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都沒什麼救了。

  朱標在知道自己會早死的時候,都沒有這父子四人在級面前刻意表演的小劇場來的失語。

  大明不會是要完了吧。

  算了,按照天書和彈幕上展示的,除了明朝

  之外,唯一出現的陌生王朝只有清朝。

  先明後清,也不知道之後的朝代是怎麼起名的,頗有他父皇的強迫症。

  已經是個合格的大明太子的朱標,已經體會了大明王朝的君臣過度關心的朱標,現在已經是個合格的養生老手了。

  不養生也沒辦法,都不太靠譜的樣子。

  自從李善長都給開始接近他,給他推薦早起早睡的秘訣了。

  也不是朱標不相信,主要是他不是不知道自家老爹的工作量,也知道這些朝廷重臣的,因為部分已經開始經他的手了。

  像是劉伯溫給他推薦的保持黑髮的秘訣,光看劉老先生頭上依舊有黑髮,可信度還是挺高的。

  但是李善長李老先生,要是這份秘籍是你孫子提供的……

  那也不太信。

  別的地方學校的作息是什麼樣子的,朱標不知道,但是就在朱元璋和朱標眼皮子底下的學校的作息,是朱元璋一手設置的。

  因為覺得父母很少有能早上把孩子送出門,晚上再去接回家的,讓僕人接送,父皇又替人家擔心,萬一遇見惡僕,把小孩直接帶走了。

  於是乎,在京城的學校都是住宿制度,也沒有像是工作那樣全年無休,是月休制,一個月給小孩休息一天,剩餘時間都是在學校里醒了就學習,學習完了就睡。

  已經在學天書教的內容了,當然,基礎的四書五經也沒落下,一整個就是可以配合科舉改制的狀態。

  就是寅時學習,亥時休息,一天只睡兩三個時辰,李公的孫子都拿不出一份合適的早起早睡的秘籍出來。

  像是李善長這樣,急病亂投醫的、但是本質上還是關心他導致的,還有很多,不少和父皇一起打江山的叔叔伯伯,對他都是極好的,在父皇不是天子,他朱標不是太子的時候,這些叔伯就很不錯。

  朱標知道,是因為,他的存在就代表著,父皇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是後繼有人的。

  父皇二十七歲才生下了第一個孩子,也就是朱標他自己,讓跟在父皇打江山的人心定了下來。

  也正是如此,他們才會這麼關心他的身體。

  朱標清晰地從他們的眼裡看到懷念,也看到惶恐,像是在懷念當場純粹的打天下

  的日子,又像是在懷念曾經的陛下,更是惶恐於天書說的未來。

  沒了他朱標之後,父皇真的會發瘋嗎?

  朱標想了想,如果是父皇要扶持自己的兒子,他的孫子的話,那確實有些難度的。

  現在朱標還沒有兒子,他的長子朱雄英是在洪武七年才出生的,兩年後,朱允炆是他的次子。

  比較無奈的是,朱雄英甚至還死在朱標的前面,而在朱標去世之後,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朱元璋,力排眾議立了年幼的朱允炆為皇太孫。

  從藍玉開始下手,為了朱允炆的皇位穩固而鋪路。

  這樣的朱元璋,把僅剩的人性全都留給了年幼的孫子朱允炆,面對其他人是標準的只評估他們的價值,而不在意他們的情感。

  甚至連忠誠他都不需要他們對他擁有,只需要有懼怕,懼怕他這個滿手獻血的君王,對大明律法有著最基本的敬重就行。

  別說,雖然不講情面,但是有用。

  因為,人總是怕死的,朱元璋也不是元朝那樣一味的殘暴不仁,他對大臣殘暴,他對貪官不仁,他卻依舊想著百姓。

  從推廣棉花就能看出來,依舊是個想著讓百姓過好日子的皇帝。

  因為經歷過元朝,末代元帝昏聵,不僅不理政事,且荒淫無道,大名鼎鼎的「十六天魔舞」,便是這位元帝當皇帝這麼多年給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東西。

  不得不說,有了他之後,百姓對朱元璋的容忍都提高了很多,而朱元璋勤政愛民,是暴君更是明君。

  或許正是知道朱元璋「有救」,跟著他的老臣們,才會一直對他抱有期待,對大明抱有期待。

  可惜,繼承朱元璋皇位的朱允炆是個不折不扣的廢物。

  仁愛卻又看不清大局,有文采也十分有限,甚至都做不到慷慨慷慨赴死,雖然在《明太祖實錄》中留下了朱允炆自焚的信息,但是他的死活卻一直是歷史的謎題之一。

  像是這樣的謎題,在他之前有唐代明明才華橫溢但是想不開跟在人去造武則天反,還出師未捷身先死,沒做成點事情就失敗了的駱賓王,也是死因成謎,各種說法都有一點。

  在他之後,有清朝的順治帝,著名的清朝痴情皇帝之一,因為有他和他爹皇太

  極的存在,倆人合力把清朝的皇帝都洗成了戀愛腦的預備役。

  而朱允炆這樣的人設在歷史上也無獨有偶,扶蘇就是他的高配版,不過扶蘇除了善良,也是真的有實力,起碼如果是扶蘇遇到了朱棣,這倆最大的可能性是兩人分別領兵,然後打一架。

  而不是朱允炆這種文不成武不就,被叔叔打到了家門口最終自焚的狀態。

  不過,如果是扶蘇的話,朱棣未必會搶這個皇位,因為扶蘇聽到別人說削藩,大抵是會為了親情據理力爭的,而不是像朱允炆這樣,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大難臨頭又想起來親情,一把好牌打稀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