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七卻問:「祖母為何這樣安排?」

  老太太緩慢道:「菱丫頭伺候我多年,如今她既有這樣的孝心,少不得要成全她。」

  顧七神色微冷,不再說什麼。

  這件事和其他幾房無關,且也看出屋內氣氛暗涌,一時無人說話,屋內沉默下來。

  大雪又落過幾場,顧府的青磚石地面白了又干,幹了又白,老太太是在一個雪夜過世的。

  哭聲震天,榮怡堂里掛上白,菱月終於在榮怡堂里見到了顧七。

  他瘦了,臉上的線條越發分明,一雙鳳眼變成了淡紅色,菱月心想他一定很傷心。

  物換星移,如今她已經不可能走到他身邊,去安慰他、陪伴他。

  她和他之間隔了這麼些人和事,距離竟變得這樣遙遠。

  幾位老爺已經上表朝廷,請求回老家金陵為老太太丁憂。再過幾日,等一切準備就緒,一眾人就要扶靈去故土。

  同去的除了老太太的兒子一輩,再就是菱月,另外就是隨侍的下人。

  西廂房裡的幾個人,菱月都有安排。

  陳婆子一家老小都在京城,自然是要留下的。綠波的家人也都在京城,她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菱月便做主讓她留下了。鈴鐺的親人多在金陵,倒是很願意和菱月同去。

  菱月把這些人的去留告知了大奶奶,她原本不想往身邊再添人的,不成想芳兒卻找上來,老太太沒了,榮怡堂眾人都要另尋他路,芳兒家裡對這個姑娘可有可無,芳兒寧願跟著菱月去金陵。

  菱月抓緊時間和梁氏見了一面。

  這段日子,梁氏早為這個姑娘在家裡狠哭過幾場,如今母女相見,梁氏又哭成了淚人兒,對著菱月又是心疼又是埋怨的。

  「……娘是一再地叮囑你,別管旁人的事,別管旁人的事,先顧好你自己,你就是不聽。原本一切都好端端的,忽然變成這樣……你還這麼年輕,以後可怎麼是好?」

  菱月拿熱巾子給梁氏擦臉,等梁氏情緒平復下來,試著分析給她聽:「老太太不在了,我身上少了一層護身符,二太太又不喜歡我,我留在這裡未必就好。相反,我去了金陵,以後就是給老太太守過孝的人,有這一層在,以後不容易受人為難。再來,避開這些妻妾爭寵的事,在金陵平平靜靜地過日子難道不好?有顧府養著我,還有丫鬟伺候,多少人想過這樣的日子還不能呢。」

  梁氏沒聽進去多少,哽咽道:「男人都是善變的。七爺身邊已經有了新人,過幾個月再添個孩子。到時候嬌妻幼子的,過個一年半載,誰還能記得你?」

  這一點菱月倒是相信,並且也是這麼希望的。

  七爺已經有了新的生活,以後也無需再見到她。她希望他能儘快地把她忘掉,連同她帶給他的那些傷痛,把不愉快的事情都忘掉,好好開啟新的生活。

  臨走之前,梁氏和菱月約定,等菱月一年守孝期滿,梁氏夫婦二人便想法子也去金陵,到時一家也可團聚。

  分別的日子到了,主僕互道珍重,彼此都覺唏噓。

  綠波忍不住流淚,心中頗有感觸,當年甄姨娘進門的時候是多麼的前程似錦,如今竟是這樣的結局。

  天寒地凍,送靈的車隊一路排出去老遠,菱月坐上馬車,顧七等人一路把車隊送出城門,折返之前,顧七往菱月所乘的馬車望了一眼,車簾靜靜垂著,全程都是一樣的安靜。

  雙方在城門口分別,目送車隊緩緩啟程,顧七也不再逗留,翻身上了馬。

  一陣遠去的馬蹄聲,菱月靜靜掀開帘子一角,望著那人漸行漸遠的背影,很快就消失不見了。

  臘月里河面都凍上了厚厚一層,水路不通,一行人趕了小一個月的官路,終於趕在年三十之前趕到了金陵顧府。

  人疲馬乏,各房都去各自的院子休息,菱月原本被安排在顧七的院子裡,不過菱月找了個藉口,讓管家單獨給自己安排了一處小小的院子。

  老太太順利地入了祖墳,幾場法事過後,就出了正月了。

  金陵的春天比京城來得早,院子裡的梧桐樹早早就發了嫩芽,總有小鳥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地叫。

  這處院子雖然不大,但院門一關,剩下的都是自己人,難得的是這份自在。

  菱月自願離京,如今和二太太沒了利害衝突,二太太住在自己的院子裡,平日裡對菱月不怎麼理會。

  菱月這趟離京,除了金銀細軟,再就是帶上了和鸞。

  軒窗半敞,清風拂面,菱月的指腹觸動琴弦,慢慢找回了熟悉的曲調,也勾惹起往日的回憶。

  如今一切平靜下來,再回首那兩年的時光,其實並沒有被白白浪費。

  她習得了一筆還不錯的字,看了不少七爺書房裡的書,學會了彈琴,還得到了許多愛,這些都是十分美好的記憶,會被她永久珍藏。

  如今和七爺分開了,院子也變小了,除去這些,菱月的日子和以往差別不大。

  現在練字變成了為老太太抄經,看書和彈琴都和以前一樣,再就是做做針線。

  芳兒和鈴鐺都說她這日子過得實在悠閒,說出去都讓人羨慕。

  百花繁盛了一春,梅雨纏綿了一月,夏天也到了。

  京城顧府這時候來了人,除卻給金陵顧府各房運來一船的京城風物,還捎來了雲紅小產的消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