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不過劉邦看著那合成塔,依舊沒想明白,是怎麼做到的。
「這東西,是怎麼捕捉到氣的?難道是什麼仙術嗎?」
劉邦看向蕭何,蕭何也不懂,蕭何約過韓信,看向張良。
張良還沒回答兩人的疑惑,被視線越過的韓信不服氣,當即嘰嘰歪歪。
「真的是,怎麼這麼不信任我,難道我就不認識這個是儀器嗎!至於是怎麼捕捉氣的,安排人一個個吹不就行了!」
韓信這個話實在是太有畫面感了,劉邦、蕭何、張良都想到了在這個機械感十足的機器面前,有人站著,對著裡面吹氣。
不可能,這太魔幻了。
幾人搖搖頭,試圖把這個魔幻的場景搖出自己的腦袋。!
第82章 化學(四十六)
韓信在被迫留在未央宮,不能回封地之後,自然也明白了劉邦的態度。
一開始或許是真的只因為天書的出現而發愁,需要他們來一起想辦法,而現在,劉邦已經開始不信任他們這批人了。
正如同現在大多是聚在一起批改公文一樣,下屬有什麼事情,也都是當著全部人的面一起說的,正經事情很少能隱瞞,至於真要做什麼反叛的事情,那不就坐實了這劉老三的懷疑了嗎?
韓信才不干!
折騰也沒法折騰,認命也不想認命,韓信選擇職場擺爛,歸自己的活,比如練兵之類的,他認認真真,不歸自己的,那就擺爛到大家都一目了然的程度。
比如現在,哼,嘴巴吹氣,除了我誰還能想出來這麼氣人的回答?
劉三也是,這都問,沒看到那大鐵塊嗎,肯定是有送這氮氣、氫氣的地方唄!
韓信被關的悶,其他人也是。
韓信還能練練兵,這些時候,張良把自己屬地的、韓信屬地的公文都推給了蕭何,無他,想不到別的能打消劉邦疑心病的辦法了。
而且張良不比韓信,韓信這傢伙,在軍事上用兵如神,平時勾心鬥角,真的會被人一害一個準,而張良本人就是八百個心眼子都趕不上的程度,正經安排公務,劉邦都得懷疑,不如不干。
不過,不幹事之後,確實從劉邦那裡接收不到一些背後懷疑的目光了,改成擔憂了。
張良這幾天總是聽陛下和蕭何在叨咕,成年人不愛幹活,是什麼原因?難道是知道後世太多了,於是準備超脫了?
張良就無語,要不是想矜矜業業把大漢延續下去,這時候他都要拍案而起了。
說壞話別和人同一個屋子,長了耳朵,聽得見!
然後這倆傢伙對韓信就是另一個態度,認為是一直沒仗打,憋出毛病了。
在此之前,替韓信這個腦子裡根本沒有清晰的對自己封地的認知,連地方有多大都不清楚,只知道有幾個縣,哪些縣都講得磕磕絆絆的。
張良知道的多些,他在嬴政還活著的時候,四處遊走,尋找機會買兇殺嬴政的經歷並不是白白浪費時間,雖然嬴政沒有被他買的兇殺死,但是各處地方他了解的還算
多。
再結合一下現有的資料,知道的比韓信這個現管要多多了,處理公文也顯得十分得心應手,就像是早就做了這樣的準備一樣。
現在張良想想,果然,最大的敗筆還是替韓信處理了公務,這實在是會造成他和韓信關心很好的誤會。
韓信擅長打仗,他張良勉強能穩住內政,真要攛掇到了一起,就算是張良自己都有些懷疑。
害,一時的心軟竟然造成了自己要當個昏庸無能的上級,張良於心不忍,只好又把公務外包給了蕭何。
蕭何,特別靠譜!這是多年戰爭磨合下來的信任,無論是他有什麼樣的謀略,韓信需要發動怎樣的奇襲,亦或者是哪裡又掉了什麼鏈子,蕭何都能像是神兵天降一般,彌補上所有的缺漏,讓一切完美的推行下去。
交給蕭何,張良很放心,韓信也很放心,劉邦雖然會覺得蕭何的權限太大,但是畢竟是一直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也很放心。
唯一不太放心的,是蕭何本人。
有些人是習慣性比常人多想些的,當然,蕭何並不是懷疑劉邦會覺得他反叛,畢竟他和劉邦的關係,那是真的多年來的老交情了。
在沛縣,兩人一起當秦朝的小官,一個是縣衙里的文書,一個是泗水亭長,劉邦的這個官職,蕭何還是有出力周轉的。
而後,秦朝覆滅,沛縣縣令想要起義,也是蕭何、曹參他們這批人,向縣令推薦了劉邦。
沛縣的官兵留著的不多,劉邦的人反而多的很,優勢在劉邦,這也是他們起義之初。
蕭何對劉邦的信任,是從一開始能推選這個人,認這個自己一直看在眼裡的、吊兒郎當的、遊俠做派的人當主公開始的。
他自然也知道,權勢能改變一個人的心,從原來的仗義疏財,到利慾薰心,背後可能只需要一點點錢權誘惑,或者更多點的利益。
蕭何不放心的也在於這裡,當然不是覺得劉邦不似當初,而是覺得,自己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手下人知道的太多,萬一因此產生了什麼不該有的心思。
蕭何想制定一個能適用於現在的大漢的律法,照搬秦朝,或許會過於嚴苛,也或許會讓一些原本就十分厭惡秦朝的人,比如張良,覺得十分不適應。
這個想法他還只和陛下在私下裡提過,沒有正式的上奏摺,這些天呢兩個人絞盡腦汁在思考,閒暇之餘就是分析分析另外倆又在搞什麼么蛾子。
「這東西,是怎麼捕捉到氣的?難道是什麼仙術嗎?」
劉邦看向蕭何,蕭何也不懂,蕭何約過韓信,看向張良。
張良還沒回答兩人的疑惑,被視線越過的韓信不服氣,當即嘰嘰歪歪。
「真的是,怎麼這麼不信任我,難道我就不認識這個是儀器嗎!至於是怎麼捕捉氣的,安排人一個個吹不就行了!」
韓信這個話實在是太有畫面感了,劉邦、蕭何、張良都想到了在這個機械感十足的機器面前,有人站著,對著裡面吹氣。
不可能,這太魔幻了。
幾人搖搖頭,試圖把這個魔幻的場景搖出自己的腦袋。!
