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房玄齡有些悲觀,天書說的「由盛轉衰」,竟然是在陛下的曾孫輩就開始了。

  難怪比漢朝還短。

  不行,得改變這個未來!

  有人「為後人計」,是擔心自己的子孫後代過得不好。

  房玄齡和魏徵他們,都不太擔心自己的子孫後代,從天書出來之後,就更不擔心了。

  好就好,不好就不好,反正這世界這麼大,這麼多人,誰能記得他們呢?

  但是,如果有人想影響大唐……

  他們就會很生氣了。

  因為啊,這中國歷史才多少個朝代?我們大唐想在裡面脫穎而出,容易嗎?

  沒道理,開國的人殫精竭慮的,後面坐享其成的人反而肆意糟蹋。

  可惡,殺了吧。

  當然,也是氣話,真這麼好殺,這天下早就換人做了。

  不是指他們去當,而是他們這些人都不靠譜,會有別的人把他們擠掉。

  李世民算是對自家這些越發殺氣騰騰的下屬們沒轍了,該怎麼跟他們表明,就算是表現得殺氣再重,也不會輕易和國外開戰呢?

  讓承乾解釋試試看?

  「父皇,

  不知誰家的叫隆基,不如我們把他找……」李承乾說的話也是一股子殺意,就是過於流於表面。

  「行了行了,火藥是厲害,但是長途運輸有中途爆炸的風險,朕讓誰去都不會讓你去的,趁早死了這條心吧。」

  李世民看都不看突然間外露出傷心的,他都不知道魏徵這個不假辭色的人是怎麼調教的,他好好一個端莊的兒子,現在就差眼淚說掉就掉了。

  究竟是魏徵有這麼一項不為人知的哭技,還是杜如晦?或者房玄齡?

  總而言之,李世民不願意承認,愛哭,這是他的基因問題。

  最多是他的臣子們,把李承乾身上的基因激發了而已。

  李隆基此刻比誰都想死,他環顧四周,自己身邊坐著心思莫測的太子、還沒搞清楚狀況的大詩人,好像沒一個有用的。

  算了,回宮,要召集百官開會了。

  李隆基,一個因為自己多嘴,所以被迫知道了自己不堪的未來的。

  緊急公關,一定要緊急公關。

  還沒定下自己的未婚妻子的壽王,知道這樣的「未來」的時候,都一臉懵,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

  父皇,父皇向來英明神武。

  現在是盛世,即使是知道未來陛下會昏聵,但是也沒有人把這個罪往壽王妃身上怪罪,沒有人比他們自己更清楚。

  那「壽王妃」即使是未來,也不過是「他們」給大唐找的一塊遮羞布。

  禍亂大唐,又豈是這樣一個身不由己的女子能做到的事情。

  唐宋都緊急開始危機公關,江思瑤又慢悠悠地開始講起來了印刷的事情。

  【好了,這都是題外話了,我們再講回來印刷的事情。

  活字印刷術比雕版勝在它「靈活」,和一次性製作一整套的雕版比起來,做好單字的,然後根據要印的文章拼起來,會更加節省材料。

  除了畢昇之外,元代王禎也製作過有新意的辦法,木活字、輪轉排字等都挺有用,在江浙一帶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廣。

  只可惜,當朝者很少用。

  可能是宋的穩定時期不多,而繼任的元朝,又不怎麼把漢人當人。

  嗯,元朝他們甚至也不把自己人當人,很多底層的

  蒙古人活得不如漢人,畢竟在中原,蒙古人會的放牧沒辦法開展,而漢人多少還能自己種個地。

  也可能是改成活字之後,需要在產業鏈中改動的比較多,商家們也不樂意有這種改動,這就讓了雕版印刷術得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間,沒有完全被活字印刷給擠占掉。】

  元朝的百姓大多生活的渾渾噩噩,連吃飽穿暖都成問題的時候,自然也不會考慮到,比較自己和漢人的生活水準。

  畢竟大家一般情況下都一樣爛。

  但是江思瑤這話,讓元朝的當權者就很不開心,他們不開心是覺得,辛辛苦苦忙活了這么半天,結果自己人活得還是沒有漢人好?

  為什麼?

  憑什麼?

  元朝君臣的矛盾一下子就被激化了,一時之間大家都在分析,究竟是誰的問題導致了這個朝代這麼爛。

  那自然是所有人的問題,治國如果是一時的爛,那有可能是一個人的問題,但是一直都爛,想推脫給別人都難,雪崩的時候,哪裡有無辜的小雪花。

  他們都是砸向元朝百姓的奪命稻草。

  和元朝不同,被評價暴君的嬴政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他知道自己的手段是激進了些,但是平穩的政策不一定能壓得住那些藏在暗處的,各自有各自小心思的人。

  再說了,胡亥都已經管住了,平穩溫和的手段讓扶蘇去做就好了。

  他可以負責更加殘暴一點,讓百姓知道扶蘇的好。

  在趙高被殺的當天,胡亥就已經站在了修城牆的地方,甚至是給他做了個自我介紹的,姓甚名誰,為什麼會來修城牆。

  自從天書出現之後,蒙恬手底下修城牆的兵就喜歡給每個「新來」的都介紹一下。

  最開始是自己介紹自己,想有個後世留名的機會,萬一在場的人能活很久,有很多後人,說起自己的往事的時候,還能說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