條「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道路。

  是文天祥「不指南方不罷休」,是岳飛「收拾舊山河」的堅持,是辛棄疾「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悲哀。

  六國即將被全滅,也依舊有人抱薪救火,希望為自己的國家延續上一口氣。

  而大宋風雨飄搖,也有忠君愛國之士想要為了國家,用自己的生命來鋪路。

  只不過,總有不爭氣的皇帝,即使飯餵到了嘴邊,也不會自己去吃,錯過了無數個翻盤點,最後還哀嘆不是自己不行,而是時運不濟。】

  雖然這次江思瑤沒有指名道姓,但是趙匡胤已經有了鮮明的認知,就是在說自家這個大宋。

  只不過……

  「這,究竟能多奇葩啊?怎麼能這麼菜?我們大宋是沒有武官嗎?」趙匡胤有點崩潰,是真的,甚至已經開始自稱「我」了,他聽著天書的話,有些羞恥,承認自己是大宋的開國皇帝這件事。

  趙匡義遠比自己的兄長更丟臉,雖然他現在還什麼都沒做,但是天書說得很清楚。

  這批後人,是屬於他趙匡義的,不是他個趙匡胤的。

  宋朝重文抑武最早完全可以追溯到他趙匡義的頭上,而他哥怎麼都是武官開局,對武將不會壞到哪裡去。

  當然,趙匡義的想法也不是完全正確的,因為他哥自己就重文抑武,有不少政策呢,像是讓文官掌握軍政這樣的,他哥也在做。

  只不過,和趙匡義不同的是,他哥是知道戰場情況瞬息萬變的。

  趙匡義這個騎驢狂奔兩百里,逃命本事一流的高粱河車神,明明沒有作戰指揮的能力,偏偏發明了陣圖,讓軍士按照他的想法來打仗,離譜的很。

  而且也完全是他自己的後人,他哥的後人也是有付出的,第七代的時候就已

  經奪回皇位了,只不過已經到了南宋了。

  兄弟倆都不開心,而這一不開心,就想要數數家產,看看什麼時候能打仗。

  趙匡義現在是專注搞錢,為了讓自家哥哥能在活著的時候多開疆拓土一點。

  趙匡義是有點愁的,他想著萬一這回還教育不好子孫後代的話,會不會就暴露了,是他們老趙家的基因問題。

  不會只有他大哥一個人是有實力的人物吧,歹竹出好筍?

  趙匡義努力埋葬自己的憂慮,跟著哥哥一起考慮錢夠不夠打一場漂亮的戰役。

  人是這樣的,在天書反覆說了大宋有多慫之後,幾乎所有聽到的宋,都憋著一口氣,想要打一場漂亮的戰役,混出點人樣來。

  而開國皇帝趙匡胤也不例外,他甚至都忘記了,自己就是個從戰場上拼殺出來的人,下意識把作戰方案定製成了以弱勝強的模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