第82章 化學(四十六)
韓信在被迫留在未央宮,不能回封地之後,自然也明白了劉邦的態度。
一開始或許是真的只因為天書的出現而發愁,需要他們來一起想辦法,而現在,劉邦已經開始不信任他們這批人了。
正如同現在大多是聚在一起批改公文一樣,下屬有什麼事情,也都是當著全部人的面一起說的,正經事情很少能隱瞞,至於真要做什麼反叛的事情,那不就坐實了這劉老三的懷疑了嗎?
韓信才不干!
折騰也沒法折騰,認命也不想認命,韓信選擇職場擺爛,歸自己的活,比如練兵之類的,他認認真真,不歸自己的,那就擺爛到大家都一目了然的程度。
比如現在,哼,嘴巴吹氣,除了我誰還能想出來這麼氣人的回答?
劉三也是,這都問,沒看到那大鐵塊嗎,肯定是有送這氮氣、氫氣的地方唄!
韓信被關的悶,其他人也是。
韓信還能練練兵,這些時候,張良把自己屬地的、韓信屬地的公文都推給了蕭何,無他,想不到別的能打消劉邦疑心病的辦法了。
而且張良不比韓信,韓信這傢伙,在軍事上用兵如神,平時勾心鬥角,真的會被人一害一個準,而張良本人就是八百個心眼子都趕不上的程度,正經安排公務,劉邦都得懷疑,不如不干。
不過,不幹事之後,確實從劉邦那裡接收不到一些背後懷疑的目光了,改成擔憂了。
張良這幾天總是聽陛下和蕭何在叨咕,成年人不愛幹活,是什麼原因?難道是知道後世太多了,於是準備超脫了?
張良就無語,要不是想矜矜業業把大漢延續下去,這時候他都要拍案而起了。
說壞話別和人同一個屋子,長了耳朵,聽得見!
然後這倆傢伙對韓信就是另一個態度,認為是一直沒仗打,憋出毛病了。
在此之前,替韓信這個腦子裡根本沒有清晰的對自己封地的認知,連地方有多大都不清楚,只知道有幾個縣,哪些縣都講得磕磕絆絆的。
張良知道的多些,他在嬴政還活著的時候,四處遊走,尋找機會買兇殺嬴政的經歷並不是白白浪費時間,雖然嬴政沒有被他買的兇殺死,但是各處地方他了解的還算
多。
再結合一下現有的資料,知道的比韓信這個現管要多多了,處理公文也顯得十分得心應手,就像是早就做了這樣的準備一樣。
現在張良想想,果然,最大的敗筆還是替韓信處理了公務,這實在是會造成他和韓信關心很好的誤會。
韓信擅長打仗,他張良勉強能穩住內政,真要攛掇到了一起,就算是張良自己都有些懷疑。
害,一時的心軟竟然造成了自己要當個昏庸無能的上級,張良於心不忍,只好又把公務外包給了蕭何。
蕭何,特別靠譜!這是多年戰爭磨合下來的信任,無論是他有什麼樣的謀略,韓信需要發動怎樣的奇襲,亦或者是哪裡又掉了什麼鏈子,蕭何都能像是神兵天降一般,彌補上所有的缺漏,讓一切完美的推行下去。
交給蕭何,張良很放心,韓信也很放心,劉邦雖然會覺得蕭何的權限太大,但是畢竟是一直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也很放心。
唯一不太放心的,是蕭何本人。
有些人是習慣性比常人多想些的,當然,蕭何並不是懷疑劉邦會覺得他反叛,畢竟他和劉邦的關係,那是真的多年來的老交情了。
在沛縣,兩人一起當秦朝的小官,一個是縣衙里的文書,一個是泗水亭長,劉邦的這個官職,蕭何還是有出力周轉的。
而後,秦朝覆滅,沛縣縣令想要起義,也是蕭何、曹參他們這批人,向縣令推薦了劉邦。
沛縣的官兵留著的不多,劉邦的人反而多的很,優勢在劉邦,這也是他們起義之初。
蕭何對劉邦的信任,是從一開始能推選這個人,認這個自己一直看在眼裡的、吊兒郎當的、遊俠做派的人當主公開始的。
他自然也知道,權勢能改變一個人的心,從原來的仗義疏財,到利慾薰心,背後可能只需要一點點錢權誘惑,或者更多點的利益。
蕭何不放心的也在於這裡,當然不是覺得劉邦不似當初,而是覺得,自己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手下人知道的太多,萬一因此產生了什麼不該有的心思。
蕭何想制定一個能適用於現在的大漢的律法,照搬秦朝,或許會過於嚴苛,也或許會讓一些原本就十分厭惡秦朝的人,比如張良,覺得十分不適應。
這個想法他還只和陛下在私下裡提過,沒有正式的上奏摺,這些天呢兩個人絞盡腦汁在思考,閒暇之餘就是分析分析另外倆又在搞什麼么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