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你得重新培養一批人了。」

  有一種關心是,父親擔心你繼承皇位之後無人可用。

  扶蘇可沒想著這麼快即位,他湊近父皇,大不敬地伸手來rua龍,摸了胳膊就被父皇捏住了手腕,感受到父皇想殺人的眼神後,他連忙解釋。

  「兒臣學了點醫術!向夏無且學的,父皇你別總是提什麼我即位之後,兒臣看父皇還是能再活至少八十年的。」

  「果然是和夏無且學的。」

  知道兒子是不想聽自己說百年之後的事情,嬴政也不趁機教扶蘇直面生離死別,很配合地繞開了話題。

  就是這個話題繞了扶蘇也沒太高興,笑死,這話輕而易舉地貶低了兩個人。

  扶蘇沒生氣,只是嘴巴里嘟嘟囔囔地說著「兒臣這是剛學」「早晚會更厲害的」「夏太醫還是有點技術的」之類的話,只有離得近的嬴政才聽到,離遠些依舊是端莊的、溫和的大秦儲君。

  嬴政覺得扶蘇性子變了,不再一味體諒別人,也不會想要做到身邊人都滿意的程度。

  當然,這其中嬴政也出了點力,他給扶蘇身邊添了點新鮮血液。

  春秋戰國的學術氛圍固然很濃厚,諸子百家的學說各不相讓,但是有積極的將思想主張「賣與帝王家」的還是儒家多一些。

  不過現在大秦以法治國,不學法幾乎斷了升官的路,所以法家的也不太需要往還沒繼承皇位的扶蘇那裡湊,湊過去的都是儒家的人,導致扶蘇聽到的儒家的聲音多。

  換作是以前,嬴政會堅持讓扶蘇自己判斷,一位優秀的皇帝是需要有判斷力的,那麼多奏摺,不是每個人都說實話,一旦被騙,騙子就會越騙野心越大,大秦的國庫就不保了。

  但是嬴政沒想到,扶蘇在判斷力上並不缺,卻有多到溢出的善心。

  現在好了些,保護動植物那就保護吧,比同情不必要的人好多了。

  嬴政覺得天書出現之後,扶蘇改變了很多,以比之前更快的速度成長了起來,像是終於補齊了一部分理論短板一樣。

  扶蘇同樣覺得嬴政改變了很多,變得

  比以往要更注重溝通了。

  以往達不成嬴政的要求,嬴政從態度到行為都很難讓人看出結果,達到了繼續歷練,達不到也依舊是磨練。

  當然,安排給誰是能看出蛛絲馬跡的,接下來的歷練如果變得嚴格,說明達標了,再提升標準,反之沒達標,為你降難度呢。

  現在嬴政會當面和扶蘇分析問題,也會適當地教教應該怎麼做。

  好像是,不再害怕自己的插手會改變扶蘇的想法。

  從原來的,想要培養一個有自己想法的繼承人,而不是嬴政第二版,到現在也能接受扶蘇的想法受到他的改變這件事了。

  這對扶蘇來說是件大好事,因為以前堅持自己的想法,最後和父皇兩敗俱傷,現在堅持自己的想法,但是可以和父皇開誠布公地先私下談,不再是當著大庭廣眾之下「吵架」了。

  父子關係里摻雜的君臣含量總算是下降了,兩人也跟親密了些。

  對此,李斯一直認為是他的功勞。

  和嬴政不同,李斯教導孩子是不吝嗇於自己插手的,甚至,不僅僅是插手孩子的教育,更是包含了孩子的事業、家庭等等。

  他剛接手扶蘇的時候,是認為這對父子是貌合神離的關係,甚至有點覺得是扶蘇的問題。

  光看嬴政的狀態,是遷就扶蘇的,幾個成年皇子,嬴政單單給了扶蘇各種資源,扶蘇被下放去前線,但是熟悉秦國的都知道。

  老秦人都是軍功起家的,想要在朝堂上說話有分量,想要在民間有威望,只當個紙上談兵、舞文弄墨的公子是絕不行的。

  也就扶蘇,陛下傾注的資源像是在培養帝國繼承人,至於趙高推薦的胡亥嘛。

  李斯壓根就不看好,先不提年紀太小連上牌桌的資格都沒有,就拿同樣年紀時候的待遇想比,同齡的扶蘇已經是名師相伴,有清晰的發展方向了,而胡亥,更像是陛下養的寵物,好吃好喝,閒暇時候逗弄。

  李斯是打算做壁上觀的,他的目標是努力當上宰相,然後名垂青史,而不是在自己事業發展正蒸蒸日上的時候,陷入無謂的繼承人風波。

  但是……

  有些人是接觸下來之後,才發現,以前真是想太多。

  李斯是和扶蘇有

  過矛盾的,在郡縣制和分封制的問題上。

  李斯支持郡縣制,而扶蘇則擁護分封制,在那之後,李斯就在默默淡化和扶蘇的聯繫,好的差的都最好不要有。

  當然,不僅僅是這一項問題。

  嬴政此時正值強勢期,李斯的一切行動都會在揣摩嬴政的想法後進行,和嬴政高度貼合,就有不少是和扶蘇完全背離的。

  以前只覺得,一朝天子一朝臣,在陛下時期李斯當個宰相就不錯了,自覺在扶蘇時期告老還鄉。

  現在,帶扶蘇之後,深入了解了這個家庭的問題,發現這對父子能安穩活到現在,全靠彼此互相信任,扶蘇即位的贏面更大,他李斯好像也有機會當扶蘇的宰相。

  於是,長袖善舞的李斯開始處理起來了陛下的家庭矛盾,沒有矛盾,只要有人願意私下溝通,那麼一切都能解決。

  勸不了陛下,還勸不了扶蘇公子嗎?

  好在扶蘇公子也算聽勸,李斯完美解決了這場家庭矛盾,有商有量之後,他們在朝堂都不怎麼吵架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