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他跟著馬庫托利斯來到奴隸市場本來是為了防止他只圖省錢,買下的奴隸沒有編織地毯的能力。但這個地方讓他無法開口像挑剔牛馬那樣去挑剔一個人。
他移開視線,仰頭望向不遠處冬日碧藍的天空下市政大廳鋪著鑲嵌了青銅的陶瓦尖頂。這座立柱環繞的大理石建築莊重典雅,甚至帶一些崇高的神性,與它腳下的悲慘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
馬庫托利斯最後和年輕人商定以75德拉克馬成交,去市政廳登記了下,帶著女奴回家了。
貢吉拉和梅加娜已經洗曬好了一些粗羊毛在家裡。女奴年紀雖大,但確實是個紡織好手,很快將羊毛紡成了勻淨的紗線,並且教會了貢吉拉和梅加娜如何紡線。
在貢吉拉她們忙著紡線時,塞雷布斯收集了些核桃皮、葡萄葉、石榴根皮、洋蔥皮之類的原料,試著給紗線染色。
新疆栽絨毯主要就是用植物染色的,他去地毯廠參觀時見過,所用原料大部分都是這些常見東西。他想試試看能不能自己染色,不去買那些昂貴驚人的染料。
第一次實驗,他用了核桃皮。
他將核桃樹皮、枝葉投進陶罐里,加水煮了大致有半個小時,然後將紗線放進去又煮了有三四個小時,撈出來在溫水裡投洗乾淨,晾乾,就得到了一些棕色的毛紗。出乎意料的簡單。而且更讓他吃驚的是晾乾後再試著用水浸濕,這些紗線竟然不怎麼掉色!
他瞬間有種想直接去賣彩紗的衝動。
那次馬庫托利斯語氣激動地告訴了他染料的價格之後,他在市場上留意過,確實彩紗隨便什麼顏色,價錢都至少要比原色的紗線貴一半。腓尼基人的紫紅色羊毛甚至是有名的奢侈品,比黃金還昂貴。直接賣彩紗也必然獲利不菲。
第二次實驗,他用了石榴根皮。
這次就沒有第一次順利了——也不能說是失敗了,只是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結果。他重複第一次的步驟,期望得到一些黑色的紗線。但染出來的結果是有點髒的土黃色,很難看。
之後他又實驗了葡萄葉、洋蔥皮、栗子殼,分別得到了些茶色、黃色、淺褐色的紗,效果都不如核桃皮好。或者褪色或者顏色黯淡,都不能用。
第13章 染紗(上)
塞雷布斯猜測這是由於缺乏媒染劑或固色劑的原因。
事實上,核桃樹皮沒有用任何媒染劑或固色劑著色就那麼牢固是很讓他意外的。想也知道,如果染色那麼容易,就不會在化工業發展之前,色彩鮮艷的衣服在東西方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了。
他前世所學和化工無關,不知道現代印染業媒染劑固色劑都用的是什麼,但新疆地毯有那麼悠遠的歷史,猜測無非是用明礬、醋酸、鹼之類容易取得的東西。
醋酸和鹼都好說,雖然現在希臘人的餐桌上還沒有出現「醋」這種調味品,但有些糟糕的葡萄酒在塞雷布斯看來味道和醋也差不了多少。鹼的話草木灰水裡面就含有鹼。就是明礬不好辦,他找遍了雅典的集市與雜貨鋪,也沒有發現有賣明礬的,商人們連這種東西都沒有聽說過,應該是此時的人還沒有發現這種礦物。
