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說烏屠斜,搬救兵的目的達成,趕著藉口說國中老父親一人苦苦支撐,他要回去為父王分憂。其為人也孝悌,哪挑得出半分毛病,穆涵交口稱讚,說王子上孝父王下慈子民,為之奔走,有王子在國是砂織之福,有砂織在側則是大晏之福。

  李郁蕭是不知道穆涵有沒有聽過元秩和砂織百姓的慘狀,這話能說得出來的。可是陛下能說什麼,只能順著仲父的意思,大肆嘉獎一番再預備好生送烏屠斜上路。

  正兒八經的那個上路,不是上西天的路。唉怎麼就不是上西天的路呢,陛下胸中憂愁如織。

  沒成想,須陛下憂愁的事兒還更在後頭。

  第135章 柳暗百花明·二

  昨夜見軍帖, 策勛十二轉,發兵砂織,說難行易,點兵點將終歸不是一日之功。

  不過,大軍兵馬雖然不能即刻成行,但是金銀錢糧可以。

  穆涵大約是為著名聲, 為著不被說一嘴搶荊睢的軍餉, 提議說不如先派人跟隨烏屠斜王子護送,先發過去一批, 先行賑濟飽受戰亂的砂織百姓也好,待大軍陳邊開戰時再支取也好, 總之先送往邊境。

  既然現成有數兒的錢糧已經堆在丞相府, 那不能落人口實,這錢是援助砂織的錢啊,本相可沒想要私吞,李郁蕭猜測穆涵是這麼個意思。

  明白過來以後忍不住腹誹:行啊, 真行, 拿著朕和荊睢的錢,攢著自己的人手,還要給自己做名聲, 怎麼便宜全你占了,要不要臉。

  然後更討厭的是, 朝中立刻有人溜須拍馬,說懷瑾握瑜兮窮不得所示, 丞相當真清風高節, 歌功頌德捧臭腳的奏表遞到清涼台,給李郁蕭直犯噁心, 嘔。

  卻無可奈何。

  一切似乎都在向著咱們穆相順心的方向行進,烏屠斜啟程之期定下,大半錢糧在洛邑城西南廣陽門外營中陳好,隨行的是穆涵親兵,半點差錯也不會有。

  穆涵要操心的另有其事。

  錢可用朝廷的錢,糧可以用荊睢的糧,盔甲馬匹都可以借,唯獨將領不能借。且不僅僅是將領,將要用自己的將,兵也要用自己的兵,敢用荊睢的兵馬可還得了?只怕帥令不出帳,全軍上下沒一個聽話的兵卒。

  因此,此番發往砂織的這支人馬是北邊調來,是并州調來。

  如今北境調兵,不比尋常可以大手大腳,扶餘還在打著,防著呼揭趁虛而入,總要做樣子,須一小股一小股往來調配。不過大體尚還算順利,自家好兒子也沒從中作梗,穆涵還算稱心。

  這日給烏屠斜送行,穆涵即帶著這份稱心往宮中赴宴。

  闔宮大宴,這是太常丞的主意,扯一堆《國禮》云云,陛下遂聽取諫言,給烏屠斜踐行。也無妨罷,穆涵打量,越是大張旗鼓越好。

  九犀玉階之上,上首中央陛下端坐,臉擋在十二旒後頭,看不清神色,一旁太后倒是一如既往,肅穆得很,仿佛不是給誰送行而是給誰送葬。

  過一刻,吉時來了又去,殿中漸漸響起一些議論,這怎說的,名頭總是給砂織王子送行,怎麼王子本人遲遲不來?實在失禮。

  這時殿外喧譁一陣子,眾人瞻顧,只見一名治禮官慌慌張張進到殿中,口中不住:「陛下,陛下!」

  不知怎的,穆涵稍稍晃神,心裡無端驀地一悸,聽這名治禮官接著道:「啟稟陛下,大事不妙,烏屠斜留信一封,攜城外的錢糧銀餉,逃了!」

  穆涵眉心狠狠一跳,逃了?為何要逃?

  殿中群臣也面面相覷議論不止,發兵在即銀餉已許,為何要逃?體面吃完踐行的宴再上路,不好麼?逃什麼?

  穆涵目光利劍一般,他這「劍」名曰子母雙股劍,攸地接連射向對過荊睢與再左幾席的穆庭霜。

  要說咱們相爺這劍,並沒有傷及無辜,他沒有看錯人,這一切背後當然是他的好兒子動的手腳。

  ……

  踐行大宴前夜。

  說是夜也不很確切,夏日日長,申時二刻不過將將日昳,彤雲綴著占一半的天,另一半還是日光的尾影兒熱熱鬧鬧,將將照在一隊懶怠的巡衛腦袋上。

  他們一個歪、一個立地在廊廡底下躲懶,莫慌,中郎將再有兩刻鐘才率人來下鑰,卻慌什麼。

  這檔口,打小苑門行進宮來一行人,是一隊黃門擔著一遛綁彩絹的雞翅木箱,看樣子是往治禮苑方向去。

  為首的一人眼熟,似乎是宣義侯府門上的人。

  此人也懂規矩,趕著來打點,說是砂織王子不日啟程,相爺有些旁的隨禮,叫給抬進來。

  算甚麼,穆相與砂織王子交好,這宮裡宮外誰人不知,巡衛很快放行。

  這隊人轉過去一座宮室,那處早有一人等候,正是穆庭霜,與打頭的管事隨意頷首,穆庭霜領著叩開治禮苑的門,徑直尋到烏屠斜住所。

  這時辰有不速之客,烏屠斜竟也沒有意外的神色,讓到上首奉茶,殷勤道:「素與常侍大人只有書信來往,來到朝中依從常侍大人的計策,不得親近,實在遺憾。」

  腆著肥油汪汪的大臉,湊上來:「大人,大人今日得空與小王一敘?」

  原來兩人早有書信往來,朝中宮中只道穆相庇佑砂織,不知道的則是穆常侍也和砂織王子一直秘密通信,交情比這一回才投到一處的穆相還要深些。

  穆庭霜單手一抬讓茶,單刀直入:「不必,殿下,我來護送殿下今夜啟程。」




章節目錄