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或許是他在第一次面向大眾的天書出的活動里得到了第一名,所以很多人來投奔江東,天書覺得江東強盛的願望勉強算是實現,所以沒有想辦法完成那個願望。

  至於讓孫策復活這件事,周瑜自己也是沒有抱有多大期待的,心裡想想就得了。

  他從天書那麼喜歡嬴政,甚至都教了煉丹轉火藥的辦法,給嬴政手下那批方士有個當場就業的機會,都沒給嬴政一顆長生不老藥,就意識到了。

  天書大抵是沒有那個權力讓他們復活的,害,說的也是,這麼個小姑娘,連自己面向的人是真的「歷史人物」都沒發現,依舊是他們問什麼,就好好回答什麼,還在按部就班慢慢學習,也是真的很奇怪了。

  比周瑜更覺得奇怪的,自然是沒辦法像別人講出這個「奇怪」直播間的人。

  知道的都在默默窺屏,看看這場大型「扮演遊戲」什麼時候落幕,最終有什麼目的,以及是用什麼手段「洗腦」了他們,讓他們沒辦法向別人發出警示的。

  而不知道的,面對隔三差五上熱門的這個學習直播間,還以為是什麼輔導機構的炒作手段,根本不帶在乎的。

  周瑜把天書當做是「後人」的好奇心,聰明人總是會想得很多,比如周瑜。

  他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應該是後世在研究,如果插手歷史,會對「未來」世界造成什麼影響這樣的。

  而這一點,周瑜本人也很好奇,所以他儘可能地讓每一個人都別亂說話。

  偶爾有人亂說話,也會被立刻刷屏刷下去,江思瑤根本連個注意到的時間都沒有。

  只不過,為什麼天書遲遲都沒有反應呢?

  按道理來說,種下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果,天書既然是他們的後世,那麼他們已經肉眼可見地和曾經不同了,天書也應該變化了,但是周瑜無論是依據寫下的日記,還是眾人的印象,都沒發現天書有什麼變化。

  性格也好,家室也好,甚至連跳脫的思維也罷,都沒什麼改變。

  那他們改變了什麼?

  周瑜不相信根本沒有改變,那就是「他們」和「天書」應該是有些不同的。

  不是直接對應的?

  周瑜猜測的很準,世界是平行時空,他們別說是在江思瑤這裡學了超前的知識,就算是真的把所有的水平都發展到了和江思瑤同狀態,也不能讓江思瑤那會兒的科技進步到發明時空機。

  天書就算是再想要「業績」,也不至於幹這種一邊建橋,一邊拆橋的事情。

  時空悖論,「我」改變了祖母的命運還會有「我」嗎?

  改變了別的世界的歷史,自然也會改變別的世界的未來,而這也是天書所期待的。

  如果每個世界,華夏的版圖都擴大、擴大、再擴大,那麼它這份千里江山圖,就會……變得更為厲害,擁有更大的權限了!

  也不至於在周瑜的願望裡面挑挑揀揀,還是發給了他一本書。

  書很新,這是自然,天書發給每一位的書都是嶄新的,而且都是用的成熟的紙張工藝,不是竹簡也不是石板,所以夏商周得到的人都將其奉為神跡。

  啊,其他朝代的也有奉為神跡的。

  周瑜沒有過多的對神的敬畏之心,這麼說,倒也不對,他自然也是有點的,但是對知識的渴望超越了這份敬畏。

  書上端端正正寫了三個大字,營銷學。

  這其實是千里江山圖給的綜合了周瑜想要發展江東願望,給的一個比較簡單快捷的方案。

  先做好營銷,高低把江東的優勢宣傳出去,多拉攏些人才,然後有了更多的人,依靠著長江天險,先據守再緩緩圖之。

  周瑜原本還是有這樣的規劃的,只不過,一開始用的金字招牌是他和孫策,江東雙壁,他負責腦力,孫策填補武力空缺,也是吸引了不少人。

  但是聰明人一般也更懂得及時止損,在孫策意外死在無名之輩手上,

  他們對江東就是觀望態度巨多,並沒有多少雪中送炭的人。

  害,仲謀還是得快點撐起來。

  但是這件事呢,已經不適合他出面對仲謀講了,周瑜清晰地知道,孫權已經對自己有了戒備心理。

  周瑜和孫策是竹馬,兩人對彼此的信任勝過親兄弟,這就導致了,孫策從他爹孫堅手裡接手江東之後,周瑜這個腦力派接管的比較多。

  孫策又是閒不住,會天天跑出去剿水匪的性子,很多東西都是要和周瑜匯報的。

  這東吳,表面上是孫權從孫策手裡接過了家產,實際上是周瑜在和孫權辦理交接。

  最讓人無語的事情,周瑜給孫權介紹了工作內容之後,這份工作最後還是回到了周瑜的手上。

  這算什麼?狐狸展示了自己的藏品,然後又裝回去了?

  孫權從周瑜手裡完整接過的,是統領一部分兵馬的權利,而且還不是哥哥的,哥哥原本帶的兵早就損兵折將,消耗的不成樣子,繼承不了幾個人了。

  就這麼些人,一開始還有刺頭。

  不過,再刺頭的人,孫權都管下來了,他也是了解自己的實力的,雖然對周瑜管轄太多有些不滿意,但是也清楚,江東除了自己和妹妹尚香,就周瑜最為中心,再沒找到合適的人之前,是不會貿然和周瑜爭權的。

  但是!他練好了兵,就想要出去溜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