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公主偶爾會跟身邊人主動提及當年舊事,大夥這才知道,原來公主已是恢復了不少記憶。她甚至還記得當年的贏畊小皇子的樣貌,也就是當今聖上季玶六歲前的兒時模樣。
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像今上那般幸運,被公主憶起,比如王之飛大人,他翹首以盼的公主病好後能想起他這件事,並沒有發生。在公主眼裡,他只是個「初識」,而非「舊友」。
願望沒有達成,王之飛很是失落,於是逮著各種機會找公主敘舊,以期能點醒她對自己的記憶。
「殿下,可還記得,曾與臣,還有幾位舊友,於東山湖上泛過舟?」
「王大人,本宮自得過癲病後,記性就不太好了,大人所說之事並不曾記得。」
「殿下,二十年前的那次重陽賞菊宴上,不僅有懿舒公子,臣也是在場的啊,當時臣多喝了幾杯,還即興表演了一套醉拳……」
「哦?竟還有這事兒?本宮可真是一點印象也沒有了呢!」
「殿下,這枇杷可是臣親自去塘西為您採摘的,公主可還記得,許多年前的一個端陽節,臣去塘西摘枇杷,還偶遇了公主……」
「王大人確定沒有記錯嗎?本宮從不記得自己曾去過塘西那邊。」
無論王之飛如何變著法地提醒,公主就是想不起關於他的一星半點,而是對他連一根頭髮絲的印象都沒有了。
最終,不得不滿心失望地接受現實,季明月已是把他忘得一乾二淨。
好在王之飛是個身經百戰的武將,這點小挫折於他而言算不了什麼,很快又恢復了昂揚鬥志——他決定以一名初識者的身份,重新去追求季明月。畢竟當年公主不是也沒看上他麼?以一個新人的身份去博取公主垂青,說不定更容易成功呢!
自不能給公主當陪玩後,王之飛就鮮有機會再見到佳人了——佳人既不會主動邀他來玩,也總以各種理由婉拒他的邀請。
他真心有些後悔,早知是這樣,何必當初千方百計地想要治好公主的病,至少那時候,還是想見就能見到的。
無奈之下,只得懇請皇上皇后幫忙撮合。季玶和喬婉兒兩口子受託後,倒是都很上心,努力創造各種能讓二人見面的機會,比如,皇室內部的小型家宴、攜皇子們外出遊玩等各種活動,反正是,只要邀請了季明月,就必定叫上王之飛,若是邀了王之飛,那就儘量讓季明月也出席。
然而,就算是有機會能和公主「不期而遇」,王大人的君子好逑之事卻沒有絲毫進展,因為每次見面時,季明月都是刻意地遠離,甚至連話也不願與他多說,敬而遠之的意圖十分明顯。
最終,任王之飛如何使勁渾身解數地想要博佳人芳心,無奈佳人一點機會也不給。久經沙場、百戰不殆的大將軍在這件事兒上只得認輸。
王之飛求而不得,很是苦悶,時常借酒澆愁。
許多親朋好友在聽聞大將軍受了情傷後,都紛紛前來相慰,安慰的方式基本就是陪他喝上幾杯小酒,順便開導開導。就連整日忙於朝政的季玶,也特意撥冗前來陪過酒。
王之飛武將出身,雖然看上去一身的威武豪邁,但在這兒女之事上,卻是未有體現出一絲「俠骨」,全是「柔腸」——無論別人如何好言相勸,他就是走不出自己的那點傷感,翻來覆去傾訴的那點傷心事,讓人聽得耳朵都快起繭子了。且每每酒喝到上頭時,還會情不自已地掉眼淚,或掩面而泣,或嚎啕大哭。整得陪酒之人若是不跟著一起乾嚎兩聲,心裡都有點過意不去。
後來,沒有幾個人願意再陪他一起喝澆愁酒了。
一日,正值休沐,王之飛又犯了相思病,想喝點小酒解解愁。但他最近發現,派管家去各府上請人,經常是空「手」而歸,不是這個公務纏身走不開,就是那個身體抱恙來不了。
大將軍看著是個粗人,卻是粗中有細,大概也覺察出這些酒友們想要迴避的意圖。心裡狠狠把這些沒良心的狐朋狗友罵了個遍,並暗暗發誓,以後再也不與這些人來往了。
但作為一個話嘮,又實在是忍受不了,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孤寂。
於是,決定改變一下策略:主動出擊,直接殺將過去……本將軍今日就在你府上吃酒,看你陪還是不陪?
