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力,但是那可是大秦,如果不是有胡亥這個敗家子,怎麼都能再活一段時間,哪裡輪得到他劉邦來摘桃子。

  但是,四百年唉!他大漢是最長的!所有的朝代中最長的!

  後人都自稱為漢人唉!

  不是楚人,不是趙人,更不是周人、秦人,而是漢人!

  這說明什麼啊?說明他大漢做的最好,他劉邦作為這個開國皇帝,自然是最厲害的。

  他的那個後人,劉徹和嬴政齊名,秦皇漢武,那他劉邦高低也是千古一帝中的一個吧。

  劉邦是越發自信,也是越發有偶像包袱。

  他一開始是有些覺得韓信、張良、蕭何有點功高蓋主的,已經有人在他耳朵邊說這三個人的壞話了。

  正所謂木秀於林,鶴立雞群,這三個人表現地過於優秀,就會擠壓別人的利益,而這種狀態,也必然會給他們招來嫉恨,招來殺身之禍。

  就比如,劉邦知道,張良他們仨人實際上並沒有跟他搶皇位的意思,如果喜歡當領頭人,張良和蕭何早就能當,還用得著等到現在嗎?雖然皇帝這個名頭是代表了更大的利益,但是他們不是短視的人,曾經就能看得出來這個利益。

  至於韓信,這個人是真的囂張,還是不動腦子的囂張,劉邦有時候都羨慕,不知道這個人怎麼在打仗上有那麼高的天賦的,或者說,有那麼腦子,但是根本不想用在交際上,簡直是一團糟。

  先是衣錦還鄉鬧出了事情,還有被人攛掇了幾句話就原地自稱楚王,一樁樁一件件,都有種不帶腦子的感覺。

  如果不是天書,劉邦真不知道自己能忍韓信忍到什麼時候,或許明年就會殺了他。

  但是因為有了天書,劉邦想要的突然就變多了,他的胃口被天書的介紹,一點點養大了。

  知道了這個世界那些方士掌握的並不是歸屬於「神明」的範疇,而是人能學會的東西,知道這個世界有更多的地方,而大漢居然在裡面不算是最大的!只在這名叫亞洲的地方,算是最大。

  這怎麼能行?

  劉邦和韓信難得有了同樣的念頭,那就是打,占據更大的地方,大漢怎麼能不是最大的地方?這世界都應該屬於大漢!

  不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

  倆再想打仗,再想開疆拓土,韓信再有能力,也需要有個最重要的東西。

  需要有糧草的支援,即使是再強的人,也沒辦法不吃不喝一路打勝仗的,哪怕是沿途一直劫掠,也劫掠不了供應整個軍隊的糧草。

  最主要的是,韓信想的是,如果走海路,那就直接去打那個什麼日不落。

  如果走陸路,那就直接一點點打過去,打過去的地方就是屬於大漢,即使那些人說著韓信聽不懂的話,大漢的土地這麼多,聽不懂的「方言」可多著呢,韓信不歧視他們,也不能劫掠大漢的子民。

  一下子就成了個閉環。

  但是韓信也不是沒有見識,他從天書口中,結合現在的情況,覺得有一條路很適合他。

  那就是他韓信帶兵推進,然後劉邦安排人開始做那個「火車」,他開疆拓土到哪裡,劉邦就跟進到哪裡,有了「火車」,運送糧草也不過是須臾之間。

  他也就不用擔心後勤跟不上的問題,至於糧草的來源,有了新地方就讓新地方一起用新的辦法種地,他打不了等一年再往外打,多簡單的事情。

  韓信越想越覺得,這個辦法可行,甚至能一直打到他垂垂老矣,再也不能打仗的時候,總是會有地方給他供糧的。

  韓信甚至寫了完整的奏摺上書,最後還是劉邦,他,蕭何和張良三個人來分析這件事的可行性。

  基本上不可行,就是天書嘴裡的「理論上來說」的可行。

  畢竟,新開拓的地方會乖乖照做嗎?土地質量和現在一樣嗎?適合種地嗎?

  等等不同的因素導致著這件事無法像韓信幻想中的那樣,打一國,養一年,再打一國。

  更主要的事情。

  「那什麼火車,我們還一點頭緒都沒有呢。」劉邦有點不好意思,畢竟這方面一直是他在安排人負責。

  韓信倒也沒有表現地多麼震驚,甚至可以說是冷淡,「哦,想到了。」

  這幾個字可是把劉邦給弄惱火了,他罵罵咧咧,「想到了?想到什麼了?是我不想嗎!現在多出來的料都已經能發一個軍營的盔甲了,但是這個火車真的很難啊。」

  劉邦的訴苦韓信充耳不聞,劉邦的話韓信當場就信。

  「給我們軍營一人一套。」

  「什麼?!」劉邦是真沒想到,這個人是真的油鹽不進,「你心裡除了軍營和帶兵打仗,究竟還有什麼?」

  「還有讓全世界都屬於大漢。」

  這話說的,別的不提,讓劉邦著實開心了一陣子。

  然後韓信補充,「到時候你能不能分點地方給我,讓我稱楚王啊,我是真的想稱楚王。」

  「啊,好說好說,你要多大。」

  劉邦飄飄然。

  「沒多大,那個日不落就挺好。」韓信直接獅子大開口,全場靜默。

  劉邦等了一會,發現韓信沒有改口,甚至十分認真的表情,於是劉邦再說。

  「那個,你再問我一次。」

  「你能不能……」韓信話還沒說完呢,就被劉邦打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