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書有講過鐵,夏商時期並沒有人工冶煉的鐵,只有自天上來的「隕鐵」,所以這本書的年限大抵是在春秋戰國。

  知道這本書的人,一方面有些懷疑,天書知道,那這會不會是真的。另一方面則是在思索,真的是各個地方的研究方向不同導致以後發展不一樣嗎,是不是該向天書教的這方向再仔細鑽研呢?

  那答案肯定只有一個,是。

  像是劉邦,也早已發現,學會這個對於未來發展是利大於弊的,只不過,像是硫酸、火藥這種如果被大部分人掌握,政權似乎就沒那麼穩固了,危險性太大了。

  他們一邊在安排人學習,一邊又在限制購買各項材料。

  看著火藥被研發出來,就會擔心民間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水平。

  這讓劉邦對韓信的容忍度空前提高了,沒辦法,他總感覺下一秒就會有人想起來把他推翻,總得有個武力值高的人來保護著他。

  劉邦嫉妒韓信的用兵天賦

  ,但是關鍵時刻又離不開韓信。

  原本沒了項羽之後,劉邦是很想要卸磨殺驢把韓信做掉的,還沒琢磨好一個合適的藉口和動手的時機,就被天書這個意外給打亂了。

  劉邦緊急召回了張良、韓信,還好這倆沒有野心,選擇來了,要是沒有沒來,劉邦會更緊張。

  倒也不至於直接和他倆開戰,但是防備心一定是會更重的。

  現在嘛,人是要分輕重緩急的,家養的狼和野外的鬣狗,還是鬣狗的威脅更大,即使還沒浮出水面,劉邦也不能讓韓信現在就噶掉,多少得等有新人頂上。

  就是以韓信這個水準,很難有新人跟他不相上下就是了。

  劉邦就羨慕劉徹,太好命了,竟然有一對舅舅、外甥這樣的戰力。

  當上了皇帝的劉邦怕埋伏在暗處的陰影,巧了,依舊是泗水亭長的劉邦也怕。

  新來沛縣的那位叫張良的,聰明是真聰明,但是危險也是真危險啊。

  劉邦自認自己平時已經很「不拘一格」了,大秦的律法足夠細緻,劉邦也能用自己的二寸不爛之舌,忽悠人和自己一起鑽空子。

  但是這張良,比劉邦還知法犯法,甚至並不在意。

  就拿那火藥來說,劉邦和蕭何也不是沒想著自己制配,但是在他們有行動之前,硫磺、硝石就受到了管控,沒有個正經的原因是買不到了。

  也出來了新規,有能力配製火藥的,官府收編,但私下配製,發現者以謀逆論處。

  謀逆啊!

  劉邦好好的日子還沒過夠,可不想因為這種原因對上大秦的鐵蹄。

  老秦人瘋的很,劉邦之前在豐縣的時候,可沒少見識,作為楚和魏的交界,經歷的戰爭只多不少。

  看到的那些秦國的將士,打仗都比別人瘋一些。

  當然,也成為秦國人之後,劉邦總算是知道了原因,軍功換爵位,堵上性命升官發財的道,能不瘋嗎。

  只可惜啊,他劉邦還是沒有那股子狠勁兒,捨生忘死對他來說難度還是有些大的。

  所以,張良搞小動作被他發現的時候,劉邦第一時間就召集了沛縣原班人馬開了小會。

  與會人員分別是幾人之中職位最高的蕭何,蕭何說什麼

  是什麼的曹參,急得找不著北的劉邦,十分認同張良的范增。

  「我們,還是把張良給……」趕出去吧?

  劉邦這才感覺自己的日子步入正軌,之前雖然是當上了泗水亭長,但是吧,在家裡的地位並沒有得到提升。

  他依舊是遊手好閒的模樣,也沒得到鄉里鄉親的誇讚,父親也沒覺得他有多光宗耀祖。

  但是啊!這一切從他領頭辦了學堂之後都變了。

  他的地位一下子高了很多,買東西的時候,街坊鄰里都主動多送點,作為泗水亭長也更有威信了,在家說話都硬氣了起來,也被父親、祖父狂夸。

  一整個農民翻身把歌唱的狀態,劉邦可享受了,也正是如此,在范增推薦張良、甚至見到拽里拽氣的張良的時候,他沒有拒絕。

  可誰能想到,這張良似乎是真的對大秦心懷不軌啊?

  哎,不是,張良是怎麼做到一本正經教小孩子怎麼製作火藥,還說不難的?

  這真的不難嘛?

  在第一次爆破的時候,聲音巨大,劉邦替張良扛了下來,承認了這個錯誤。

  第二次,知錯犯錯,劉邦以防自己掉馬,主動向張良學習火藥的製作。

  然後,這人就在火藥教學課上給劉邦灌輸一些秦朝不把人當人看的思想,試圖攛掇劉邦謀反。

  劉邦是靠什麼抵抗住張良的洗腦的?

  靠意志力。

  畢竟,已經經受過一波考驗了,范增也是個能說會道的主,不能因為他勸服不了項羽就不把他的嘴炮技能放在眼裡,那是因為人家項羽軸。

  至於為什麼范增勸服不了劉邦,自然是因為劉邦也軸,堅定自己的想法,除非自己想改變。

  堅持自我的劉邦,遇上同樣反秦信念堅定的張良,造成的結果就是。

  這倆硬抗著讓劉邦學會了火藥。

  威力不算大,但是聲勢浩大。

  於是又引來了一波新的人來檢查他們這裡是不是意圖謀反,還好一直以來蕭何和當地縣令的良好統治,大家都安分守己,看起來就很良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