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這座如同中心城病變腫瘤一般的城寨不知是何時開始形成的,它位於利維坦中心城的西南部,背靠所有利維坦罪人聞之色變的失序之地。
據聞它一開始只是中心城邊緣的一個小村落,但90年前,隨著工業發展,無數鄉下人湧進中心城打工,造成了房屋短缺,因為這裡所處的地點便利,價格便宜,附近就有商業街跟火車站,許多剛來中心城的打工者毫無疑問地選擇了這裡作為落腳點,這裡開始臨時搭建起了一些簡陋的木屋,鐵皮屋,並隨著人口漸多而開始向周圍擴展。
這些簡陋的住所,在當地的執政者眼中,自然是違章建築,但考慮到有無數進城打工的人湧入,如果強硬拆掉,只會讓情況更糟,所以當時的執政者決定暫時不作拆遷,而是對這裡實施嚴格的規定,加以管理。
這裡的鐵皮屋木屋等建築被逐步拆掉,改建了七、八層高的樓房,只是即使這樣,房屋的數量依舊不夠,而改建一半時,中心城上層執政者跟自稱是失序之地的管理者就這塊地方的歸屬產生了分歧。
由於某些事後已無從稽考的原因,當時的中心城上層執政者認為應該將城寨範圍內的房屋建築發展扼殺於萌芽狀態,他們開始進行清拆當地的違規房屋建築,改建成規整的樓房,但很快,失序之地管理者的人發布了條款宣稱,城寨是管轄權屬於失序之地。
失序之地是個奇特的地方,對應這個塔中世界奇葩的政治制度,這裡的《利維坦公民法典》雖然極為嚴苛,但卻沒有死刑,所有超過刑法衡量的罪犯都將被流放到失序之地,因為那裡廣袤無垠,並且據聞有某種吞噬罪人的怪物,那些被審判過的罪人將永生都無法離開失序之地。
這種權力是最初的那版法典規定的,無法更改,必須交給失序之地來執行。
這就導致了失序之地擁有了不應有的權力,因為罪人們一旦進入失序之地,就由裡面的高位者管理,那裡如同是另外一個國,罪惡之國。
在利維坦的相關地理書籍記錄中,利維坦是一片四周包圍著海洋的孤島,曾有航海家從利維坦邊緣的海岸出發,繞了一圈,最終到達的是地方是失序之地,不管怎麼走,穿過那一片包圍利維坦的海洋,到達的都是失序之地,可想而知,失序之地有多大。
因為失序之地是流放罪大惡極的犯人的地方,所以有人把除失序之地之外,遵守《利維坦公民法典》的地方稱為守序之國,利維坦就好像是一個太極圖,被分為一黑一白兩個地方,黑是失序之地,白是以中心城為代表的守序之國。
失序之地出的條款,中心城的上層執政者當然不會接受,因為有關失序之地並沒有法律上承認的管理者,一直以來,都是一些流放之人跟自己進入失序之地生活的無罪之人組成的自治組織。
按照法典的規定,屬於失序之地範圍有一部分位於中心城西部密林與山丘,只是因為黑山羊城寨拓展太快,很多建築就是倚靠著密林邊緣建起來的,深入到了失序之地的管轄區域。
失序之地也因此有了理由跳出來,要求他們對黑山羊城寨有管轄權。
原本中心城上層執政者是可以不理會失序之地的聲明的,但兩院不知為何也摻和了進來,之後才開始就黑山羊城寨的歸屬權與失序之地的自治組織進行談判。
上層發生拉鋸戰,不管是改建還是清拆,都就此擱置了下來,而外鄉人依舊源源不斷地湧入,不止是外鄉人,一些原本居住在失序之地的無罪之人出來之後,也基於某種不可言明的理由,開始進駐這裡,這些人自然不管那麼多,他們只想要有個又便宜又能生存的地方,而後這裡開始有了更多的違章建築。
他們一方面是繼續改建,在原來的基礎上加蓋,一方面利用更多空地,任何能蓋屋的空地,都會以最快的速度湧現出臨時建築,有的業主甚至會在沒打地基的情況下,把七層高的樓房加蓋到十二層,只為能出租更多的房間。
之後不知又經過多少輪的改建,增蓋,這裡逐漸形成了一個龐然大物,像是病變的腫瘤一樣,它不斷擴大,以一種讓人瞠目結舌的程度。
這導致了城寨有些樓房猛一看有些歪斜,似乎隨時都會傾塌,只是密集的結構又如蜂巢一般支撐起它們的穩定,這讓整棟城寨變得如同一座立體的暗黑迷宮。
這中間,作為維護公眾秩序的中心城法察院,一方面是必須聽從上層執政者的指派,但一方面又不能得罪與之有密切聯繫的失序之地(畢竟是重大犯人流放的地方),他們開始有意放鬆對黑山羊城寨的管理。
除了少數短暫的特殊時期,法察院警督會如常在城寨巡邏,如果是重大犯罪嫌疑人逃進城寨,會向失序之地與中心城上層申請進城抓捕,其他大部分時候,不做干預。
這種安排很快走漏了風聲,加上某些前犯罪者,各種非法勾當自此開始瘋狂湧進城寨,這裡成為了罪犯的天堂。
根據烏鴉繆的觀察,這座黑山羊城寨中,至少有有百餘家煙館,十幾二十家妓院,還有賭館,每天都會表演脫衣舞的戲院等等各種在犯罪邊緣試探的灰色產業,這裡真的就像是失序之地面對中心城的一個窗口。
