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主要的是,這些時候,他們見面已經少了很多針鋒相對的氣場。

  怎麼回事?

  難道是他們聯起手來打算先把他這個父親給扳倒嗎?

  有的人是等自己年老的時候,才開始忌憚年輕力壯的兒子,害怕會被兒子搶走皇位,於是開始想辦法,找機會,讓兒子失去上位的機會。

  但是李淵不同,他在兒子還沒成年的時候,就開始在兩個兒子之間互相拱火了。

  他用太子之位作為胡蘿蔔,釣著二兒子李世民,「回來就封你為太子」這樣的話,在多次要兒子出征之前都說過。

  即使是聖人,野心也被養大了。

  即將成年的李世民,對自己的大哥李建成是有想法的,兩人實力不相上下,準確來說,他更勝一籌,而大哥就只是因為年長,就被默認為太子,這不合理。

  不是嗎?

  不過,這扭曲的兄弟關係,被天書拯救了。

  天書先是直接展示了未來的結果,到也不是有意的,只不過李世民當皇帝當的太成功,這想不被提到都挺難的。

  本人也是勵精圖治的類型,遇到問題也會在彈幕上問天書。

  每當這個時候,李世民就會想,怎麼不給他開這個彈幕權限。

  也不是不能用醫師的號問,但是感覺像是在借用別人的身份一樣,李世民不太習慣。

  在活躍在「世人」眼裡的李世民只有一個,那就是那個已經當上了唐太宗的李世民。既然這樣,那他做回自己,也是沒問題的吧……

  只不過,這個心理活動被已經是皇帝的李世民知道的話,大概會一邊流淚一邊自怨自艾。

  「我」竟然詛咒「我」死,他不知道「唐太宗」這個稱呼是我死了之後,被供在廟裡才有的廟號嗎?

  不,他知道,他就是故意的,嗚嗚,觀音婢~

  很符合對李世民的哭包刻板印象了。

  當然,也有在正常看天書的「教程」研究那個「複印」的。

  比如康熙。

  康熙是知道國外的發展水平的,他甚至比國外的普通人都知道,畢竟普通人有些維持溫飽都困難,更別提研究科學了。

  不過他對這個複印機器是完全不了解。

  了解才出了問題,畢竟,即使是國外,都沒有到這一步的。

  在自己腦子裡各種搜尋不到的時候,康熙斷定這是和蒸汽汽車一樣,是能被他當做大清的「專利」,再反推銷出去的。

  而蒸汽汽車,在康熙發現南懷仁看不見「天書」的時候,已經果斷從他手裡買下了版權,用在大清的官位,換來了大清對蒸汽汽車的署名權。

  就決定叫做「大清」。

  在天書說了後世對各個朝代的認可度,表示漢、唐的認可度最高,而在皇帝中,明顯得到天書偏愛的就是「祖龍二鳳野豬」三人組。

  康熙不滿意,即使知道自己和兒孫創造了「康乾盛世」他也不滿意。

  卷王之所以卷,就是為了個身前身後名,所以,他對於天書放出來的東西,都很注重再推行下去,甚至會改良加工再往下推。

  比如和良種一起下發的有促生長的肥料,也有殺蟲除雜草的農藥,價格雖然會提高些,但是直接在包裝上打了統一定價,在各方面努力為農民考慮。

  不是他多愛民,而是他想當個「好皇帝」,在別人心裡的。

  古代的好皇帝,是很好當的。

  經歷過元朝的荒誕統治,在戰火紛飛中夾縫生存,每天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有了朱元璋打跑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明朝沒那麼好,但是明朝給吃飯,能活著,那明朝就是好的,朱元璋就是好皇帝。

  清朝亦然,有頭有臉的人,才有發聲的機會,底層的只求活著。

  而農民,靠天吃飯,天災一來,收成全無,想活著是真的不容易。

  在康熙研究出來,又是免費實驗,又是定價銷售的,民心起來的速度比改良火炮的速度還快。

  嘗了甜頭之後,康熙就又開始走高端路線。

  這個高端不是手段有多高明,而是不坑窮人。

  關於「蒸汽汽車」,康熙已經研發出來了,當然,他研究的實際上是內燃機驅動的,而不是蒸汽機驅動。

  但是

  他沒向大家介紹,只說研發出來「大清汽車」。

  蒸汽機用煤炭、石油、天然氣,內燃機用柴油,當然前面的也能用。

  只不過,內燃機汽車更快。

  康熙是從他筆友那裡交換的研究團隊,用的絲綢、瓷器、茶葉這些交換了人,許諾了這些研究人員高薪。

  讓他們來教會了大清的人,在進一步研究。

  麻煩是麻煩了些,但是康熙不想「自己的榮譽」裡面摻雜了別人的功勞。

  所以,即使之後的研發,他自己把奏摺往自己兒子們身上壓,都抽出了時間。

  好在,他在研究這方面有些詭異的運氣,又或許是作為皇帝,有國運加成,沒失誤幾次就找到了正確的路徑,就是花的錢比想像中的多很多。

  但是,康熙有自己的辦法,他從被天書點名的「九子」裡面拎出來了看起來最有商業頭腦的。

  老九胤禟。

  看起來很會賺錢,也有這個腦子,不過就是太好騙了,他和老十、老十四,被老八籠絡地,老八指哪兒他們打哪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