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江思瑤的聲音清澈,學的也算認真。

  【在勻強電場中,電荷進行移動,靜電力做功和電荷路徑無關,只與起始位置和終止位置相關。

  靜電力做功,這種形式的能叫做電勢能。

  電勢會沿著電場線的方向越來越低,不過電勢本身沒有方向,只有大小。

  電場之內,兩個不同的電勢之間是有差距的,這種差值就是電勢差。

  而也有一些電勢是相同的,這些電勢構成的面,就是等勢面。

  等勢面上所有的電視,都是一樣大小的,同時也和電場線保持垂直。

  而在勻強電場之中,電場線和等勢線也有一定的關係。

  兩點之間的電勢差,可以通過這兩點沿電場方向的距離乘積來算。】

  很難聽懂,實在是難以理解。

  對哪怕是收音機這樣的帶電的玩意兒都沒有的古代來說,講這些屬於是妄圖給小學生塞進高中生的知識。

  想學,但是學不進,根本學不進。

  好消息是,有人願意學,壞消息是,那個人不止一個。

  宋仁宗趙禎有屬於自己的補習班,補習班的老師都是老瓶裝新酒,原本因為改革被下放基層的人,又再度被宋仁宗自己撈了上來。

  實際上也正是當初逼宋仁宗把他們下放的守舊派,勸著宋仁宗再把人撈回來的。

  自己人知道自己的事情,有些人的學習能力啊,他們自己都知道,不拖後腿就是超常發揮了。

  而改革派就不一樣了,宋仁宗手底下堅持改革的有不少人,都是知名大家,不過他們有的第一次改革已經失敗,有的人第二次改革還在如火如荼進行著。

  王安石的變法還沒失敗,主要還是從上到下,大家都無比配合。

  甚至包括這些再度被召集回來的人,都一個個地積極幫助王安石完善他的變法。

  大宋是真的想有所改變,不再是被嘲笑的「慫宋」,也不是每年努力賺出來,結果要送給各位鄰居的「歲幣」。

  大宋的朝代生的太晚了,很多天書講的東西,到了大宋已經逐漸變得人盡皆知,掌握了幾乎大部分的東西,能提高都變成了一種「奢望」

  。

  但是,大家都很想要改變這個現狀。

  為此,原本精通如何讓人「背誦並默寫全文」的大宋風流人物,一個個通過死磕,學會了生物,化學,物理。

  有人是實踐派,天書講過的實驗,自己都需要復刻,而天書講的東西比較細緻,不僅有人在講,講完之後還有更為規整,更加全面的視頻課程,一對一私人輔導,價格也不貴,準確來說,根本沒收費。

  有些人是理論派,天書講東西都將就論據,很多觀點,更是一點點推導出來,加上眼見為實的,

  兩撥人都有一個樸實的願望,讓大宋變得更好,並且為此在努力著。

  天書說改善良種,大宋也改善了,王安石變法的不少舉措也是針對了農民,想要幫扶農民有更好的發展。

  比如青苗法,想法都很好,只不過忽略了朝堂的腐敗環境。

  好消息是,現在的朝堂大家也都很努力。

  不努力不行,已經被天書認為大家都慫了。

  很多人能坦然地在朝堂上混日子,是覺得自己屬於錦上添花。

  因為大宋很強,所以有一些人可以混日子。

  大宋很強,人多,各個城市都很熱鬧。

  賺的錢也多,甚至於能讓不少小官偷偷撈點油水。

  但是沒想到,因為戰爭的事情一直被認為是慫包。

  可惡,只不過是求穩,安全至上,怎麼就是慫包了。

  不服,但是沒地方理論。

  而且他們也知道,對於天書這個,喜歡的皇帝都是銳意進取的來說,宋朝太慫也是真的。

  沒辦法,只好努力。

  努力也是有用的。

  他們根據天書教的生物學知識,年年優選良種,自己在實驗田裡面栽種。

  一年發下去的種子比一年的好,一年收上來的種子也比一年的多。

  也從其他國家或是買賣或是交換過來了外族的其他品種的糧食,然後自己種。

  以前是沒辦法進行這樣的操作的,因為種地養活自己都成問題,又談何種些不常規的東西。

  收成誰來保證呢?而沒了收成,餓死又有誰來管呢?

  自然是沒人保證,沒人能

  管的。

  而現在,今時不同往日,良種提高的產量,總算是讓朝廷有底氣給農戶們提供更有安全感的行徑。

  那就是顆粒無收可以根據往年的納稅記錄,領到不少的農業補助,在往年聽起來像是童話故事。

  甚至還有更加童話的,那就是大宋居然拒絕向周邊國家上交歲貢了。

  這事多新鮮啊。

  也正因為這樣,朝堂氛圍更加緊繃了,需要有人帶兵打仗了。

  如果是往年,直接決定由拿個文官,搭配宦官,倆一起去領兵就好了。

  但是今年,已經改過自新的大宋,朝堂上也有了不少武將。

  武將們在朝堂上生活的還算愉快,作為承了天書的情,才能快樂上桌吃飯的武將,在這段時間承了更多的情。

  因為和以往說幾句話還要擔心是否丟臉的的武將狀態不同了,今年文官們不僅嘴下留情,還會幫武將們說說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