一過了馬路,已經十分熟悉城寨地形的樓立刻拐進一條籠罩著朦朧光照的小巷子。
據聞它一開始只是中心城邊緣的一個小村落,但90年前,隨著工業發展,無數鄉下人湧進中心城打工,造成了房屋短缺,因為這裡所處的地點便利,價格便宜,附近就有商業街跟火車站,許多剛來中心城的打工者毫無疑問地選擇了這裡作為落腳點,這裡開始臨時搭建起了一些簡陋的木屋,鐵皮屋,並隨著人口漸多而開始向周圍擴展。
這些簡陋的住所,在當地的執政者眼中,自然是違章建築,但考慮到有無數進城打工的人湧入,如果強硬拆掉,只會讓情況更糟,所以當時的執政者決定暫時不作拆遷,而是對這裡實施嚴格的規定,加以管理。
這裡的鐵皮屋木屋等建築被逐步拆掉,改建了七、八層高的樓房,只是即使這樣,房屋的數量依舊不夠,而改建一半時,中心城上層執政者跟自稱是失序之地的管理者就這塊地方的歸屬產生了分歧。
由於某些事後已無從稽考的原因,當時的中心城上層執政者認為應該將城寨範圍內的房屋建築發展扼殺於萌芽狀態,他們開始進行清拆當地的違規房屋建築,改建成規整的樓房,但很快,失序之地管理者的人發布了條款宣稱,城寨是管轄權屬於失序之地。
失序之地是個奇特的地方,對應這個塔中世界奇葩的政治制度,這裡的《利維坦公民法典》雖然極為嚴苛,但卻沒有死刑,所有超過刑法衡量的罪犯都將被流放到失序之地,因為那裡廣袤無垠,並且據聞有某種吞噬罪人的怪物,那些被審判過的罪人將永生都無法離開失序之地。
這種權力是最初的那版法典規定的,無法更改,必須交給失序之地來執行。
這就導致了失序之地擁有了不應有的權力,因為罪人們一旦進入失序之地,就由裡面的高位者管理,那裡如同是另外一個國,罪惡之國。
在利維坦的相關地理書籍記錄中,利維坦是一片四周包圍著海洋的孤島,曾有航海家從利維坦邊緣的海岸出發,繞了一圈,最終到達的是地方是失序之地,不管怎麼走,穿過那一片包圍利維坦的海洋,到達的都是失序之地,可想而知,失序之地有多大。
因為失序之地是流放罪大惡極的犯人的地方,所以有人把除失序之地之外,遵守《利維坦公民法典》的地方稱為守序之國,利維坦就好像是一個太極圖,被分為一黑一白兩個地方,黑是失序之地,白是以中心城為代表的守序之國。
失序之地出的條款,中心城的上層執政者當然不會接受,因為有關失序之地並沒有法律上承認的管理者,一直以來,都是一些流放之人跟自己進入失序之地生活的無罪之人組成的自治組織。
按照法典的規定,屬於失序之地範圍有一部分位於中心城西部密林與山丘,只是因為黑山羊城寨拓展太快,很多建築就是倚靠著密林邊緣建起來的,深入到了失序之地的管轄區域。
失序之地也因此有了理由跳出來,要求他們對黑山羊城寨有管轄權。
原本中心城上層執政者是可以不理會失序之地的聲明的,但兩院不知為何也摻和了進來,之後才開始就黑山羊城寨的歸屬權與失序之地的自治組織進行談判。
上層發生拉鋸戰,不管是改建還是清拆,都就此擱置了下來,而外鄉人依舊源源不斷地湧入,不止是外鄉人,一些原本居住在失序之地的無罪之人出來之後,也基於某種不可言明的理由,開始進駐這裡,這些人自然不管那麼多,他們只想要有個又便宜又能生存的地方,而後這裡開始有了更多的違章建築。
他們一方面是繼續改建,在原來的基礎上加蓋,一方面利用更多空地,任何能蓋屋的空地,都會以最快的速度湧現出臨時建築,有的業主甚至會在沒打地基的情況下,把七層高的樓房加蓋到十二層,只為能出租更多的房間。
之後不知又經過多少輪的改建,增蓋,這裡逐漸形成了一個龐然大物,像是病變的腫瘤一樣,它不斷擴大,以一種讓人瞠目結舌的程度。
這導致了城寨有些樓房猛一看有些歪斜,似乎隨時都會傾塌,只是密集的結構又如蜂巢一般支撐起它們的穩定,這讓整棟城寨變得如同一座立體的暗黑迷宮。
這中間,作為維護公眾秩序的中心城法察院,一方面是必須聽從上層執政者的指派,但一方面又不能得罪與之有密切聯繫的失序之地(畢竟是重大犯人流放的地方),他們開始有意放鬆對黑山羊城寨的管理。
除了少數短暫的特殊時期,法察院警督會如常在城寨巡邏,如果是重大犯罪嫌疑人逃進城寨,會向失序之地與中心城上層申請進城抓捕,其他大部分時候,不做干預。
這種安排很快走漏了風聲,加上某些前犯罪者,各種非法勾當自此開始瘋狂湧進城寨,這裡成為了罪犯的天堂。
根據烏鴉繆的觀察,這座黑山羊城寨中,至少有有百餘家煙館,十幾二十家妓院,還有賭館,每天都會表演脫衣舞的戲院等等各種在犯罪邊緣試探的灰色產業,這裡真的就像是失序之地面對中心城的一個窗口。
一過了馬路,已經十分熟悉城寨地形的樓立刻拐進一條籠罩著朦朧光照的小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