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還是樹立了衛去病這個標杆,總不能長安無人,作為國都,就太丟臉了。

  劉徹看看榜單前面標註的漢武帝三個字,又看著面前不足自己大腿高的小孩,心理感慨。

  快長大吧,長大了朕才能多一個武將,攻打那些不尊重大漢的國家也能多個人。

  當然,現在也沒停就是了,衛青這段時間是休息的時間段,天書對霍去病的鐵口直斷,讓劉徹慌得很。

  生怕這一家子都是易碎的體驗卡,於是徹頭徹尾打一場勝仗之後,就安排人先休息。

  好好保養,下次還得出征呢!

  而下次,已經在計劃中了!

  這次榜單上的第一位的願望十分對劉徹的口味,因為這位叫做百政的南陽人,要實現的心愿是,讓天下農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這是個心中有家國大義的人才啊。」

  特別是在這樣的願望之後標註的是本人最強烈的願望,更讓人覺得這人是真的愛國為民。

  「這個人一定要找到是誰,別找錯了。」

  劉徹一邊安排大臣按照名單去找,一邊吩咐繡衣使者偷偷跟著,雙管齊下,也怕有別有居心的人掉包。

  各朝各代都有這個榜單,不過榜單上並不一定能排全一百個人。

  和現代不同,古代缺少的東西太多了,缺少現在便捷的網際網路,有任何不會的、不對的都能在網上找到答案。

  還有各種便捷通訊,詢問他人變成了特別簡單的事情。

  而古代則不同,要麼像李斯、霍去病一樣,本身擁有學習資源,要麼就只能如同周瑜、項羽那般另闢蹊徑,當然,後者也是有學習資源的。

  即使是如同項羽那般不走尋常路,沒有一個好的師傅也是很難帶的,秦時期百家學說依舊盛行,墨家門徒遍布天下。

  越往後這個方案被實施的可能性越低,在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墨家的生存空間在之後百年被擠壓的一乾二淨,當然,也不僅僅是墨家。

  之後的手藝人,有條件的會溯本求源,比如魯班天子元順帝,木匠皇帝明熹宗。沒條件的甚至有做手藝人只

  為了討一口飯吃的,能全乎做一個東西便是極好的事情了,能吃上飯,教別人可能語言上都說不明白。

  也有人試圖去學一門手藝來上這個榜,於是世界上多了一位手藝人,還在鞏固基礎呢。

  至於項羽為什麼跳過了基礎鞏固這一步驟?

  那自然是他力大無窮,啊不,那自然是這位墨家人也是他家的人脈。

  有純靠自己的嘛?也有。

  比如百政,他能到第一,是通過給人代寫家書、教人算術等等換來的。

  如果知道百政,那就會了解,這人正常的出場時間是在劉徹晚年,窮兵黷武、百姓生活艱難,於是有了農民起義,這位百政和另一位叫梅免的,都是南陽起義的。

  在被江充等人帶兵消滅之後,也有自發的農民接過這接力棒,只為了讓天家看到農民生活的不易。

  而現在,百政的努力也是為了這個。

  和曾經一股腦的努力打仗的狀態不同了,現在的大漢不僅對外強勢,對內也努力在扶持發展。

  只不過吧,對外能靠挑釁逼對方國家殺來使的大漢,對內指導農民種地也是比較暴躁的。

  差不多是這樣的。

  百政自己就會種地,不過普通農民哪有什麼渠道去正經搞什麼雜交實驗,但是吧,大家都能看的到別人家的長勢,每年也都了解一些,也會和長得好的人家換點種子,來年和自己家的混著種。

  老農的經驗原來變成書面的東西,叫做雜交實驗,有機會通過這樣的實驗得到更加優質的種子。

  而朝廷的動作也是難能可貴的快,隱約有風聲說是,快是因為要接著看天書需要研究出來,百政是個儒學腦子。

  做事論跡不論心,有心為民那便是極好的了。

  之後天書提出來的暖房,沒有大面積的實施過,不過已經建立了試點,這也是天書教會的詞。

  他們縣城沒有,不過南陽郡有一座不算透明的,看起來泛綠的玻璃房子,還算結實,下雨的時候都好好的,也沒有人手欠砸石頭什麼的,大家都維護的可好了!

  裡面種了些水果,去年過年的時候,郡守還發了,雖然沒多少,但是百政也領到顆棗,也是朝廷的心意。

  不過今年

  開始,這些關注農業的政策就又少了很多,百政那叫一個揪心!

  民以食為天,食物得要種出來,農民才是國家的根本啊!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推出,比如還是發了一些牛糞蛋子,是郡守安排各個縣互換的,他們縣稍窮一些,縣裡養的牛也不多。

  牛是耕牛,一般是縣裡用上面撥下來的錢款養,然後各家需要的時候借出去工作,不過也有有錢的地主家裡自己養了,也是少數。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百政真的很想官府再扶持扶持農民,很多時候農民不是不願意學,只是了解的知識太少,即使有新鮮的東西,一時半會兒難以學會,但是多聽多練還是能會的。

  很多下來教的小吏,態度從和藹可親逐漸變得暴躁,但是沒有一個農民會嫌棄,大家都是腆著張笑臉問自己不懂的問題。

  很多人會問三遍、四遍,喜笑顏開的反覆確認一些比較基礎的問題,把人問煩了開罵,也不和人吵,只開開心心的繼續互通有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