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方對峙退無可退,正在這時候,殿外內侍疾步逕到殿中跪下:「啟稟陛下!啟稟丞相!」

  「穆常侍自糾於廷尉,說烏屠斜一事他知情不報,欺瞞聖上,願領罰,自負刑棰,廷尉再三勸不住,因向陛下請旨!」內侍急喘喘稟報。

  李郁蕭還沒來得及答話,穆涵截道:「小子自稱何罪?欺瞞聖上?」

  「是,」內侍側身躬著答話,「說烏屠斜父子殘暴不仁,常侍大人稱在府中早已知情,卻礙於種種原由未曾告與陛下知道,因此——」

  「住了,」穆涵滿臉陰鷙,嚇得內侍拜伏在地不敢再言語,穆涵枯瘦的眼眶錚錚,少一刻霍地轉向上首,「裡應外合,陛下與犬子行得好計策。」

  李郁蕭攤手:「請朕來,日子時辰是你挑的,地方是你定的,與朕何干。」

  原來穆庭霜請罪的這幾句話說得玄妙,只請的是欺瞞聖上,又沒說欺瞞丞相,這些書信好端端在宣義侯府,紅口白牙你穆涵怎說是今日才看見?

  甚至,穆常侍還說礙於種種原由未能報與陛下知道,什麼原由?

  怕不是穆相你就是這個原由。

  這哪是認罪,這是活生生拖穆涵下水。

  三兩句說出去,穆涵一下子變得摘不清。

  說到底是你的兒子,兒子通敵,當爹的能有多乾淨?更別提這個爹先頭還和烏屠斜打得火熱。

  穆涵自己一直分得開,一直不把穆庭霜當自己人,待遇一直與穆廣霖有別,加上近來父子不和朝中皆知,就打量旁人眼中也如他眼中一般分得開。

  其實,是分不開的。

  內侍還在等候旨意,裴越忽而道:「若說砂織,世代與本朝稱臣,細論起來也不算敵國。」

  是啊是啊,李郁蕭借坡下驢:「至多算是外國,或是臣國。」

  穆涵面上青一陣白一陣,咬牙切齒使決曹等出個章程,看看自家好兒子該給定個什麼罪名。

  嘿嘿,李郁蕭在上頭看在眼裡,咬牙也沒用,該鬆口時就得鬆口。

  看得出,穆涵憋著氣,只往重的說,最後定下笞刑二十。

  就這李郁蕭還想饒過,把穆廣霖犯上舊事重提。

  奈何沒用,穆涵狠聲道:「要不得只將書信呈傳朝中罷了!」

  只得作罷,最後定下笞刑二十記,內侍出去傳旨。

  此間事了,下一局見真章,穆涵領著人出去,他將將還沒出殿前,李郁蕭站起身在他身後道:「今日這二十鞭子,朕記住了。」

  穆涵負著手陰瘮瘮道:「陛下放心,待犬子領完刑回府養傷,老夫一定仔細關照。」

  「不必,」李郁蕭沉著開口,帶著長久以來心事得嘗的暢快和一股子決然,「傳朕旨意,穆常侍賜住梧桐朝苑,非詔不得出宮。從詔獄直接抬回來,旁的什麼地方都不必去。」

  穆涵回首定定看一眼,拂袖離開。

  李郁蕭沒空多看他背影,細細看著手心裡叫捏扯得稀爛的一團紙碎,心想霜啊,梧桐朝苑今日你住進來,往後別想著走。

  ……

  鳳凰鳴矣,於彼高崗。

  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李郁蕭命黃藥子親自去詔獄接人,自己立在梧桐朝苑正殿門口候著,念一念匾上的題,想起從前有一日穆庭霜在此間奏一曲《卷阿》。

  其實《卷阿》當中鳳凰句自然風華高昂,真正動人卻是另外兩行:維君子使,維君子命。

  古稱王為君子,這兩句即是說維供君驅使,唯君之命是從。

  李郁蕭默默念兩遍,心潮如涌。

  不過此時還不到放縱心潮的時候,等人的檔口,李郁蕭先喚來姜弗憂和沈決,只一件,戰鼓已響戰書已下,宮中和少府有哪些二心的奴才,從前只暗中冷眼旁觀,如今不必再忍耐,一氣兒逐出去。

  兩人領命稱諾,李郁蕭又單門說姜弗憂一句,叫知會長信宮,穆庈雪暫在宮中留一留,姜弗憂說陛下放心,與沈決兩個各自奉差辦事。

  李郁蕭又宣建章營騎高安世,高安世沒正經獨自見過駕正有些雲裡霧裡,聽陛下打頭第一句:「高子都。」

  聲音淡然清亮不可置疑,高安世周身一震,抱拳道:「末將在,未知陛下有何吩咐。」

  陛下垂問:「你年內累升,記的是丞相府的情還是建章宮的情。」

  高安世沒有遲疑:「回陛下,末將一認筵席情分,二認君臣情分。」

  善,筵席是韓琰,「南陽高氏,」陛下緩聲道,「今後以你為尊。」

  婢女所生之子,如何為尊?

  高安世又聽陛下道:「韓琰揮師北上前向朕舉薦你,你是光祿寺三郎將之首,朕如今許你光祿卿。當然,前提是如今的光祿卿有疾不能事職。」

  有疾,那很容易,比方說腿打斷,那不就有疾了嘛,高安世利索抱拳:「末將領旨。再請,倘有格外忠心親厚的部下一定要探疾,當如何?」

  李郁蕭慢慢吩咐:「一樣有疾。不過疾病有輕有重,症狀輕緩些的可再養養。另幾座宮門掌匙的門郎將你要有數,該換就換。」

  「諾!」高安世領命而去。

  李郁蕭負手,建章宮外洛邑之內,甚至司隸之內,有荊睢坐鎮不會出大亂子,宮內麼,高安世還不夠,還要兩人。

  又叫來阿荼和荊勒途。

  李荼什麼機靈鬼似的,看宮中情勢即知有變,抖擻著問皇兄有何吩咐,他皇兄瞟他一眼不理他,轉向荊勒途:「朕知道荊小將軍看管一二馬匹是屈才的,往後你領甚麼職與你父親再議,如今先替朕肅清太僕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