他又試著在染色前把紗線都用草木灰水煮一遍,果然,這次染出來的顏色都鮮亮了些,褪色的情況也好了很多。不過他想要的黑色還是沒有出現,讓他有些費解。
他明明記得新疆地毯的黑色就是石榴根或者橡子染出來的。他特意又去收集了些橡子來實驗,仍然沒有得到黑色。
他去買了些葡萄酒渣,加入放溫的白開水,放在溫暖的火塘旁邊發酵了幾天,得到了些醋。再一次實驗時,他在染罐里加了些醋。
這次紗線的色調發生了些變化,葡萄葉染成了茶褐色,洋蔥皮的黃色有些發紅,栗子殼變成了深棕色,並且著色牢固度更佳,紗線鬆軟光潤。
由於這次釀出的醋是紫紅的,他拿不定這是醋本身的顏色染了紗,還是醋酸和染料發生了反應。他決定下次找些青葡萄渣釀醋再試一次。
馬庫托利斯在買好女奴後就又去了鄉下,收粗羊毛並領著兩個奴隸洗曬。在塞雷布斯實驗到醋酸時,他帶回了第一批曬好的羊毛。將羊毛留給貢吉拉她們紡線,他再次返回鄉下。這次塞雷布斯跟著他一起去了,並且帶走了所有紡好的紗線。
染色需要大量的水的,城裡用水太不方便。
他們去了尤尼科斯莊園,馬庫托利斯在那裡租了房子後就一直將那裡當做據點,洗曬收貯羊毛。
到了尤尼科斯莊園,塞雷布斯繼續自己的實驗。
限於季節的原因,他找不來鮮艷的花朵和葉子實驗染鮮亮的顏色,能找到的原料都只能染出黃、棕、褐、灰這些比較相近的色彩。他還是想儘量染出黑色,這樣地毯的圖案色彩能豐富些。
他尋找自己染不出黑色的原因。
他確信石榴皮、橡子就是染黑色的原料,反覆調整灰水、醋酸與染料的比例,重複染紗線,但仍然只能得到一些比較濃重的褐色或赭黃。
他反向思考:為什麼石榴皮和橡子可以染出黑色?這兩種植物里含有黑色素嗎?
這是有可能的,吃石榴時指甲有時會被染黑。收集橡子煮染時他特意選取了紅橡木結的黑橡子。
但怎麼能把黑色素提取出來呢?
這個方法不可能太複雜,年代很久遠的古董新疆地毯都大量應用黑色,太複雜的方法黑紗價格一定昂貴,不可能這麼普及。
他移開視線,仰頭望向不遠處冬日碧藍的天空下市政大廳鋪著鑲嵌了青銅的陶瓦尖頂。這座立柱環繞的大理石建築莊重典雅,甚至帶一些崇高的神性,與它腳下的悲慘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
馬庫托利斯最後和年輕人商定以75德拉克馬成交,去市政廳登記了下,帶著女奴回家了。
貢吉拉和梅加娜已經洗曬好了一些粗羊毛在家裡。女奴年紀雖大,但確實是個紡織好手,很快將羊毛紡成了勻淨的紗線,並且教會了貢吉拉和梅加娜如何紡線。
在貢吉拉她們忙著紡線時,塞雷布斯收集了些核桃皮、葡萄葉、石榴根皮、洋蔥皮之類的原料,試著給紗線染色。
新疆栽絨毯主要就是用植物染色的,他去地毯廠參觀時見過,所用原料大部分都是這些常見東西。他想試試看能不能自己染色,不去買那些昂貴驚人的染料。
第一次實驗,他用了核桃皮。
他將核桃樹皮、枝葉投進陶罐里,加水煮了大致有半個小時,然後將紗線放進去又煮了有三四個小時,撈出來在溫水裡投洗乾淨,晾乾,就得到了一些棕色的毛紗。出乎意料的簡單。而且更讓他吃驚的是晾乾後再試著用水浸濕,這些紗線竟然不怎麼掉色!