正尋思著去哪個府上「堵」人,忽然有家僕來報,說是隆昌宮裡派人來傳話,皇上季玶請他進宮小酌兩杯。
收到這恰逢其時的邀請,王之飛高興壞了,不用他去「堵」人了,有人自己送上門來。
若是一般的臣子聽聞聖上請去吃酒,多少還是會心生拘謹的,但王之飛卻是一點壓力也沒有,因為他跟季玶兩人在酒桌上,就是一對無話不說的叔侄。所以,在他看來,皇上請喝酒,和任何一位酒友請他沒甚區別。
王之飛這個叔伯在侄甥面前,絲毫不會拘謹,酒到微醺處,該嚎就嚎,該哭就哭。
接了聖令的大將軍,不「敢」怠慢,換上一身正裝後,便就快馬加鞭地趕去了隆昌宮。
進了留芳殿,他沒讓隨從跟著,而是自己一個人大步流星地溜達了進去。作為扶持新皇上位的大功勳,王之飛在朝野上下被戲稱為「太上皇」,所以,進了皇上皇后的寢殿,就跟進了兒子兒媳家差不多。
沒走幾步,忽見不遠處有裊裊炊煙升起,遂頓住腳步,對著那縷炊煙呆望了一會兒,隨後,像是忽然想到了什麼,抬起腳便朝炊煙的方向奔了過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像今上那般幸運,被公主憶起,比如王之飛大人,他翹首以盼的公主病好後能想起他這件事,並沒有發生。在公主眼裡,他只是個「初識」,而非「舊友」。
願望沒有達成,王之飛很是失落,於是逮著各種機會找公主敘舊,以期能點醒她對自己的記憶。
「殿下,可還記得,曾與臣,還有幾位舊友,於東山湖上泛過舟?」
「王大人,本宮自得過癲病後,記性就不太好了,大人所說之事並不曾記得。」
「殿下,二十年前的那次重陽賞菊宴上,不僅有懿舒公子,臣也是在場的啊,當時臣多喝了幾杯,還即興表演了一套醉拳……」
「哦?竟還有這事兒?本宮可真是一點印象也沒有了呢!」
「殿下,這枇杷可是臣親自去塘西為您採摘的,公主可還記得,許多年前的一個端陽節,臣去塘西摘枇杷,還偶遇了公主……」
「王大人確定沒有記錯嗎?本宮從不記得自己曾去過塘西那邊。」
無論王之飛如何變著法地提醒,公主就是想不起關於他的一星半點,而是對他連一根頭髮絲的印象都沒有了。
最終,不得不滿心失望地接受現實,季明月已是把他忘得一乾二淨。
好在王之飛是個身經百戰的武將,這點小挫折於他而言算不了什麼,很快又恢復了昂揚鬥志——他決定以一名初識者的身份,重新去追求季明月。畢竟當年公主不是也沒看上他麼?以一個新人的身份去博取公主垂青,說不定更容易成功呢!
自不能給公主當陪玩後,王之飛就鮮有機會再見到佳人了——佳人既不會主動邀他來玩,也總以各種理由婉拒他的邀請。
他真心有些後悔,早知是這樣,何必當初千方百計地想要治好公主的病,至少那時候,還是想見就能見到的。
無奈之下,只得懇請皇上皇后幫忙撮合。季玶和喬婉兒兩口子受託後,倒是都很上心,努力創造各種能讓二人見面的機會,比如,皇室內部的小型家宴、攜皇子們外出遊玩等各種活動,反正是,只要邀請了季明月,就必定叫上王之飛,若是邀了王之飛,那就儘量讓季明月也出席。
然而,就算是有機會能和公主「不期而遇」,王大人的君子好逑之事卻沒有絲毫進展,因為每次見面時,季明月都是刻意地遠離,甚至連話也不願與他多說,敬而遠之的意圖十分明顯。
最終,任王之飛如何使勁渾身解數地想要博佳人芳心,無奈佳人一點機會也不給。久經沙場、百戰不殆的大將軍在這件事兒上只得認輸。
王之飛求而不得,很是苦悶,時常借酒澆愁。
許多親朋好友在聽聞大將軍受了情傷後,都紛紛前來相慰,安慰的方式基本就是陪他喝上幾杯小酒,順便開導開導。就連整日忙於朝政的季玶,也特意撥冗前來陪過酒。
王之飛武將出身,雖然看上去一身的威武豪邁,但在這兒女之事上,卻是未有體現出一絲「俠骨」,全是「柔腸」——無論別人如何好言相勸,他就是走不出自己的那點傷感,翻來覆去傾訴的那點傷心事,讓人聽得耳朵都快起繭子了。且每每酒喝到上頭時,還會情不自已地掉眼淚,或掩面而泣,或嚎啕大哭。整得陪酒之人若是不跟著一起乾嚎兩聲,心裡都有點過意不去。
後來,沒有幾個人願意再陪他一起喝澆愁酒了。
一日,正值休沐,王之飛又犯了相思病,想喝點小酒解解愁。但他最近發現,派管家去各府上請人,經常是空「手」而歸,不是這個公務纏身走不開,就是那個身體抱恙來不了。
大將軍看著是個粗人,卻是粗中有細,大概也覺察出這些酒友們想要迴避的意圖。心裡狠狠把這些沒良心的狐朋狗友罵了個遍,並暗暗發誓,以後再也不與這些人來往了。
但作為一個話嘮,又實在是忍受不了,獨自一個人喝悶酒的孤寂。
於是,決定改變一下策略:主動出擊,直接殺將過去……本將軍今日就在你府上吃酒,看你陪還是不陪?
正尋思著去哪個府上「堵」人,忽然有家僕來報,說是隆昌宮裡派人來傳話,皇上季玶請他進宮小酌兩杯。
收到這恰逢其時的邀請,王之飛高興壞了,不用他去「堵」人了,有人自己送上門來。
若是一般的臣子聽聞聖上請去吃酒,多少還是會心生拘謹的,但王之飛卻是一點壓力也沒有,因為他跟季玶兩人在酒桌上,就是一對無話不說的叔侄。所以,在他看來,皇上請喝酒,和任何一位酒友請他沒甚區別。
王之飛這個叔伯在侄甥面前,絲毫不會拘謹,酒到微醺處,該嚎就嚎,該哭就哭。
接了聖令的大將軍,不「敢」怠慢,換上一身正裝後,便就快馬加鞭地趕去了隆昌宮。
進了留芳殿,他沒讓隨從跟著,而是自己一個人大步流星地溜達了進去。作為扶持新皇上位的大功勳,王之飛在朝野上下被戲稱為「太上皇」,所以,進了皇上皇后的寢殿,就跟進了兒子兒媳家差不多。
沒走幾步,忽見不遠處有裊裊炊煙升起,遂頓住腳步,對著那縷炊煙呆望了一會兒,隨後,像是忽然想到了什麼,抬起腳便朝炊煙的方向奔了過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