他瞬間有種想直接去賣彩紗的衝動。
那次馬庫托利斯語氣激動地告訴了他染料的價格之後,他在市場上留意過,確實彩紗隨便什麼顏色,價錢都至少要比原色的紗線貴一半。腓尼基人的紫紅色羊毛甚至是有名的奢侈品,比黃金還昂貴。直接賣彩紗也必然獲利不菲。
第二次實驗,他用了石榴根皮。
這次就沒有第一次順利了——也不能說是失敗了,只是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結果。他重複第一次的步驟,期望得到一些黑色的紗線。但染出來的結果是有點髒的土黃色,很難看。
之後他又實驗了葡萄葉、洋蔥皮、栗子殼,分別得到了些茶色、黃色、淺褐色的紗,效果都不如核桃皮好。或者褪色或者顏色黯淡,都不能用。
第13章 染紗(上)
塞雷布斯猜測這是由於缺乏媒染劑或固色劑的原因。
事實上,核桃樹皮沒有用任何媒染劑或固色劑著色就那麼牢固是很讓他意外的。想也知道,如果染色那麼容易,就不會在化工業發展之前,色彩鮮艷的衣服在東西方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徵了。
他前世所學和化工無關,不知道現代印染業媒染劑固色劑都用的是什麼,但新疆地毯有那麼悠遠的歷史,猜測無非是用明礬、醋酸、鹼之類容易取得的東西。
醋酸和鹼都好說,雖然現在希臘人的餐桌上還沒有出現「醋」這種調味品,但有些糟糕的葡萄酒在塞雷布斯看來味道和醋也差不了多少。鹼的話草木灰水裡面就含有鹼。就是明礬不好辦,他找遍了雅典的集市與雜貨鋪,也沒有發現有賣明礬的,商人們連這種東西都沒有聽說過,應該是此時的人還沒有發現這種礦物。
他又試著在染色前把紗線都用草木灰水煮一遍,果然,這次染出來的顏色都鮮亮了些,褪色的情況也好了很多。不過他想要的黑色還是沒有出現,讓他有些費解。
他明明記得新疆地毯的黑色就是石榴根或者橡子染出來的。他特意又去收集了些橡子來實驗,仍然沒有得到黑色。
他去買了些葡萄酒渣,加入放溫的白開水,放在溫暖的火塘旁邊發酵了幾天,得到了些醋。再一次實驗時,他在染罐里加了些醋。
這次紗線的色調發生了些變化,葡萄葉染成了茶褐色,洋蔥皮的黃色有些發紅,栗子殼變成了深棕色,並且著色牢固度更佳,紗線鬆軟光潤。
由於這次釀出的醋是紫紅的,他拿不定這是醋本身的顏色染了紗,還是醋酸和染料發生了反應。他決定下次找些青葡萄渣釀醋再試一次。
馬庫托利斯在買好女奴後就又去了鄉下,收粗羊毛並領著兩個奴隸洗曬。在塞雷布斯實驗到醋酸時,他帶回了第一批曬好的羊毛。將羊毛留給貢吉拉她們紡線,他再次返回鄉下。這次塞雷布斯跟著他一起去了,並且帶走了所有紡好的紗線。
染色需要大量的水的,城裡用水太不方便。
他們去了尤尼科斯莊園,馬庫托利斯在那裡租了房子後就一直將那裡當做據點,洗曬收貯羊毛。
到了尤尼科斯莊園,塞雷布斯繼續自己的實驗。
限於季節的原因,他找不來鮮艷的花朵和葉子實驗染鮮亮的顏色,能找到的原料都只能染出黃、棕、褐、灰這些比較相近的色彩。他還是想儘量染出黑色,這樣地毯的圖案色彩能豐富些。
他尋找自己染不出黑色的原因。
他確信石榴皮、橡子就是染黑色的原料,反覆調整灰水、醋酸與染料的比例,重複染紗線,但仍然只能得到一些比較濃重的褐色或赭黃。
他反向思考:為什麼石榴皮和橡子可以染出黑色?這兩種植物里含有黑色素嗎?
這是有可能的,吃石榴時指甲有時會被染黑。收集橡子煮染時他特意選取了紅橡木結的黑橡子。
但怎麼能把黑色素提取出來呢?
這個方法不可能太複雜,年代很久遠的古董新疆地毯都大量應用黑色,太複雜的方法黑紗價格一定昂貴,不可能這麼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